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民 何彬海 袁斌



2023年5月8—12日,貴州省第四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小學)足球教學現場展示觀摩活動在畢節市大方縣思源實驗學校成功舉辦。本次展示觀摩活動由貴州省教育廳主辦,畢節市教育局、大方縣教育科技局、大方縣思源實驗學校承辦,貴州省學生體育協會協辦。來自全省各市州、縣區體育專干及教研員、參賽教師、觀摩教師共300余人在現場參加活動。
一、活動概況
本次活動的舉辦,旨在落實《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深化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夯實校園足球發展根基,踐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在校園足球教學活動中的指導和規范作用,強化體育教師足球教學技能,更好地展示交流足球教學經驗,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普及,提升貴州省小學體育教師足球教學能力。展示活動圍繞貴州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小學)足球教學改革實踐的探討展開,多視角了解貴州小學校園足球教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狀況及工作特點,重視體育教師足球專業成長,營造校園足球發展的良好氛圍,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體育教師的足球專業技能與教學能力。
(一)活動形式
本次活動根據《指南》(小學4~6年級教材),抽簽決定展示課的內容,通過現場足球技能測試、教學展示、專家評析診斷、觀摩研討交流等形式,實現專業引領、資源共享,促進體育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高足球教學水平;搭建平臺,總結交流校園足球工作經驗,分享各自的足球教學體會與感悟,引導體育教師通過交流所學所思,改進教學方式,推動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引導并促進學生、家長、社會參與校園足球工作,重視增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意識。同時,通過專家點評、總結和專題培訓,參賽教師和觀摩教師對體育課堂足球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活動內容
教學展示共26節,其中四年級11節、五年級9節、六年級6節。足球技能基本功測試有三角形30m跑、折線運球、擋板傳接球。
(三)分值設置
足球基本技能占30%,其中三角形30m跑分值為30分,折線運球分值為30分,擋板傳接球分值為40分。足球技能項目是先制訂評分標準,根據測試成績對照評分標準計算出得分。足球教學展示占70%,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要點應符合《指南》的要求,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注重各類技能學習的銜接、教學方法、時間把握、示范講解等;制訂細化評定表。教學展示取所有評委的平均分為選手該項的得分,最后根據2項得分相加計算每名選手的總得分。
(四)評委組成
本次足球教學現場展示觀摩活動的評委由高校教授,省、地州市、縣區級體育教研員以及一線足球教師組成,覆蓋面廣,都具有高級及以上職稱,在足球技能和教學教研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
(五)參賽名額分配情況
本次足球教學現場展示觀摩活動的參賽教師分別來自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和承辦學校,具有分配情況如表1所示。
(六)參加展示教師基本情況
本次參加展示的26人均為本科學歷的男教師。教師所學專業:足球專項的有6人,占比為23.1%;體育教育專業的有16人,占比為61.5%;其他專業的有4人,占比為15.4%。年齡結構:30歲以下的有7人,占比為27%;30~35歲的有10人,占比為38.4%;36~40歲的有7人,占比為27%;40歲以上的有2人,占比為7.6%。職稱情況:具有二級職稱的有17人,占比為65.4%;具有一級職稱的有9人,占比為34.6%。參賽教師所在學校是鄉鎮小學的有7人,占比為27%;是縣城小學的有11人,占比42.3%;是地州市所在地小學的有8人,占比為30.7%。區域分布覆蓋全面。
(七)參加展示教師所在學校的足球教學情況
每班每周開設1節足球課的學校占比為61.11%,每班每月開展1節足球課的學校占比為2.78%,偶爾開展足球教學的學校占比為22.22%,足球教學常態化、一體化開展的學校占比為13.85%。按照《指南》中的內容進行教學的學校占比為61.11%。反映出足球教學普及較好,《指南》也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
二、技能測試
三角形30m跑:目的是通過該項目的測試,重點考查參測教師快速起動、急速變向及協調性。
折線運球:目的是考查參測教師對運球技術的掌握情況,展示較好的運球速度、靈敏和控球能力。
擋板傳接球:目的是考查參測教師的傳球技術、力度及準確度(表2)。
足球基本技能測試得滿分的有13人,占比為50%;29分以上的有19人,占比為73%;27分以上的有22人,占比為84.6%;27分以下的4人,占比為15.4%。通過數據反映出參加展示的教師的足球基本技能較好。
三、教學展示
(一)教學設計完整
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的要求,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運動技能和體能,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任務,設計了大單元教學,有規范完整的大單元計劃和課時教案,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要點符合《指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從教案到教具再到教輔器材上的準備工作都做得比較充分,能合理使用可視化教學輔助設備。教學過程中,注重足球教學的完整性、技能學習的銜接性和游戲化教學。
(二)教學內容豐富
