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蓓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傳統的財務會計就像一個“賬房先生”,待業務完成后,記賬、核算、報稅,事后再對業務進行分析研究,“事后諸葛亮”對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提質增效貢獻甚微。管理會計的思維和能力是:能夠深入參與業務,站在運營和管理的角度幫助藝術類高職院校改善運營決策、降本增效、創造價值,藝術類高職院校融入新發展征程需要夯實財務管理基礎,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可進一步加強對學校發展的支撐作用。本文基于新發展格局,探索藝術類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路徑,借鑒豐富的會計理論和政策法規,為現階段藝術類高職院校會計轉型提供理論指導與借鑒。
隨著技術的變遷,會計核算已從手工核算轉為數據核算,管理會計的工作模式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成本管理、資金管理、預算管理轉變為對相關指標的預測、分析與把控。數據的量級遞增,人工計算已無法滿足日常管理需要,管理會計在進行分析統計時需要運用新技術進行輔助,知識范疇不再局限于會計領域,而是向智能財會方向邁進。
相比較以前的藝術類職業院校日常業務模式,現在涌現出新的教學業務模式,如:校政產教融合、文化傳承工作室、美育浸潤工程、現代學徒制、委托培養等,核算范圍不再局限于學校內部發生的業務,更多的是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工作室、學校與美育對象、學校與學徒所在單位、學校與委托單位之間的各類管理核算互通,因此對于管理會計的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多樣化的新要求。
藝術類高職院校若要融入新時代新發展的進程中,需要拓寬服務對象,不僅僅只局限于服務校內的師生,更需要考慮校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管理會計建立學校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橋梁,滿足利益相關者所需或所想要獲得的信息需求,如銀校合作中,銀行的信息需求;委托培養中,委托單位的信息需求等。管理會計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數據統計服務,作為決策者的決策參謀,發揮管理會計在藝術類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適逢國家倡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藝術類高職院校需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而財務會計也需要配合學校的戰略發展方向進行轉型,管理會計根據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和教育特色,推進符合學校創新發展的會計信息多種模式創設,為學校做好相關發展決策提供支持,提高管理效率,挖掘會計信息價值,提升會計服務水平。
藝術類高職院校管理會計的發展進度會稍落后于其他類型的高職院校,學校在前期發展時由于學生數量不多,專業較少,資金規模較小,申報數據難度低,服務對象范圍窄,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并不高,甚至財務部門不具備管理會計這項職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職業教育要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藝術類高職院校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進部門機構改革,重新調整機構設置,逐步重視財務部門的建設并加大財務數字化的投入。隨著學校的資金來源渠道不斷開拓,資金規模開始逐步擴大,數據總量逐漸遞增,財務部門崗位設置衍生出管理會計職能,但仍未設立獨立的管理會計崗位,也未形成系統的管理會計思維。
1.“數據孤島”
由于藝術類高職院校進行機構改革,管理人員多為藝術類專業人才,專業特長并非數據采集、加工、分析,各部門的數據收集能力參差不齊,數據標準不一致,每個部門儲存的數據都只是供本部門日常使用,當涉及跨部門交叉業務時,數據就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謂“樹木”,就是每個部門日常管理的數據,例如教務處管理的學生學籍數據、后勤處管理的基建數據、教學部門管理的課程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語義不一致,無法形成系統的數據倉庫也就是“森林”。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時,難以實現完整的數據要素流動機制,管理會計進行多維度數據分析難度較大。
2.“重復基建”
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藝術類高職院校經常要上報不同業務活動涉及的財務數據,但由于報表統計口徑不一致,會計統計工作需要重復收集同樣或類似的數據,報送至校內外監管部門,工作時間被大量占用在采集數據的工序上,沉重煩瑣的重復勞動負擔降低了加工數據、分析數據的效率,也無法實現數據價值更深化的挖掘工作,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進程緩慢。
3.人才缺失
藝術類高職院校選拔會計人才時專業背景限制單一,只需要財務管理或會計專業背景,缺乏招錄處理大數據并進行智能分析背景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會計人才后續培養力度不夠,只注重財務會計能力的提升,并沒有進行多元化能力培養,尤其是大數據處理及分析能力,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孵化難度較大。掌握了基礎數據分析能力的管理會計人員,對大數據的分析往往流于表面,無法深度加工利用數據要素,后續管理會計無法實現數字化資產的價值增值。
4.觀念固化
一方面,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會計人員在應付日常的工作已應接不暇,還要同步推進財務數字化建設,會計人員創造的經濟價值難以衡量和受到重視,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因此大部分會計人員的觀念只停留在完成日常的工作上而缺乏轉型發展的想法。
另一方面,藝術類高職院校進行財務數字化轉型時只考慮“數字化基建”的階段,也就是搭建數字化平臺支撐財務數字化轉型,觀念只停留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未考慮管理會計所需要的下一階段,也就是“數字化價值變現”階段。
類比《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到的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目標,藝術類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可以基于《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應用現代數智技術建設財務管理體系,向支撐戰略、支持決策、服務業務、創造價值、防控風險的管理會計方向轉型,為學校建設一個戰略型、引導型、價值型的管理體系。
