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芳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并結合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確立相應的教學層次,科學設定學習目標,以適應學生最近發展區和最佳發展期的教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或多種方式相結合,組織開展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能夠體現新課標提出的教育理念,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此,筆者就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予以探討。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老師應該將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數學考試成績綜合考慮,以此作為參考,同時結合初中生的個體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 將學生依次分為A、B、C 三個層次。A 層次學生是基礎扎實、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接受能力強的;B 層次學生是態度積極,成績中等,學習能力一般,有上進心的;C 層次學生就是在各個方面都比較弱的。這樣的分層當然是首先考慮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其次是保證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將學生分層之后, 可以在安排座位時花一點心思,讓學生互補,方便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和共同提高。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1∶2∶1 的方式分層, 就是在一個小組中有一個A 同學、兩個B 同學和一個C 同學。在這樣的模式下,A 同學可以幫助其余同學,B 同學也能出一份力,C 同學就能夠快速進步, 這樣的分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可以自行提出要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要求進行再次分組。
二、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教師要參照新課標要求與不同層次學生實際中的學習可能性,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制定。通過在教學活動環節設定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能夠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精準定位學習目標,發揮引導與激勵功能,還可以讓學生擁有逐層遞進的階梯,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緊迫性、挑戰性,不斷激起學生的斗志。比如,教師向學生講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節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學生所處于的層次不同,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屬于A 層次的學生要達到的目標為:可以使用不同方法論證給出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同時和日常生活情況結合,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能夠建構全等三角形;處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為他們制定的教學目標具體是:結合教學知識點達到熟練掌握,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應用三角形全等關系對典型問題進行解決;位于C 層次的學生由于其接收能力較弱,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也偏低,這類學生需要通過學習三角形全等判定條件,對兩個三角形是全等關系進行證明就可以。
三、備課與授課分層
教育學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這種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在備課時也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分層備課,用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來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例如在“代數式的值”這節課中,我設計了15 分鐘的基礎知識內容和課本例題的講解,15 分鐘基礎題的過關練習,還有10 分鐘的分層練習。其中基礎知識內容、例題,基礎題的練習都是課本上的題目。分層練習里補充一些A、B 層學生做的拓展提高題,例如:(1)已知a 與b 互為相反數,c 與d 互為倒數,那么a+b+3cd 的值為();(2)已知a+3a=2,則式子2a+6a-1 的值為();(3)若a-b=2,則代數式5+2a-2b 的值為();(4)已知3x-4x=6 的值為9, 求1.5x-2x+6 的值;(5) 已知a+b=7,ab=10, 求式子(5ab+4a+7b)-(4ab-3a)的值。在課堂上,前30 分鐘的內容學習全班同學一起參與,而且在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就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問題的提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回答課堂問題中獲得成功,保持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后10 分鐘,A 層學生完成以上5 道題目,B層學生完成前3 題,C 層學生繼續做書本上其他的基礎題,教師來回巡視指導。
四、教學方法分層
教學方法的分層必須基于學生科學分層的原則,并針對性地制訂促進其自身得以發展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知識傳輸過程中堅持從淺到深、從易到難的原則,且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習應分層地進行設疑與體驗,從而更好地促進每個層面的教學方法具有適應性。以《二次函數》這一章教學為例,對于C 層次后進生而言,主要是要求其將一般式的二次函數轉換成頂點式,能對二次函數圖象中對頂點坐標和對稱軸以及開口的方向進行合理的確定,并能采取描點法進行二次函數圖象的繪制。而對于B 層次普通生,則要求其能通過已知的二次函數圖象上三個點所在的坐標,以及頂點或另一點的坐標,采取待定系數法對二次函數進行解析,能基本的掌握待定系數法的應用方法。而對于A 層次優等生,要求其可以通過二次函數圖象掌握其增減性,得出二次函數圖象和x 軸的交點坐標以及函數的最大和最小值,同時還要掌握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三者的關系所在。
五、評價方式的分層
分層教學以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為出發點, 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成為尖子生,走上同一個平臺, 這個顯然不太可能. 對于基礎薄弱的C層次學生,把知識點、定義搞清楚,不會混淆,會做基礎題;對于B 層次中等學生,能運用基礎知識做題;而對于A 層次尖子生,主要攻克難題。例如:教師讓全班學生對(x2+5x)2-2(x2+5x)-24 這個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和答案進行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在作業中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成績,就需要教師運用分層教學法, 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分層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更是促進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只要我們不斷地研究談論,結合實際,就一定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