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趙樹芬,王 芳,李 丹,張 瑜*
1.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山東250117;2.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濱州市人民醫院;3.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
自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各高校都意識到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思政教育融入各類專業課程中的重要性,課程思政已成為各學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護理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的重要分支,在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專業知識和醫學技能,還要注重培養職業精神和人文素養[1-2]。因此,把思政教育貫穿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護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對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學設計、思政元素融入[3-5]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探索,且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多依托某一門課程,其研究成果較為分散、碎片化,缺乏系統的整合。鑒于此,本研究選用陳超美博士基于JAVA環境開發的文獻可視化軟件CiteSpace 5.8R[6]進行梳理,將研究結果系統化、聚焦化,分析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及趨勢,以期為今后我國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為全面收集資料,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主題詞為“課程思政/思政教育/課程思政理念”和“護理/護士/護生”,檢索時限為2016年12月1日—2022年7月20日。
1)納入標準:所有已發表的課程思政在護理專業教育領域中的相關文獻。2)排除標準:重復發表的文獻;僅涉及課程思政等檢索詞但未深入分析的文獻;征稿啟事、會議摘要、新聞報道及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由2名研究者根據文獻檢索策略、納入和排除標準,獨立完成文獻的檢索、納入與篩選。如有爭議,二者在閱讀全文后進行商討,由第3名研究者協助判斷。分析數據時,1人錄入,另1人核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運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 3.6進行文獻的導入和去重。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建立數據庫,匯總文獻發文量和期刊分布。Notpad 3軟件打開納入文獻的文本文檔補充缺失的信息,將數據庫源統一修改成中國知網模式后導入可視化工具CiteSpace 5.8R,根據納入的文獻提取作者、機構、關鍵詞等節點信息進行可視化分析。在可視化圖譜中,分析對象的節點大小、連線的粗細分別表示引用頻次高低和聯系關系強弱[7]。
共檢索到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相關文獻2 083篇,經去重、整理、閱讀文題和摘要后保留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947篇。發文量分別為2017年2篇,2018年14篇,2019年70篇,2020年260篇,2021年449篇,2022年152篇。
檢索到的947篇文獻散在分布于263種期刊上,發文量排序居前20名的期刊名稱、發文量見表1。排名居前20位的期刊共發文460篇,占總納入文獻的48.57%。最新版2020年版(第九版)核心期刊目錄中,護理類核心期刊《中華護理教育》《護理學雜志》分別發文25篇、10篇,核心期刊發文量占總發文量3.70%。
表1 2016年12月—2022年7月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相關研究發文量前20位期刊
以發文作者為網絡節點,構建作者合作可視化圖譜。結果顯示,共有214個節點、146個連線,網絡密度0.006 4,見圖1。本領域研究已形成多個研究團隊,除以王艾青、夏立平、郭耀玲、季秋霞為中心的團隊合作稍顯緊密,其余各團隊合作關系微弱,且存在較多的獨立作者。82.52%的作者發文量僅為1篇。
圖1 作者合作可視化圖譜
以發文機構為網絡節點,構建機構合作可視化圖譜。結果顯示,共有358個節點、81個連線,網絡密集程度0.001,見圖2。機構總發文量前3位分別是河南職業護理學院(19篇)、江蘇護理職業學院(17篇)、江蘇醫藥職業學院(14篇)。有明顯合作關系的有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和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蘭州大學護理學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40醫院,多數機構獨立發文。
圖2 機構合作可視化圖譜
關鍵詞分析可以用來判斷某研究領域的熱點、知識結構和發展趨勢,是詞頻分析法的一種[8]。
2.5.1 關鍵詞共現分析
將意義相同或相近但表達方式不同的關鍵詞合并后進行共現分析,得到節點248個、連線276條及網絡密度0.009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見圖3。關鍵詞是文獻內容的高度概括和主題表達,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越可能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9]。根據共現圖譜中節點大小,即關鍵詞的頻次高低進行排序,去除主題詞和關鍵詞后,頻次排名居前10位關鍵詞依次為(括號中數字表示關鍵詞出現頻次)思政教育(110次)、教學改革(85次)、高職院校(77次)、護理教育(61次)、高職護理(48次)、外科護理(41次)、教學實踐(34次)、思政元素(31次)、教學設計(31次)、教育(31次)。基于以上統計,說明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一直是近些年的熱點話題。
圖3 關鍵詞共現圖譜
2.5.2 關鍵詞聚類分析
按照相似性由大到小原則進行層級聚類分析,可以直觀展現文獻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探究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熱點研究方向[10-11],見圖4。作為評判圖譜繪制效果的2個有效指標平均輪廓值(S值)和模塊值(Q值),Q>0.3表示聚類結構顯著;S>0.5,表示聚類同質性合理,S>0.7,表示其一致性可信[12]。本研究S=0.962 7,Q=0.859 5,表明聚類結果合理、有效及可信。結果顯示,生成的15個聚類群分別是:#0高職,#1課程思政,#2護理學,#3價值觀,#4高職護生,#5教學改革,#6人文關懷,#7外科護理,#8思政元素,#9思政教學,#10教育,#11教學設計,#12人文教育,#13課程,#14生理學,可代表我國護理專業課程思政領域的研究熱點。
圖4 關鍵詞聚類圖譜
2.5.3 關鍵詞突現
突現詞是根據詞頻的時間分布,將其中詞頻變化率高的詞從大量主題詞中探測出來,反映的是研究領域前沿[13]。由關鍵詞突現圖譜可知,2017—2018年對高職院校、護生的思政工作較為關注;2019—2020年的關注點轉為中醫文化、兒科護理和職業素養;從2021年開始,教學方法成為新的關注點,見圖5。
圖5 關鍵詞突現圖譜
