摘 要:美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將生活化素材合理引入美術教育中,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與層次性,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素養?;诖耍疚膶τ變簣@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的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美術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給予幼兒充足的想象空間、激發幼兒自我表達的欲望、組織幼兒參與動手創作活動等策略,以期提高幼兒園美術教育水平,讓幼兒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
作者簡介:娜仁花(1974—),女,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幼兒園。
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有助于幼兒在學習美術知識或在參與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生活。教師要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美術作品內容,有效培養與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創造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充分發揮美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及價值。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的作用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藝術源于生活,二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美術教育的育人價值逐漸成為現階段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重點研究內容。在幼兒園階段,加強美術教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僅是當前幼兒園教育革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與提升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生活閱歷少、認知能力較薄弱等是幼兒普遍存在的特征,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開展一些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實踐活動,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的經驗[1]。
為了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有效性,除了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要增強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吸引力,以便更好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使幼兒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生活的美好,進而主動回歸生活、融入生活。教師要選出生活中有利于提升幼兒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美術素材以及各類資源,讓幼兒進一步體驗生活,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
美術創作是幼兒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創作的美術作品對其內心世界進行剖析,精準把握幼兒的心理變化。因此,教師可以將美術創作技巧的傳授作為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重點,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作中大膽想象,并引導幼兒將美術創作與現實生活銜接在一起,進而將生活中的美融入創作中,以有效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熟練掌握美術知識,提升美術素養。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設計策略
(一)加強美術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活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生活可以為教育工作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素材,總結生活經驗并將其轉化為知識,再以教育與接受教育的形式掌握知識,進而形成一個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循環系統。教師要聚焦幼兒生活進行美術教育,加強美術教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因為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美術教育不僅會阻礙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會影響美術教育的作用與價值。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的重視程度,讓幼兒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生活,并培養幼兒從生活中主動發現知識、學習知識的意識。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著重體現對幼兒學習回歸生活、融入生活的引導,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鍛煉幼兒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讓幼兒自主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達到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的美術教育效果[2]。
例如,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設計美術觀察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小動物,如幼兒園自然角放置的小金魚,激發幼兒主動觀察周圍事物及現象的興趣,并使幼兒在觀察活動中感受與體會不同品種小金魚的外觀美,初步感知不同品種小金魚的特征。教師也可以在觀察活動中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結合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比如,教師提出“小金魚的身體上面有什么?”“小金魚的尾巴像什么?”等問題,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在一旁給予適當點撥。幼兒觀察到小金魚頭上有兩只圓圓的大眼睛,身上有魚鱗、魚鰭,它的尾巴在游動時像擺動的扇子?!坝^察+提問”的美術教育活動,有利于調動幼兒觀察生活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觀察過程中認識到小金魚的外形美,并了解金魚的生活習性,加深對小金魚的印象,積累相關的美術創作素材,從而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二)給予幼兒充足的想象空間
美術教育注重培養與提升幼兒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大膽創作,這既能發散幼兒的思維,又能起到調動幼兒美術創作積極性的作用。將幼兒園美術教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可以讓幼兒在學習與發展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因此,基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挑選合適的美學素材,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并引導其在參與美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感受生活之美[3]。教師除了要正確認知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的重要性,還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生活化美術教育氛圍,立足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需要,并綜合考慮幼兒個體發展差異,進行合適的生活化美術教育情境創設,給予幼兒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其切身感受與體會生活的美好。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以“裝飾房子”為主題的美術教育游戲活動。首先,在活動正式開展前,教師可以提前讓幼兒準備一些道具,如彩色卡紙、膠水、水彩筆以及小剪刀等,培養幼兒獨立做事的能力。其次,在“裝飾房子”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分享自己設計與繪制的房子,并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各種漂亮的房子,簡單敘述自己設計的房子的特別之處。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和交流彼此設計的房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讓幼兒通過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感受色彩和線條的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最后,教師重點示范如何制作可以開啟門窗的房子,以及繪畫與剪貼不同類型屋頂的技巧,指導幼兒利用不同顏色、大小的卡紙對房屋進行設計。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需要鼓勵幼兒嘗試獨立解決或與其他小伙伴進行討論,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與創新,自主完成生動且有趣的作品創作。美術教育游戲活動中的形、色、質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有利于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通過參與自己喜歡的美術教育活動,幼兒開始敢于表達自身情感,同時對生活中蘊藏的美進行理解和感受,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三)激發幼兒自我表達的欲望
