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肖寧
心絞痛的發生主要是由心臟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 患者以胸悶、胸痛以及胸部不適為主要臨床癥狀[1]。心絞痛通常會因勞累和(或)情緒壓力加劇, 持續時間大于30~60 s[2]。目前臨床對于心絞痛主要以β 受體阻斷劑類藥物、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類藥物以及抗血小板類等藥物進行治療[3,4]。頑固性心絞痛則是常規抗心絞痛藥物治療后癥狀無改善且無法對閉塞冠狀動脈行手術治療的心絞痛, 此類患者發作頻繁、持續時間長, 癥狀也更為嚴重,一旦救治不及時, 會進一步引發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 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6]。難治性心絞痛的療法包括藥物治療、治療性血管生成、經皮神經電刺激和脊髓電刺激、增強體外反搏、外科經心肌激光血運重建、經皮經心肌激光血運重建、經皮冠狀靜脈動脈化和經皮冠狀動脈原位旁路術等[7]。尼可地爾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 具有動脈血管擴張性, 可以增加冠狀動脈的供血量, 有效緩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癥狀, 迅速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情況[8]。此外, 尼可地爾也具有靜脈擴張的特性, 這是由于其化學結構中含有一個硝酸基團。因此, 通過結合這兩種血管擴張機制,可以采用尼可地爾治療頑固性心絞痛[9]。本文主要研究尼可地爾對頑固性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作與心電圖ST-T 段的影響, 選擇2020 年4~8 月收治的92 例頑固性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4~8 月收治的92 例頑固性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6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9~74 歲, 平均年齡(58.11±6.36)歲;男26 例, 女20 例;心功能分級:Ⅲ級25 例, Ⅳ級21 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8~76 歲, 平均年齡(58.93±6.03)歲;男23 例, 女23 例;心功能分級:Ⅲ級24 例, Ⅳ級22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相關檢查符合頑固性心絞痛診斷標準[10];硝酸甘油使用后癥狀基本無緩解;均知情且同意。
1.2.2 排除標準 本研究相關藥物禁忌證及過敏史者;近期服用過調脂、非甾體抗炎等相關藥物者;合并或既往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者;伴有惡性心律失常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應用阿司匹林聯合前列地爾常規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國藥準字 HJ20160685, 規格:100 mg)口服, 劑量 100 mg/ 次, 1 次/d。前列地爾注射液( 西安力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3100, 規格:2 ml∶10 μg)2 ml+50 ml 生理鹽水直接入小壺緩慢靜脈滴注, 滴注時間 30 min, 1 次/d。
1.3.2 研究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尼可地爾治療。尼可地爾片(山西鑫煜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4022737, 規格:5 mg)口服, 3 次/d, 5 mg/次。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ST-T 段改變情況、血流動力學指標、血清炎性因子及治療效果。①心電圖ST-T 段改變情況包括心電圖 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導聯數。②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水平。③血清炎性因子包括IL-6、TNF-α、CRP。④療效判定標準:經治療后, 患者胸悶、胸痛等癥狀消失, 心電圖檢查顯示 ST 段恢復正常, 為顯效;經治療后, 患者胸悶、胸痛等癥狀有顯著改善, 心電圖檢查顯示 ST 段回升≥0.005 mV, 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11]。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ST-T 段改變情況比較治療前, 兩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導聯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導聯數分別為(2.77±0.12)、(1.82±0.24)、(1.91±0.24)個, 均少于對照組的(3.52±0.68)、(2.19±0.14)、(2.19±0.73)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ST-T 段改變情況比較( ±s, 個)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ST-T 段改變情況比較( ±s, 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ST 段下移導聯數 T 波低平導聯數 T 波倒置導聯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4.80±0.49 3.52±0.68 2.56±0.31 2.19±0.14 2.54±0.59 2.19±0.73研究組 46 4.79±0.95 2.77±0.12a 2.55±0.95 1.82±0.24a 2.55±0.13 1.91±0.24a t 0.063 7.376 0.068 9.032 0.113 2.471 P 0.950 0.000 0.946 0.000 0.910 0.01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纖維蛋白原、血漿粘度、全血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纖維蛋白原(3.18±0.49)g/L、血漿粘度(2.09±0.13)mPa·s、全血粘度(4.25±1.05)mPa·s 均低于對照組的(3.85±0.58)g/L、(2.77±0.58)mPa·s、(5.03±1.94)mPa·s,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纖維蛋白原(g/L) 血漿粘度(mPa·s) 全血粘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5.06±1.48 3.85±0.58 3.45±1.24 