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意蘊

2023-09-01 03:12:32侯彥杰賈惠宇
知與行 2023年3期
關鍵詞:自然界

侯彥杰 賈惠宇

[摘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實現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有機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態智慧,批判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合理吸收了西方生態哲學中的合理因素,包含了人與自然是主客體的統一關系、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可以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的哲學內涵,具體體現了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矛盾思維等哲學邏輯思維。對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意蘊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人們從哲學角度理解和掌握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關系。

[關鍵詞]人類社會;自然界;哲學基礎

[中圖分類號]D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1308(2023)03-0005-07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并在一系列生動具體的實踐中形成了獨具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生態文明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這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闡明了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需要建立優美的生態環境,這關系著民族未來的發展走向,關系著整個世界的前途命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不僅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也是處理好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根本準則,從哲學的角度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進行研究,對理解人類社會處理現代化歷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一、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基礎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哲學智慧,其中“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生動地揭示了人與自然的規律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追古溯今,在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生態智慧的同時反思如今的生態環境現狀,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中的天即天道、自然大道。天人合一的意思是自然大道和人類是合而為一的,也就是指人與道合而“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應。它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認為天、地、人不是彼此孤立的個體,而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人的活動都與自然密切相關,人類所從事的活動只有建立在保護自然的基礎之上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也就是說,天地涵養了世間萬物,其中自然也包括人類。《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即天有天運行的原則,天運行的原則在于世間萬物的開端;地有地運行的隱忍,地運行的隱忍在于繁衍世間萬物;人也有人運行的堅持,人運行的堅持在于使世間萬物煥發生機。前兩者之道體現生成原則,人之道體現實現原則。這就是說雖然天地人運行各司其道,但它們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對應的,具有內在的生成關系和運行法則。

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法自然”意思是宇宙最原始的樣子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包括外力以及人類干涉的最基礎的狀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精辟地概括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根本屬性和運行規律。此外,“道法自然”在強調萬物的自然時,也不能忘記賦予萬物自然的大道,其揭開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紗即世間萬物所特有的屬性,是道家生態環保思想的精髓。它要求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不要忘記賦予萬物自然的大道,應該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反對破壞自然的行為,否則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體來說,一是不以人類私利為中心,而隨意破壞和改變自然的本然狀態及其運行規律;二是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應順應自然,即按照世界萬物所固有的自然屬性來運作,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中蘊含的生態哲學智慧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思想啟迪,從而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了深厚的哲學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

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唯物主義自然觀,其始終強調人與自然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在《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的博士論文中首次勾畫了辯證自然觀的基本輪廓,提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法。在與恩格斯各個時期的通信中,他也對自然觀進行了討論。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自然界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并且指出人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他把動物的生產和人的生產區別開來,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懂得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人與自然之間發生聯系需要一個中介,即人類充滿智慧的勞動,它可以調節、控制和影響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關系,最終形成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其克服了之前一切自然觀的局限,辨別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本質關系,認為二者之間需要實踐這個中介把它們聯系起來。馬克思認為,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雙面性,遵循自然規律的實踐活動是人與自然相統一、相協調的重要手段;摒棄自然規律的實踐活動是人與自然相背離、相對立的根本原因。人與自然相處和諧與否,與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程度密切相關,如果人類一味地只發展不保護、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修復,久而久之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會惡化,生態系統就會失調。人類的實踐活動要遵循適度原則,在必要時反哺自然,這樣才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互惠互利的最佳狀態。

馬克思對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論述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相契合,同時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提供了強大的思想理論支撐。

(三)西方生態哲學中的合理因素

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吸收了西方生態哲學中的合理因素。西方生態哲學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環境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哲學探討。

最早在《我們的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一文中,美國學者指出,導致西方生態危機的根源就是西方所倡導的人類中心主義傳統,即過分強調以人類為中心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并開始對人類中心主義傳統進行反思和批判,以人類自我為中心而忽視自然界的外在力量必然遭到自然界的報復。進入20世紀,西方生態哲學重點圍繞三大主題展開:一是生態本體論,從環境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質,揭示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規律性以及人類的衍生性和依賴性,重新確立了與近代文明相適應的生態自然觀;二是生態認識論,徹底否定了人與自然彼此獨立的二元論思想,打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舊哲學結構,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哲學框架,把西方哲學流派中蘊含的生態思想挖掘出來并不斷深入研究;三是生態價值論,把生態中蘊含的有實用價值的哲學應用于與近現代環境保護相關的倫理、政治、美學等領域,這些都從不同角度研究和闡釋了生態哲學。

從人與自然的本體、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關系中蘊含的價值等方面借鑒西方生態哲學思想,對于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也正是吸收了其中的合理因素,進而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二、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內涵

