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葡萄
一、營造課堂環境,誘導學生討論意識
自由、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能解放學生的思想,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感,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利用有趣的方式將知識展示出來,將學生內心的好奇、欲望激發出來, 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比如學習有關“浮力”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給學生展示一張人體躺在死海表面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種愜意,然而學生又覺得不可思議,因而產生了疑問。問題展示:為什么會有這樣現象?
學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這充分說明這張圖片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學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時,對產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進行討論,積極思考其中究竟蘊含著什么原因,整個課堂學生的討論情緒高漲,使得課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高漲的討論意識。
二、激化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生討論的情緒直接影響到討論的效果。在討論中,教師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學生能夠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奮進的狀態, 從而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疲勞感,教師要合理的安排和調控節奏,使學生討論的內容都針對具體的問題,切實地將自己的思維方式、方法技能運用到問題解決之中,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學習有關“光現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光現象進行討論,學生自然就會聯想到太陽光、燈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見的光,教師可以順勢切入問題,使學生的討論變得具體生動。問題切入:討論我們認識的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每個學生對光的認識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異,進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也就更為認真, 通過對彩虹的學習,學生知道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顏六色的光;通過對太陽光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由于太陽光中含有紫外線,學生會覺得陽光很舒服溫暖。另外,學生對生活中其它的光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真正了解了光的特征。可見,老師課堂主導地位是激化學生不斷深入討論的導火索、催化劑。
三、聯系升華,靈活運用討論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現實與知識相聯系,利用已有的知識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將自己的知識應用實踐,真正達到通過積極討論應用創新的目的。比如學習“透鏡及其應用”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透鏡,讓學生放在太陽光底下,學生會清楚地看到透鏡下面光亮的小點,然后在小點處放置一張紙,學生發現紙慢慢地燃燒了起來,學生討論的話題自然生成,紛紛地對透鏡的性質進行討論,從而得出了透鏡的相關性質。有了這樣的知識基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問題:大家看這是森林火災的圖片,為什么在森林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的時候,也會引起火災呢? 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產生了質疑,進而主動進行討論,積極在森林中尋找可以做透鏡的材料,激烈的討論時學生想到了水滴,從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鏡,對太陽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動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識在其中的應用。通過這樣的討論,激勵了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搭建, 靈活地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實際聯系,在討論和合作中對知識進行了整合,不僅實現了問題的解決,還幫助學生建立了新的知識體系,確保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評價反饋,提升綜合討論素養
合理、有效地評價,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搭建整合,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持續、穩定地對物理進行學習。對討論過程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利用引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反饋,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勵和反思,以激勵學生更努力地學習, 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討論素養。
比如學習有關“家庭電路”的時候,學生對家庭電路或者教室電路進行了細致具體的分析之后,對相互之間的連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整合討論反思,從而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問題點撥:對本節知識點進行總結,建立相關的知識框圖? 學生已經對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整合討論中就會變得很積極,并搭建出了一張科學嚴謹的知識網絡圖。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就是課堂的中心,非常積極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整合,隨著教師的點撥進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對學生的喚醒、鼓勵和激勵,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之,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就是創新,而“討論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不斷地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使得學生不再受制于呆板的教學模式,而是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磨練了學生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積極進取,從而不斷地進行突破和進步。
作者地址: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萬隆鄉大李莊初級中學
郵編:47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