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東
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方案治療, 可獲得較好的胰島細胞功能調節作用, 可有效控制血糖。而由于胰島素用量不好控制, 患者常出現低血糖風險。且長時間用藥, 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及自身胰腺萎縮情況, 因而導致產生藥物依賴性。針對這一情況, 國內外研究一致認為[1], 通過胰島素皮下輸注顯著控制血糖指標后, 可尋找更為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對2 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進行分析發現,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作為一種腸道肽類激素, 在人體小腸中發揮促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能夠調節胰島細胞功能, 從而對血糖指標進行調節。GLP-1 在人體中發揮控制食欲, 延遲胃排空的作用, 因而有減輕體重效果, 對于肥胖患者的應用效果尤其顯著[2]。利拉魯肽及艾塞那肽都是GLP-1 類似物, 在臨床應用中被認為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體重且低血糖風險誘發率低。本次研究通過將其與磺脲類藥物對比, 分析兩種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 以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觀察A 組及觀察B 組, 每組40 例。觀 察A 組 男 女 比 為22∶18;年 齡25~76 歲, 平均年齡(46.5±9.9)歲。觀察B 組男女比為25∶15;年齡28~75 歲, 平均年齡(47.1±9.5)歲。對照組男女比為23∶17;年齡26~78 歲, 平均年齡(47.5±10.2)歲。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本研究以《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版)為評估工具, 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患者均進行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治療;新診斷病例;體質量指數(BMI)<45 kg/m2, HbA1c 為7.0%~11.0%;患者意識清晰, 可溝通;患者及家屬均充分了解本研究內容及風險后自愿入組。
1.2.2 排除標準 惡性腫瘤疾病者;心臟功能不全、肝腎功能異常者;孕婦、哺乳期女性;存在本研究藥物用藥禁忌證或用藥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精神異常等不能順利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三組患者均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 并定期運動, 均進行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治療, 待血糖穩定后再實施進一步治療。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亞寶藥業四川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190)治療, 初始用藥控制在0.5 g/次, 3 次/d。觀察A 組患者采用利拉魯肽[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60037]治療, 起始劑量控制在0.6 mg/次, 1 次/d, 患者連續治療1 周后改為1.2 mg/次, 頻率維持不變, 給藥方式為皮下注射。觀察B 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Baxter Pharmaceutical Solutions LLC, 注冊證號H20140822)治療, 起始劑量控制在5 μg/次, 2 次/d, 連續給藥1 周后改為10 μg/次, 頻率維持不變, 給藥方式為皮下注射。三組患者均堅持完成3 個月的治療, 后對相關血糖、血壓及用藥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對比。
1.4 觀察指標
1.4.1 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 于治療前對患者的FPG 及2 h PBG、HbA1c 指標進行檢測,并在治療后復查。FPG 及2 h PBG 均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One touch 血糖儀檢測, HbA1c 檢測方法為: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 將血液樣本常規處理后,以日本Olympus 公司生產的AU2700 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3]。
1.4.2 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 以TG、TC、LDL-C、HDL-C 作為評估標準, 以日本Olympus 公司生產的AU2700 生化分析儀檢測。
1.4.3 對比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統計惡心嘔吐、腹瀉、低血糖等發生情況[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 三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 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三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A 組及觀察B 組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對照組, 觀察A 組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觀察B 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s)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s)
注:與治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對比, bP<0.05;與觀察B 組對比, cP<0.05
組別 例數 FPG(mmol/L) 2 h PBG(mmol/L)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9.5±1.2 8.2±2.0a 12.5±2.0 8.6±1.6a 8.4±1.0 7.9±1.1a觀察A 組 40 9.3±1.5 6.8±1.4abc 12.2±1.7 7.0±1.5abc 8.3±1.2 7.0±0.7abc觀察B 組 40 9.5±1.6 7.4±1.2ab 12.4±1.5 7.8±1.8ab 8.3±1.3 7.4±0.8ab
2.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 三組患者的TG、TC、LDL-C、HDL-C 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A 組及觀察B 組的TG、TC、LDL-C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HDL-C 高于本組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組治療后的TG、TC、LDL-C、HDL-C 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A 組及觀察B 組的TG、TC、LDL-C 均低于對照組, HDL-C高于對照組, 且觀察B 組的LDL-C 低于觀察A 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觀察A 組及觀察B 組的TG、TC、HDL-C 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對比( ±s, mmol/L)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對比( ±s, mmol/L)
注:與治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對比, bP<0.05;與觀察A 組對比, cP<0.05
組別 例數 TG TC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1±1.0 2.1±0.9 6.2±1.0 5.8±1.2 2.9±0.6 3.0±1.0 1.1±0.6 1.2±0.9觀察A 組 40 2.1±1.2 1.6±0.8ab 6.0±1.4 5.1±0.8ab 3.0±0.7 2.7±0.5ab 1.0±0.3 1.4±0.5ab觀察B 組 40 2.0±1.0 1.5±0.9ab 6.1±1.2 5.0±0.6ab 3.1±0.8 2.4±0.8abc 1.1±0.3 1.5±0.8ab
2.3 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三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均未出現低血糖情況。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 觀察A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 觀察B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兩兩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n(%)]
新診斷2 型糖尿病采用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治療,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人體胰島細胞功能發揮功能的機制進行分析,以GLP-1 類似物治療, 能夠獲得較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5]。
利拉魯肽和艾塞那肽都是GLP-1 類似物, 其具備內源性GLP-1 全部生物活性。其中, 利拉魯肽分子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可對酶降解發揮抵抗作用, 因而可延長皮下吸收時間, 用藥后半衰期短, 可保持長時間的藥效, 因而1 次/d 即可較好的維持控制血糖的效果[6-8]。艾塞那肽在應用過程中需激活GLP-1 受體后才能夠發揮較好的調節血糖效果, 屬于一種高效的GLP-1 受體激動劑。該藥物在應用過程中, 結構穩定性較強, 因而不容易被降解, 半衰期也較長, 但降血糖效果較利拉魯肽稍差[9]。
對兩種藥物降血糖效果與二甲雙胍進行對比后發現, GLP-1 的生物活性較磺脲類藥物要高, 因而調節血糖的效果也更好[10]。而對兩種藥物治療過程中的HbA1c 指標進行監測, 發現利拉魯肽促HbA1c 降低的比例在1.2%以上[11]。而艾塞那肽降低幅度則僅為0.8%左右。在穩定降血糖方面, 利拉魯肽可保護胰島細胞在高糖環境中不受損傷, 因而可持久降血糖[12]。通過控制血糖波動的效果進行分析, 利拉魯肽相比艾塞那肽更具優勢。而本次研究結果方面顯示, 利拉魯肽的降糖效果高于艾塞那肽。對兩種藥物降脂減重的效果進行分析, 發現利拉魯肽在調節胰島β 細胞功能, 促進細胞再生方面發揮重要價值。其作用機制在于通過保護β 細胞強化中樞神經控制功能, 可有效抑制食欲,因此, 可有利于患者降脂減重。本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艾塞那肽對患者血脂指標的控制效果較利拉魯肽更高, 尤其表現在LDL-C 方面。
綜上所述, 利拉魯肽與艾塞那肽均具有較好的控制血糖及降血脂的效果。從各自的優勢來看, 利拉魯肽更具穩定降血糖優勢, 而艾塞那肽在減重降血脂方面可發揮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