(一)人與自然是主客體的統一關系

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標志性體現。主體指的是人,是具有一定的自覺性和能動性的存在,體現于人在自然界中總是主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客體指的是自然,是主體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體現在自然界是人類繁衍生息和生活居住的場所。起初人們匍匐于自然腳下敬畏自然,到后來逐漸開發利用自然,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使自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本質上是形而上學的機械思維方式,是一種認知范式的錯位。在整個世界中,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這個大環境中,大自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所必需的生活場所和自然條件,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在大自然中獲取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和現實需求,從而實現了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客體對主體的現實滿足。人在享受自然帶來福利的同時,如果不加保護地利用自然,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人類既是自然界的主人,同時也是自然界的奴隸,二者之間的關系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運用內在思維將客體包含于主體之中,將自然納入主體世界之中,實現二者之間具體的統一。

把人凌駕于自然之上,把自然看作為我所用的手段性、工具性的存在,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錯誤看法。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從屬于自然。自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同時人類主體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于自然,自然的客觀性和主體的能動性這種雙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主客體統一的關系。

(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2]人與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既肯定了人與自然的內在統一性,又反對將人消解在自然中;既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又反對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首先,自然是生命之母。人類生命的存在和延續是自然界長期進行復雜運動演進而來的歷史結果,適宜的生態環境條件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前提基礎,如果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也就沒有人類以及人類創造出來的感性世界。其次,人可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為自己服務。人活在天地之間,將天地自然作為生存之源、發展之本,在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創造出人類文明。當人類沒有認識到自然規律的時候,自然在人類眼里神秘而偉大,我們對自然懷著敬畏之心,是自然的奴隸;一旦人類認識這種獨立于我們意識而存在的自然規律,人類就成了自然的主人,使自然服務于人類,創造出滿足人類需求的物質生產資料。最后,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大自然的創造,絕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深刻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的行為會產生或近或遠的影響。

馬克思認為,自然界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但由于與人類緊密聯系,可以說是人的無機的身體。這是因為人類來源于自然界,人類的精神需求和物質基礎都根源于自然界的創造,依賴于自然界所提供的“養料”,自然界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類為了生存發展必須與其發生作用和聯系,自然界就相當于人類的無機身體,人同自然界相聯系也就相當于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自然興人興,自然衰人衰,人與自然已經融為一體,這揭示了人類社會興旺發達的規律,也為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提供了基本價值遵循。

(三)人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

遵循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建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人與自然亦是如此,人要在遵循自然界運行規律的基礎之上發揮人的創造性,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過程中走彎路。另一方面,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自然。自然是有其規律性的,并不是說人類要任憑自然的擺布而無所作為,人類可以通過主動認識自然規律,并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實踐活動,進而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求并在自然里面獲得更大的自由。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建設者,沒有哪個人可以置身事外,只有進行合乎自然規律的生產,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統一。

要充分認識到自然對人類的兩面性。也就是說,當人類合理開發、主動保護自然的時候,自然會對人類呈現友善的面孔并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價值;當人類過度開采、粗放掠奪自然的時候,自然會對人類呈現冷漠的面貌并對人類進行無情的報復。人類為了滿足自身利益而無視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抵抗的規律。需要明確的是,這里強調的不是人類物質生產生活與自然界之間交互影響的一般意義上的哲學理論觀點,而是我們迄今為止現代工業文明發展歷程中總結出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新認知。恩格斯也曾指出,我們不要因為征服了自然而沾沾自喜。對于每一次這種得意,只是短暫的,“喜悅”之后往往會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得到的必然是自然對人類無情的報復。人類在自然面前,沒有所謂的勝利,即使有也是短暫的成果;在與自然的相處中不應該一爭高下,好的結果就是達到共生狀態,實現和諧共存。

三、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思維

(一)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辯證思維

唯物辯證法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我們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樹立辯證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是指從事物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出發,分析矛盾、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辯證思維,要求我們從辯證思維的角度去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首先,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人與自然之間也是普遍聯系的,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對自然的依賴性,人類離開自然界提供的物質生產基礎和精神需求供給,將無法繼續生產和生活下去,最終只能走向滅亡。從實踐論的角度來看,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人類是自然界孕育出來的產物,二者之間的聯系通過實踐這一環節來實現。如果離開了自然界,人類缺少實踐的客體,也就無法實踐;離開了人類,自然界缺少活動的主體,實踐也無法進行,人與自然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同時也要注意人類的實踐活動要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否則破壞自然必將最終傷及人類自身,所以說,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人對自然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表現出具體的、歷史的動態發展過程,體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我們經歷了從依附自然、利用自然到對抗自然再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過程,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一條妥善處理好二者關系的道路。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類受自然規律的影響很大,對自然的認識不夠深入,屬于敬畏自然和依賴自然的狀態。進入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人類逐漸表現出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進入到工業時代,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的超越性和主體性滋生了妄想征服自然的想法,開始不加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給大自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導致人與自然關系不斷惡化,走上了與自然對抗的道路。進入新時代,伴隨著生態危機在全球不斷蔓延,人類遭到了大自然的嚴厲警告,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重新尋找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人類的普遍價值取向。這一演變過程恰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過程相契合。