2.77±0.58 6.22±0.19 5.03±1.94研究組 46 5.08±1.02 3.18±0.49a 3.44±1.84 2.09±0.13a 6.21±0.78 4.25±1.05a t 0.075 5.985 0.031 7.759 0.084 2.398 P 0.940 0.000 0.976 0.000 0.933 0.019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分別為(15.49±2.54)ng/L、(7.14±1.55)ng/L、(5.13±1.36)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24.39±5.47)ng/L、(13.84±3.25)ng/L、(7.82±1.26)m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TNF-α(ng/L) IL-6(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36.59±8.95 24.39±5.47 20.12±8.92 13.84±3.25 12.49±3.55 7.82±1.26研究組 46 36.22±8.46 15.49±2.54a 21.19±8.04 7.14±1.55a 12.38±3.85 5.13±1.36a t 0.204 10.009 0.604 12.620 0.142 9.841 P 0.839 0.000 0.547 0.000 0.887 0.000
2.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 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n(%)]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 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 以及不良習慣的增加, 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 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冠心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12]。頑固性心絞痛則是患者心絞痛加重后, 常規采用硝酸甘油等藥物治療后仍無法緩解的疾病, 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臨床對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對于心絞痛治療方向的深挖, 發現對冠狀動脈血管擴張程度積極有效的調節, 可以改善其血流動力學狀態,繼而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缺血的灌注情況,可以恢復心肌缺血缺氧供應[13,14]。
尼可地爾屬于硝酸酯類化合物, 對于機體胞質鳥苷酸環化酶的活化具有激活作用, 同時可以抑制鈣離子內流, 繼而達到對冠狀動脈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同時還可以促進鉀離子外流擴張動冠狀動脈血管[15]。本研究顯示: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導聯數分別為(2.77±0.12)、(1.82±0.24)、(1.91±0.24)個, 均少于對照組的(3.52±0.68)、(2.19±0.14)、(2.19±0.73)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檢查中ST 段下移、T 波倒置以及T 波低平均是心肌缺血的表現。經尼可地爾治療后, 患者的心電圖各個指標均相應降低。說明經治療后, 患者的心肌缺血情況得到有效改善。這主要是因為尼可地爾對鈣離子和鉀離子的作用, 能夠有效擴張冠狀動脈, 使心肌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本研究中,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纖維蛋白原(3.18±0.49)g/L、血漿粘度(2.09±0.13)mPa·s、全血粘度(4.25±1.05)mPa·s 均低于對照組的(3.85±0.58)g/L、(2.77±0.58)mPa·s、(5.03±1.94)mPa·s,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分別為(15.49±2.54)ng/L、(7.14±1.55)ng/L、(5.13±1.36)mg/L,均低于對照組的(24.39±5.47)ng/L、(13.84±3.25)ng/L、(7.82±1.26)m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 高于對照組的80.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分析尼可地爾屬于一種新型的冠狀動脈擴張劑, 分子結構上以煙酰胺為基本骨架, 同時又具有硝酸基, 可以有效促進鉀離子通道的開放, 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得到有效松弛, 進而改善患者心絞痛發作的頻率以及持續時間;同時尼可地爾對血液微循環狀態有積極的改善作用, 可以擴張患者的微小冠狀動脈, 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供應, 改善臨床心肌缺血缺氧的狀態[16,17]。相關研究表明[18], 在頑固性心絞痛的發生以及發展過程中炎性反應參與并且與預后的關系密切。頑固性心絞痛發生繼發性炎性反應是基礎病理的過程, 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進一步損傷, 促進冠狀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致使管腔狹窄[19]。當斑塊發生破裂時, 血管內皮細胞激活, 并誘導血小板聚集, 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 導致血栓形成加速、冠狀動脈狹窄、血流量減少, 繼而引發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心功能障礙[20]。IL-6 是體內重要的促炎因子, 可以誘導血小板聚集, 并且促進纖維蛋白原和C 反應蛋白的釋放, 進一步加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21];CRP 是機體發生炎性急性反應的敏感標志物,與機體的細胞損傷程度呈相關性, 機體出現炎性反應時, 血清中的CRP 水平會隨之升高, 因此也可以作為預測冠狀動脈事件的危險性指標[22]。尼可地爾應用后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內皮細胞的剪切應力, 有效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減輕炎性反應, 從而使血栓形成相應減少, 血流量增加, 心肌缺血缺氧狀態得到改善, 心臟功能恢復[23]。
綜上所述, 尼可地爾治療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效果顯著, 能夠減輕患者痛苦, 同時改善心電圖ST-T 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