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宋品品,何濤



摘要:基于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2014—2022年498篇核心以上級別文獻,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我國高校創客教育的研究進展。研究表明:我國創客教育研究不斷深入,創客教育內涵和內容探析、“創客教育+創新創業”組合研究、創客教育生態環境建設,成為當前研究熱點。據此預測創客教師、人工智能、創客課程以及三者組合發展將成為重要的研究趨勢。
關鍵詞:創客教育;CiteSpace;聚類分析;中介中心度;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4513(2023)-03-056-07
引言
創客(Maker)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課題所提出的,指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努力將創意想法轉變為實際結果的人。從2010年創客在國內開始普及,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青睞。伴隨著對創客一詞的深入研究,對創客精神的弘揚與發展,引發了我國學者的共鳴。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目標的創客教育,在互聯網技術和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簡稱“雙創”)戰略的推動下,受到了學者們新一輪的關注。創新是國家發展和進步的基石,大學生創客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對大學生創客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成為高校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大學生創客的培養路徑和效能提升等議題也成為理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為理清創客教育的發展脈絡及趨勢,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可視化分析對2014—2022年國內有關創客教育的文獻進行研究,以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創客教育的理論內涵、研究熱點和邏輯要義。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一款以海量參考文獻為研究對象的可視化分析軟件,該軟件通過分析信息知識單位的相似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繪制不同類別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過程將計量和分析手段融為一體,對文獻信息分類細致,尤其是時區視圖和突變詞檢索功能以及可視化的呈現方式,令研究者可以清晰直觀的識別出研究內容的進程以及研究熱點或趨勢,因此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研究現狀和熱點梳理等研究中。
本文主要利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并輔以Excel軟件,對創客教育相關參考文獻進行系統研究。檢索時間跨度為2014年至2022年,通過分析發文的時間段、發文數量、關鍵詞等類型來分析創客教育的進展及趨勢。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主要取自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5日時間段的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其中,高級檢索主題為“創客教育”,來源類別為“SCI來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等。在按主題相關性對論文進行篩選后,共收集到498篇國內核心以上級別的文獻。
二、文獻特征分析
(一)文獻數量特征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創客教育領域的全景,統計整理獲得的文獻歷年發表情況,繪制如圖1所示的趨勢圖,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我國核心文獻數量總量在增加,但年增加量在逐年減少,總體呈倒“V”型態勢發展。同時,為更好地了解我國各個階段的創新空間研究聚類的演變趨勢,對國內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按照時間線表示,如圖2所示。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2014—2015年,接觸探索階段。2011年,創客一詞開始進入中國,創客精神發展理念的研究對國內學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14年,學者將創客與教育事業相結合,衍生出創客教育一詞。該階段我國創客教育研究剛剛勃興,相關研究較為淺顯匱乏,多數學者將其重點放在了創客教育發展途徑的探索以及實踐教學的研究。
2.2016—2019年,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我國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這一戰略舉措有效推動了創客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自此,我國對于創客教育的研究成果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在2016—2017年達到鼎盛時期,迎來創客教育的研究高峰。在國家政策的激勵下,創客空間大量涌現,成為創客教育領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期間,諸如“云計算”“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等話題不絕于耳。在現有研究基礎上,著重研究“雙創”教育以及未來教師培訓的實施路徑的解決方案。
3.2019年—至今,緩慢下降階段。經過前兩階段的發展,此時我國創客教育研究已經日臻完善,需要拓展與之相關的新型領域,進行遷移研究。一方面,我國學者開始建立教育模型,同時運用扎根理論,聯系實際,重點研究適于中國教育事業的解決方案,促進創客教育在我國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新創企業等都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我國經濟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學者對于創客教育的研究也發展緩慢,更趨向于注重創客教育領域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二)核心作者合作網絡
統計分析收集到的我國創客教育領域核心以上級別文獻,對于主要作者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如傅騫發文9篇、鄭燕林8篇、王佑鎂8篇、祝智庭5篇、李盧一、雒亮4篇。根據研究主要內容的不同,作者之間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團隊,傅騫-鄭婭峰團隊主要側重于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并對中國教育發展提出建設性建議、鄭燕林和李盧一團隊偏向于尋找電化式、開放式教育的路徑及實施策略、祝智庭與雒亮團隊著重研究創客運動至創客教育的發展進程。我國學者以創客教育為主題的研究整體呈現“大分散,小聚集”的特點。一方面,以傅騫、鄭燕林、王佑鎂、何克抗、祝智庭等為代表的學者互相聯系、相互協作,形成了小范圍的聚集,為創客教育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石;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學者偏向于自成體系,獨立研究,缺乏互相借鑒、溝通交流,呈現大分散特點,此發展趨勢不利于未來創客教育的創新發展。