最后,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其扎根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生態哲學,具體實踐在中國的現代化經濟建設之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和諧的重要發展理念。一方面,綠水青山指的是生態財富,金山銀山指的是經濟財富,在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促進二者協調統一。更嚴格的保護可以帶來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水平的利用意味帶來更大的價值,實現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內在統一。另一方面,金山銀山能創造經濟財富,綠水青山也能創造經濟財富。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生態環境也越來越成為生產力進步的重要因素。金山銀山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硬基礎,而綠水青山是促進經濟增長的軟實力,保護好綠水青山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和首要任務。總之,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要齊頭并進,要實現在索取的基礎上投入、在開發的基礎上保護、在利用的基礎上修復,這是新時代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3]

(二)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系統的觀點,對事物相互聯系的各個要素及其結構進行系統認識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極其復雜的內部結構,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人類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活動都是在自然界系統內部進行的。人類乃至世間萬物都生存在自然界這個大系統之中,只有處理好它們之間復雜的關系,才能發揮更大的效能。雖然自然界中各個要素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生態系統。只有生態系統內部的各個要素有序運行、各司其職,整個世界才能健康有機地運行下去。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觀點是系統思維的具體體現,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是系統思維的關鍵,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各要素、各環節。山水林田湖草泛指自然界,體現了生態環境中運行的各個要素。如果有一個要素遭到了破壞,失去了其特定的功能,就會影響其他要素功能的發揮,最后會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同樣,人類與山水林田湖草之間復雜的關系也構成了一個有機生態系統,人類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就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要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系統性和協調性,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為目標,讓藍天白云常在,讓青山綠水長流,走出一條綠色的發展道路。[4]

(三)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矛盾思維

矛盾思維是指在思考問題和看待事物時,思維活動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不同觀念。要運用矛盾思維來看待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對立的。人與自然之間矛盾根源于人與自然的對立。自然界具有先在性,先于人類而存在,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自然界也具有創造性,它不僅創造了地球上適合一切生物延續下去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而且創造了人類、其他物種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其中,人類是最特殊的存在,他和動物之間的區別在于他能通過制造工具進行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從而在社會生產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并促進自身不斷全面發展。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生產力不斷進步,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斷加強,為了滿足自己無止境的欲望,不斷地與自然交鋒,站在了自然的對立面,甚至打破自然的底線,妄想征服自然。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從人類自身出發,以自覺的生態意識反省人類行為,以尊重自然的心態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化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與自然界的相互對立的矛盾。

另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統一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根源于人與自然的統一,“人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在人之中”[5],它們是緊密聯系的。人與自然之間不僅存在對立的關系,也存在統一的關系。一是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異己的壓制性力量,不是供人類予以爭奪的對象和資源,而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與人類是一種“親密的母子”關系。人在大自然的庇護下生存發展,植根于自然。沒有大自然為人類提供基本生活場所和物質保障,人類將無法生存。二是人的存在也使得自然界變得豐富多彩、富有生機。人類的實踐活動使大自然實現了由“自在自然”向“人為自然”的轉變,使得自然充滿了人的氣味,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三是人對自然的依賴是變化發展的,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因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水平而變化,人類也隨之在不斷改變對自然的依賴方式。

結語

對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基礎進行研究,需要以生態哲學的眼光來綜合認識和把握世界、國家和個人的發展,這為新時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現實依據。新時代十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改善,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得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越性得到彰顯。在始終堅守人與自然美美與共的生態情懷和踐行宗旨下,我們開辟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解的新道路,實現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化探索與人類文明的新形態的辯證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也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以自然為伙伴的價值追求,既實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愿望的追求,又促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有利于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綠色底色,化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同時,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展示出中國對待全球生態問題的態度和理念。生態環境問題不是某一國家、某一民族的問題,需要全人類攜手并肩、共同應對,中國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體系和道路實踐為世界各國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給出了中國方案、樹立了中國樣板、貢獻了中國智慧,彰顯出大國擔當和大國風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王青.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哲學意蘊[J].山東社會科學,2021(1):103-110.

[4]徐朝旭,裴士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內涵和價值觀基礎——基于中西生態哲學視野[J].東南學術,2019(3):17-24.

[5]曹孟勤,姜赟.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略的哲學思考[J].中州學刊,2019(2):92-97.

〔責任編輯:杜娟〕

猜你喜歡
自然界
自然界的“隱藏大師”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軍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偉大旅程
——自然界動物們的大遷徙
中外文摘(2021年20期)2021-11-03 12:56:34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鐘
『自然界的水』考點分析
例說“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中那些神奇的植物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盤點自然界中你沒見過的怪異生物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學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美女91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夜夜拍夜夜爽|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亚洲欧美天堂网|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久一在线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三级网站|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午夜在线不卡|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天堂2014|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在线国产91|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91麻豆久久久| 99在线观看国产|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老司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欧洲亚洲一区|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第八页|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欧美日韩va|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天天综合网站|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福利|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欧美狠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