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芹 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大多中小企業是從小作坊做起,管理模式較為粗放,很多為家族式企業,內部管理一言堂,發展的好與壞都是有賴于掌舵人的決策,必然在管理的過程會存在很多隱患,這些隱患極有可能就會讓這些處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滅亡。本文通過分析LM 公司的內部控制在建立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LM 公司建立更加完善可行的內部控制。LM公司存在的一些內部控制問題也是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所以,本文的一些觀點對其他中小企業也有一定借鑒意義。
1.我國中小企業的概念、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指的是在我國境內依照法律成立的,員工人數和經營規模都相對較小的企業,它包含以下三種形式: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我國中小企業有如下幾個特點:不設置財務部門、財務信息不透明、管理者一言堂現象嚴重等。
2.我國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
我國對各個行業的中小企業進行了劃分,本文只截取部分行業列示。
(1)工業:從業人員300 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 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 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 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從業人員100 人及以上,且資產總額8000 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 人及以上,且資產總額100 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 人以下或資產總額100 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1.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還需認識到,只要企業繼續經營下去,內部控制的過程就不會停。無論內部控制建立得有多完善,在實際操作的而過程中還是會有偏差。
2.企業內部控制的要素
目前,我國的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由以下五個基本要素搭建而成。即: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
LM 公司按照企業劃分標準其屬于中小型企業。主要承辦海運、陸運、空運進出口貨物、過境貨物、國際展品和私人物品的國際運輸代理業務等。
LM 公司建立時,簡單制定了一些制度,隨著公司的發展,管理模式和制度并沒有隨著公司的規模做出相適應調整,公司運營的大小事務仍由公司少數管理層做決策。公司財務制度不規范,缺少審計部門對其約束,公司內部重要崗位大多由管理層親屬擔任,公司的審批流程也不規范,公司為節約成本,有些員工一人身兼兩個或者多個不相容的職位。
1.LM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公司的組織架構不完善,公司沒有設置監事會,監事是由行政總監兼任,平時忙于處理各種日常性事務,很難發揮監事的作用。這樣就使得董事會或者高級管理人員不能被嚴格的監督。公司雖然設立了董事會,但不是所有的重大決策都是按照公司章程來表決執行,由此出現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2.LM 公司被動地面對風險
LM 公司沒有設置風險管控部門,面對風險只是單純依靠管理層的經驗,缺少防范措施,使得公司面臨風險的時候被動挨打,給公司造成損失。例如,公司在一次運輸業務中因為貨物毀損,需要對客戶進行賠償,因沒有購買保險,公司承擔了全部的責任。此外,LM 公司對于客戶的信用額度和信用賬期缺乏監管制度,即便該客戶的信用額度和信用賬期已經超過既定標準,仍然繼續承接業務。
3.審批制度不嚴格以及不相容的崗位沒有分離
公司雖然有成文的審批制度,但是有些情況下沒有按規定執行。比如業務員申請業務費用報銷,應該先經過財務部審批,但是,業務員一般跳過財務部直接由總經理審批,導致不符合報銷的情形滯后發現。
LM 公司的業務系統存在漏洞,業務錄入人員和確認審核人員是同一人,起不到復核和監督的作用。此外,財務部門出納兼任會計職責,公司的監事和行政總監為同一人,這些都給舞弊提供了溫床。
4.LM 公司缺乏內部監督
LM 公司沒有設置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專職的內部審計人員,這就使得內部控制的實施完全靠員工自覺,因此不能形成制衡和約束的狀態。
一般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只在乎當下的經濟利益,他們一般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市場營銷上,認為內部控制并不能為企業增加利潤。LM 公司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管理層并沒有按照規章制度去執行,管理層經常凌駕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另外,管理層的管理模式沒有跟上公司的發展,仍停留在公司建立之初的模式。
管理層對每個增加成本的因素都很敏感,管理層認為增加內部審計只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不能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價值。尤其在企業經營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公司要節約成本,會把公司的資源都用于開發市場,而不是用于這種不能立馬有回報的事情上。
企業在運行過程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LM 公司的管理層風險意識很淡薄,起不到領頭羊作用,所以員工也不會在工作中防范風險。LM 公司的財務部對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未嚴格按照該公司要求對運費支付超期客戶進行跟蹤管控和風險預警提示。在業務開展初期及開展過程中忽視風險評估,存在人為疏忽和管控漏洞。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LM 公司沒有內部審計人員,使得整個內部控制的鏈條不能形成閉環。很多管理層認為以前沒有內部審計公司運轉得很好,現在去增加一個審計部門是浪費企業的資源,增加企業的成本。
針對以上LM 公司存在的不足,筆者給出以下建議,同時,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給其他的中小企業提供借鑒意義。
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保證內部控制能正常運行。首先,LM 公司需要成立監事會,并保證監事人員的獨立性。其次,保證董事會在決策和運營中的獨立地位。
企業要想生存并壯大,需要主動地去管理風險。首先,LM公司可以設置風險管控部門。其次,管理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防范風險,不能太過激進也不能太過保守。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去衡量、規避風險。
LM 公司在活動控制方面要完善審批制度,建立健全的審批制度,使得每個內部控制環節都有相關人員進行把控和審核。企業要全面梳理業務流程中不相容的職務,并且要實施分離措施,形成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比如出納需要專門人員任職,不能兼任會計崗位。
LM 公司要成立內部審計部門,同時,LM 公司還可尋求外部審計幫助,防止內部審計監督不力的情況發生,內外部審計同時監督,企業的舞弊和錯報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當然,內部審計要發揮真正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消除對內部審計的偏見。公司的管理層和其他員工要理解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認識到內部審計給公司帶來的價值。
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道德品質。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品質和專業能力,尋求外部專家的培訓。
3.提升內部審計在中小企業的地位。公司很多員工對內部審計部門采取消極怠慢的態度,或隱藏真實情況,沒有員工的配合,內部審計就失去了時效性和真實性,無法及時提供有價值信息,無法及時準確地應對企業相關的管理問題和面臨的風險。
中小企業應該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嚴格遵守,切實讓內部管理制度為公司的發展帶來實效。呼吁更多的研究人員能提出更多的可行觀點,來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并完善內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