文獻發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人員對該領域的關注度。自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召開后,通過近6年的發展建設,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主題關注度、研究數量呈現快速發展趨勢,研究熱度呈快速上升趨勢。雖然課程思政受到廣大護理學者的關注,但仍存在如下問題:1)期刊作為科研成果轉化、交流的媒介,期刊等級和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論文質量的高低。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在權威性護理核心期刊的發文量僅占總發文量的3.70%,總體論文質量不高。這與李曉慧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即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雖發展較快,研究質量需進一步提高。2)82.52%的作者發文量僅為1篇,該數據顯著高于洛特卡定律揭示的作者分布規律,即發表1篇文章的作者數量占所有作者的60%,說明該研究作者廣泛而分散,缺乏連續性和持續性[15]。3)發文機構松散,高職院校為主要研究力量,機構間合作少。研究機構之間缺少交流合作,會產生信息壁壘[16]。因此,建議護理學者和研究機構增強合作意識,共同提高學術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
論文的關鍵詞是對文獻內容與主旨的高度概括,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及聚類分析可以預測本領域的研究熱點[17]。結合關鍵詞頻次和聚類分析可知,該領域研究熱點主要可分為3個主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實踐路徑探索研究、思政元素挖掘研究。
3.2.1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學者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同時結合其專業特色和教學經驗在改革的內涵與必要性、發展現狀、存在的優勢、面臨的問題以及思考建議等方面進行闡述。如丁亞萍等[18-19]提出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教師培訓,通過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和意識推動改革的整體進程。陸亞[20]建議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滲透思政育人理念,通過創新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堅定職業信念等方式實施改革策略,而韓揚揚等[21]則認為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調整。付佳娜等[22]從強化教育群體認知觀念、創新教學形式、完善教學設計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為護理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3.2.2 實踐路徑探索研究
學者以某一門護理課程為切入點融入課程思政,通過案例教學、混合式教學、情景模擬等課堂理論教學和第二課堂、臨床實習等課外實踐教學以及理論結合實踐的整合式教學來探索實施路徑,培養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喬永麗等[23]將課程思政理念混合式教學應用于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提升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教與學的成效,有效培養了課程教學目標的硬技能與軟技能。張寧等[24]通過開展思想教育與引導、學習與學術發展、綜合素質培養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將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培育有機融合,全方位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態度和人文素質。趙慧函等[25]以護理管理學為例,構建理論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臨床實習教學三位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上有一定成效。另外,因專業課程性質、內容及育人特色等方面的不同,我國護理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尚未達成共識。
3.2.3 思政元素挖掘研究
學者以護理專業知識為載體加強思政教育,將護理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護理專業技能知識中,強化護生人文關懷、職業道德等職業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任柳等[26]將醫學歷史、愛國情懷、科學精神等十大思政元素與基礎護理學專業知識有機結合,采用視頻/案例融合、專題嵌入、情景體驗等形式開展課程思政,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和自信。曾麒丹等[4]依據兒科護理學專業課程特點,將挖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素養、科研素養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同時強化了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職業精神等,實現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突變詞檢測用于檢測在某些年份出現頻次驟增的詞語,可代表該領域研究前沿[27]。2017—2018年,思政工作突現強度最高,說明這一時段護理學者對于思政工作的研究非常重視,其中以高職院校中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關注內容。2019—2020年,職業素養突現持續時間最長,即對職業素養的關注持續性較高。隨著課程思政的進一步開展,我國護理教育者在護理人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對護生人文素養、人文關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養成效顯著[28]。最新研究前沿(2021—2022年)突現的關鍵詞為教學方法,其不僅顯示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發展趨勢,也為護理學者提供了進一步研究的參考方向。護理學者在2021年后更加注重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多項研究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設計、創新、評價等方面的實踐探索,為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開拓渠道,從而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此外,突現詞持續時間多數僅為1年,這表明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熱點更迭、研究內容多變及研究主題豐富。
本研究運用文獻計量法和可視化軟件,借助可視化圖譜客觀分析護理專業課程研究的現狀、熱點和前沿趨勢。目前,該領域研究發文數量呈整體上升趨勢,但是核心期刊發文量占比少,作者合作網絡分散,研究機構單一,研究質量有待提高。今后需加強跨作者、跨機構多元化科研交流合作,不斷開拓創新和深化研究,推動我國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