三、研究熱點分析
研究熱點可以體現出某一領域的研究重點及其方向,關鍵詞作為一篇文獻研究的核心內容,提取關鍵詞是針對樣本文獻熱點分析的重要手段。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將關鍵詞共現網絡關系分解為數量相對較小的聚類過程,為剖析研究主題和研究熱點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依據。同時,觀測聚類分析過程中的中心度大小,有助于明晰相應的關鍵字在整個研究網絡中的媒體能力,以及與其他節點之間的連接、交流和交換。據此,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選取的498篇核心數據庫中樣本文獻進行分析,共提取出300個關鍵詞,再將同義或相似的關鍵字進行整合,排除關系很小的詞語,最后將頻數大于等于11的高頻關鍵詞遴選出來匯總至表1中,形成按頻次排序和中介中心度排序的關鍵詞。
通過對比表1發現,雖然關鍵詞排名有所不同,但在整體上有極大的相似性。“創客教育”的中介中心度高達1.44,位居研究首位,“創客”和“創客空間”研究緊隨其后。在軟件中聚類分析節點類型,得出關鍵詞聚類共現圖譜,如圖3所示。這些聚類體現2014—2022年我國學者研究創客教育的主要領域。其中#0為創客教育;核心素養;#2為創新能力;#3為創新創業;#4為設計思維;#5為創客空間;#6為創客精神;#7為人工智能;#8為創客;#9為工程教育。
通過以上對于2014—2022年創客教育的關鍵詞頻次、關鍵詞中介中心度以及關鍵詞聚類圖譜的分析,將我國高校創客教育的研究熱點歸納如下:
(一)研究視角上:創客教育的內涵和內容探析成為研究共性
創客教育是在創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自2014年進入大眾視野,就以一個專門的命題開始研究,并歷經探索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階段。當前我國學者對于創客教育的內涵以及內容還未形成統一的結論,但足以讓大眾對創客教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理論的豐富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我國主要學者對于創客教育的內涵及內容研究如下:楊現民等將創客教育視為一種將科技與“開放創新、探究體驗”相結合、以“創造中學”為主體、以“培養創新人才”的新型教學模式;張立國等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將體驗化教學、創新教學和游戲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祝智庭認為創客教育在廣義上應該是一種以培養創客精神為目標的教育形式,狹義上是以培養學生的創客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
(二)研究方式上:“創客教育+創新創業”的組合研究成為新興熱點
“雙創”政策背景下,學者們紛紛思索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參與創業,極大地推動了教育行業與創客、創客教育與創新創業等主題緊密融合。同時,我國各大高校也積極思索如何借助創客教育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支撐環境。如,鄭燕林提出支持學生開展基于創造的學習是創客教育的核心;王慧等從教學理念、課程內容、基地平臺、師資隊伍四個層面,探索了創客教育在專業創新創業中的實施途徑;祁偉等主張在實踐層面建立創客教育智能機器人平臺;桂亮等運用3D打印技術,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些創客教育培養舉措,將有助于培養全能型、社會型、創新型人才,有助于促進高校雙創教育質量提升。
(三)研究環境上:創客教育的生態環境建設成為新的研究視角
生態環境的建設由課程設置、環境建設、教師配備、校本課程的研發四個主要方面體現,包含“互聯網+”“創客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關鍵詞。近年來,創客教育的生態環境建設研究逐步從內涵走向外延,更多學者開始關注生態環境的構成要素、建設策略和發展方向。其中創客空間的構建作為創客教育領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視線,如宋述強等認為創客空間是創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如何構建生態環境是我國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祝智庭等探索出人工智能技術,如深度學習、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創客教育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四、研究趨勢分析
眾創空間在我國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大力發展,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表2是2014—2022年選取樣本文獻的關鍵詞突現情況,其中,突現的起始年份有8個在快速發展階段。“人工智能”是突現強度最高的,“核心素養”緊隨其后。這兩個主題是創客教育研究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近幾年,創客教師、人工智能、創客課程等主題研究成為我國高校未來創客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聚焦創客教育培養的主體——創客教師
提高創客教師的綜合能力是發展高質量創客教育的根本保障,學者據此提出如何擴大師資人群的解決措施。閆志明等對10個陌生的創客教師進行事件訪談,對事件進行分析、匯總、調整、合并,從而構建出以創客規劃、創客教學、競賽指導、空間建設和專業發展5個方面的創客教師能力結構體系;王秀成等提出采用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措施壯大創客師資隊伍、以適當的培訓提高師資能力;李彤彤等基于“教育者”“創客”的雙重身份與素養,提出圍繞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三個維度,建構創客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框架。
(二)聚焦創客教育培養的技術手段——人工智能
學者認為現代創客教育的發展可以借助于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及時把握學生的多元創新創業需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的興趣。吳永和等通過對機器人教育目的、技術與方法3個方面進行研究,立足深度學習、研究體驗、生涯指導設計教學實踐活動,得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發展創新型、高質量學生;祝智庭等從創客教育的人才培養角度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分析,對師資建設、設計人工智能課程提出建設性意見。
(三)聚焦創業教育培養的課堂載體——創客課程
學者通過設計適合現代創客教育發展的課堂活動,設計高度開放共享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輸出高水平、高質量人才。楊現民等通過探索創客教育,提出在經驗和建造理論的指導下,依據趣味化、立體化、模塊化和工程化來設計全新的創客課程;申靜潔等提出“仿”示范項目和“創”創意項目交叉嵌入到工具或工程項目中的教學設計戰略,構建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文獻基本特征、核心作者、關鍵詞聚類繪制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我國高校創客教育的發展過程、研究熱點和演變趨勢,得出如下研究結論:
第一,我國創客教育歷經接觸探索、快速發展、緩慢下降三個階段,文獻研究數量呈倒“V”型發展,研究趨于成熟。但僅有個別學者形成穩定的研究團隊,學者間研究呈現“大分散、小聚集”現象,需要加強團隊和區域合作。第二,基于關鍵詞頻數統計和中介中心度排序得出,我國創客教育的研究熱點由創客教育的內涵和內容探析、“創客教育+創新創業”組合研究、創客教育的生態環境建設組成,并且學者們在上述領域取得了較多的學術成果,極大豐富了創客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第三,依據關鍵詞突現程度,從創客教育的培養主體、技術手段和課堂載體等方面,分析出創客教師、人工智能、創客課程是我國創客教育未來重要的研究主題,其中三者融合發展將成為重要的研究趨勢。
當前數字化經濟、人工智能技術等高速發展,極大地推動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合的高校創客教育,未來將更加關注內涵式發展。據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高校要注重創客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創客教育區別于一般的課堂理論授課和實驗授課,蘊含多學科的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往往需要授課教師帶領學生置身于真實項目、真實場域中,通過知行合一的實踐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能。創客教師作為高校創客教育的重要實施者,其教學能力和實訓策略不容忽視,要以創客教育的內涵要求為導向,注重創客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二是高校要注重供需平衡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既要從學校的供給角度出發,加大創客空間、創業工作坊、創客孵化基地、智慧教室等線下載體的開發和管理,也要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拓展人工智能等新興教學模式的應用,加大線上研修空間的建設,打造線上創客技術的開源學習社區。
三是高校要注重創客培育的課程建設。創客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主張與真實世界緊密聯結,主張面向現實問題,推動學生將創意作品發展為真實的產品。因此高校的創客課程,就應該緊緊以問題為導向,以開源的創客文化為引領,打造開源軟件、硬件和課程,促進學生開放思維,提升實踐效能。
參考文獻:
[1]Zhu Z, Sun Y. Maker education: a practical field of ICT-enabling innovation education[J].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5.417-453.
[2]梁榮賢.我國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研究述評與展望[J].圖書館學刊,2017,39(10):101-106.
[3]鄭婭峰,張繼州,陳輝濤,等.中小學創客教師科研素養現狀調查研究——以中部某省為例[J].數字教育,2021,7(6):52-60.
[4]鄭燕林,李盧一.培育實踐智慧:創客教育的本質目標與實施策略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2):26-33.
[5]祝智庭,雒亮.從創客運動到創客教育:培植眾創文化[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7):5-13.
[6]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7]張立國,王國華.學校中創客教育的實踐框架[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8):106-112.
[8]祝智庭,孫妍妍.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4-21.
[9]付希金,鄭燕林,馬蕓.我國創客教育研究現狀、熱點及趨勢——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刊載相關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6):42-50.
[10]王慧,林瑩懿.“互聯網+”背景下創客教育與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探究——以時裝零售與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8):78-81.
[11]祁偉,李玉娜.技術支持的智能機器人創客教育平臺建設[J].教育現代化,2018,5(45):32-34+38.
[12]宋述強,鐘曉流,焦麗珍,等.創客教育及其空間生態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1):13-20.
[13]祝智庭,單俊豪,閆寒冰.面向人工智能創客教育的國際考察和發展策略[J].開放教育研究,2019,25(1):47-54.
[14]Heredia Sara C.,Tan Edna. Teaching & learning in makerspaces: equipping teachers to become justice-oriented maker-educators[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21,114(2) :171-182.
[15]閆志明,孫承毅,張銘銳.我國創客教師的實踐領域與能力結構——基于行為事件訪談和扎根理論的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1):65-76.
Research on Mak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sed on Bibliometric Visual Analysis
YANG Xia1,2, SONG Pinpin2, HE Tao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498 core-level or higher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CNKI, spanning from 2014 to 2022, and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draw a knowledge map, with the aim of visualiz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reator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tudy shows that as the research on creato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nt of creator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or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reator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the current hot spots. Accordingly,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eache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reative curriculum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rend.
Keywords:maker education; CiteSpace; cluster analysis; mediation centrality; visual analysis
(責任編輯:霍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