若想有效發揮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的作用,教師應綜合考慮幼兒整體思維能力水平,在生活中篩選與提取幼兒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內容,將其融入美術教育生活化設計中,以保證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情況緊密貼合。幼兒普遍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但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的美術教育內容時,應注重提升教學內容的吸引力,使幼兒全身心投入美術教育活動全過程,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幼兒預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有效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教師要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貫穿于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給予幼兒良好的學習體驗,引導幼兒準確表達生活中的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美術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一些合適的繪本,通過閱讀繪本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繪本《我的幸運一天》(隱藏繪本中的文字內容),讓幼兒在觀看PPT上的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參與“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使其初步感知與理解繪本中的插圖,正確理解“幸運”一詞[4]。其次,教師選擇兩名幼兒分別扮演繪本中的小豬和狐貍,表演小豬糊涂認錯門,但最終運用智慧從狐貍家脫險的過程。教師隨著幼兒的表演進度播放對應的繪本內容,向幼兒展示動態且鮮活的畫面,以保證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教師引導幼兒將“狐貍開門看見小豬”“狐貍給小豬洗澡”以及“狐貍給小豬按摩”等畫面作為重點表演內容,將繪本的故事脈絡清晰地呈現,讓幼兒帶著疑問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探討,幫助幼兒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的意識,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最后,在活動結束時,教師可以提問幼兒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危險或者突發事件等,或者聯系一些生活中的情景,如受傷、火災等,讓幼兒嘗試說出脫離危險的方法,同時教導幼兒在遇到困難與危險時,也要像小豬一樣沉著冷靜,并努力想辦法脫離危險??傊瑹o論是角色扮演還是共同討論交流,都可以讓幼兒體驗語言學習、語言表達的樂趣。
(四)組織幼兒參與動手創作活動
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可以極大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并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以此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發展與提升,進而增強幼兒園美術教育工作的活力。立足生活化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真實地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有助于幼兒直接積累生活經驗,對幼兒正確審美意識的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過去幼兒園美術教育只重視理論知識傳授、繪畫技能培養等,忽略了對幼兒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在美術教育工作中,注重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種動手創作活動,同時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從生活中獲取藝術靈感,尋找和收集創作素材,幫助幼兒將生活中的美通過動手創作進行展現。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以“變廢為寶,向美而行”為主題的美術教育實踐活動,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及廢舊物品,讓幼兒通過動手創作,實現“變廢為寶”。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收集園內掉落的樹葉以及廢棄紙盒等,再親自示范并指導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運用不同的造型技法和色彩技法創作形式各異的面具,豐富幼兒的藝術體驗,培養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5]。其次,鼓勵幼兒分享自己作品的創作理念和設計意義,在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落實勤勞節儉的美德與環保意識的培養,讓幼兒意識到共同創造美好環境的重要性,深刻體會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賦予物品更高價值的過程,增強幼兒自覺為創建美好生活環境作貢獻的意識。最后,可以將幼兒動手創作的優秀美術作品展示在班級或園內明顯的位置,以此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美術創作的熱情,以豐富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藝術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在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幼兒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其積極參與類似“變廢為寶”的創意創作小活動,豐富幼兒的課外生活,讓幼兒充分發揮個人才智與想象,將各種廢棄的材料制作成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如貝殼做成的風鈴、塑料桶做的花盆、紙箱制成的房子等,讓幼兒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各種廢棄物的利用價值,從而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生活化理念設計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的是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美術教育環境,并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為促進自身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提升的知識,有效提升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強化幼兒園美術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園美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邵輝.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途徑探索[J].科幻畫報,2022(7):49-50.
[2]沈鐵梅.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24):135-136.
[3]張嘉嘉.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應用分析[J].智力,2021(32):187-189.
[4]楊芳.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42):203.
[5]蔡燕.關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究[J].求知導刊,2021(3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