藝術類高職院校在進行改革發展的征程上,需要確立前瞻性的規劃目標,構建分層分類發展格局,加強藝術類高職院校核心能力建設。在進行財務報告編制、全面預算編制、資金運營管理時管理會計充分考慮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用財務語言反映學校的藝術專業發展生態,推動藝術教育“強基、創優、新生態”,合理配置資源扶持高水平專業進一步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拓寬資金渠道,助力學校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財務管理,增收節支,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藝術類高職院校深化改革發展需要財務部門提供相應的會計信息支撐戰略決策的制定,會計人員應立足自身崗位,從管理會計角度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積極參與學校創新強校發展全過程,為各專業討論自身建設發展路徑時提供準確、高效、多維會計數據信息,主動、及時發表具備專業性、建設性的意見,支持各專業各層級管理層理性決策、科學決策。
會計部門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積極開展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效能,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拓寬服務主體,包括服務校內師生和校外合作方,管理會計在地方文化傳承,美育浸潤這類文化事業上主動發揮效能,推動各方主體、各類資源、各種要素協同聯動聚合發力,實現學校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價值共生、共享。
管理會計在成本管控、資金管理、資本運作等價值創造職能主動發揮能動性,確保各項資源配置合理、財務運作高效協同,主動為學校發展創造財務價值,利用會計數據賦能藝術類高職院校日常管理,強化藝術教育特色,鞏固藝術教育定位,促進不同學制、不同類型教育在藝術高職院校中橫向融通。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職工多為欠缺財務專業知識的藝術類教學人員,管理會計積極發揮會計工作監管學校日常運作的作用,走到業務的前端,主動面向廣大師生普及財務法律法規,篩查日常業務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嚴格把關相關費用的標準,嚴控相關支出的合規性,使藝術類高職院校在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1.加強復合型會計人才培育
會計人員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學習最新的會計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創新理論實踐,探討新制度對學校日常運營的影響。會計主管可以鼓勵會計從業者進行多元化能力培養,如項目管理、數據處理、信息化技術運用,人才育用結合,使各財務崗位人員慢慢具備管理會計能力,逐步形成管理會計職能。
2.加強管理會計思維培養
定期進行財務部門內部崗位交流探討,使會計工作人員能夠了解財務整體工作架構,形成系統化管理會計思維,立足學校實際發展情況,在保障日常業務按時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各崗位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管理會計思維形成。
1.積極開展會計數據治理工作
探索建立跨平臺、結構化的會計數據共享機制,統一數據標準,讓業務人員輕松獲取數據,從而讓業務人員自助式地進行數據分析、數據探索。管理會計需厘清數據資產、打通數據孤島、加快數據流通、釋放數據價值,增強各業務部門對數據理解的一致性,提升溝通效率。管理會計開展數據治理工作時應遵循:業務主導、循序漸進、動態管理、應用為王,逐步實現“數據驅動管理”“數據驅動創新”。
2.積極推動管理會計數智轉型
“數”指使用大數據,“智”指使用智能分析技術。做好管理會計工作數智轉型整體設計,逐步對接各部門數字化系統,實現會計信息化對學校會計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覆蓋,健全對學校業務全流程數據的收集、治理、分析和利用機制,推動統一的學校會計數據標準應用。加強會計數據標準體系建設,系統化建設數智價值鏈,重塑數字化管理、運營邏輯,進一步加強數據整合、智能計算、數據建模、價值評估等價值增值活動,促進系統集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1.推動會計職能對內拓展
在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背景下,藝術類高職院校構建分層分類發展格局,統籌不同類型學科專業發展中,管理會計加強政策指導和應用推廣,實現藝術人才孵化降本提效。推進管理會計在加速藝術院校建設省域高水平職業院校、促進學校進一步優化機制、激發活力、辦出藝術院校的文化特色與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加強管理會計在學校內部的應用推廣,為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激發基層辦學活力、提升育人治校水平作出有益探索。
2.推動會計職能對外拓展
加強會計信息的有效分析應用,服務藝術類高職院校發展決策和風險監管,發揮管理會計在財務管理、資本運作中的作用,為藝術類高職院校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服務學校對外合作可持續發展,在文化產業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積極發揮管理會計項目管理職能,推進構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盤活校內外資源,促進高層次藝術人才培育孵化,助力校外文化產業研究、傳統文化傳承、委托培養特殊人才等項目深度對接,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1.業財融合
推動會計工作與學校管理工作、日常運營活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基礎性作用,加強管理會計與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使會計工作服務業務發展,建立適應藝術類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的會計準則實施機制,確保相關會計制度有效運行,優化學校會計準則實施反應機制,及時跟蹤實施情況;積極指導教學部門參與相關會計實務,普及基礎會計知識,進一步建立健全會計準則實施問題收集渠道,破除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信息隔閡,致力于建立業務和財務部門共同進步的財務管理機制。
2.拓展服務對象
藝術類高職院校全面融入教育高質量發展征程中,需要進一步打開校門,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會計工作的配合與支持。管理會計服務對象由校內師生拓展為校外潛在合作主體,在服務地方經濟的同時,也能為學校減輕建設資金壓力,推動學??蒲心芰φw提升,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管理會計強化會計信息支撐作用,滿足相應主體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統籌校內外資源,使校內日常業務與校外合作交流項目全方位協同融合發展,實現校內外各主體價值共生、共建、共享、共贏。
定期進行會計相關規章制度的學習,長期跟蹤會計研究領域最新進展,關注會計改革與發展,不同崗位會計人員定期進行專題討論,相互交流各崗位的工作難點痛點,共同討論解決方法,使會計各崗位形成系統思維,創新管理會計理論實踐應用機制。加強與“雙一流”院校學術交流與合作,學習先進管理會計實踐經驗;保持與會計軟件服務商暢通交流、有效互動,避免與同類高職院校管理會計發展水平脫節。
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藝術類高職院校需要堅定改革信心和決心,深化會計改革,使管理會計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從而為學校明確成長發展中的優勢與條件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