教學展示課共計26節,其中四年級11節、五年級9節、六年級6節。從授課內容來看,有對抗下的運球變速過人、腳背正面射門組合教學4節;綜合球感、腳背內側踢空中球組合教學4節;綜合球感、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組合教學2節;運球假動作過人、小場地比賽組合教學2節;運球繞桿射門比賽、正面搶截球組合教學2節,以及前額正面頭頂球、小場地比賽組合;傳接球、運球過人、射門組合,3VS2;腳內側傳球接球、運球射門組合,3VS2;腳內側接控反彈球、運球繞桿、射門組合,2VS1;大腿接控球、腳背內側射門組合,2VSl;腳背內側踢任意球、3VS3小場地比賽;腳內側接控反彈球、小場地比賽組合;綜合球感、腳底接控反彈球組合;活動中腳背正面射門、3VS3小場地比賽;曲線運球繞障礙物、射門組合,2VSl;綜合球感、小場地比賽;綜合球感、胸部接球組合等12節難度較大的組合教學各1節。
(三)課例展示有實效
課例展示交流重在引領與示范,不僅教學理念要新,而且在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要做到教學過程完整、方法多樣、步驟清楚,使展示課例的成果便于推廣和應用,對觀摩教師也要起到引領和啟示作用,將所學、所思、所悟融入到教學中,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本次校園足球現場展示課有如下特點。
1.創設多種形式的運動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練,既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又習得運動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品德。如,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小學教師冉遠在足球傳接球教學中設計“穿越隧道”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逐步了解足球運動項目的規則,學會按照運動規則和要求參與學習和比賽,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應重視在足球運動項目游戲中創設比賽情境,適當調整規則與要求、變換場地與器材等。如,貴陽市息烽縣第一小學教師宋飛在教學中通過縮小場地、不設守門員、設置多個小球門等方式,增加學生的進球機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2.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足球文化、健康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注重學生課堂常規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教學過程流暢,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3.合理設計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練足球基本技能,并在不同情境中加以運用,體現足球技戰術學習的連貫性和進階性。如,黔南州三都縣第四小學教師楊濤在設計傳接球射門活動中,由設置障礙向設置防守者過渡,進攻路線由中路向邊路過渡等。每節課都安排有教學比賽,以此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和公平競爭的意識。
4.注重精講多練的原則,提高練習密度。教學中,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練習,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且沒有過度強調動作細節,注重組合技術教學、比賽或展示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多種動作之間的聯系,參與足球運動項目的完整活動,加深對足球運動的體驗和理解。同時,重視體能練習的多樣性、趣味性、整合性,提高練習的強度,尊重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貫徹新理念,體現大單元整體設計“學、練、賽”的教學理念。教師示范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練相結合,教學方法多樣化,將整體學練、合作探究學練、分組學練和個體學練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覺實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6.運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將移動大屏、平板電腦、比賽視頻、音樂等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7.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激勵性評價是常用的評價方法之一,對學生持續參與運動,不斷取得學習的進步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次展示課十分注重對學生動作表現、能力體現等方面進行評價。本次展示課中,在進行激勵性評價時不再是單一地采用“你真棒”等語言表揚,而是引導學生說出學練體驗、掌握動作技能、感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體育教師教學功底扎實
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教態端莊、語言精練、示范準確、動作優美,駕馭課堂能力強,滲透德育教育的時機把握得較好。如,遵義市新區文化小學教師楊兵在點評中教育學生們要有理想、有擔當,并用激勵的話語“要強身健體、勇于拼搏、誠信自律、自尊自信、好好學習,長大后建設家鄉”圓滿地結束了本次課,展現出了較好的教學素養。
四、收獲成長
畢節市梁才學校參賽教師代表余磾在交流感悟時說道:“在教學中,我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游戲法和競賽法提升教學質量,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融入課堂中,并將德育和學科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體系,讓學生們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學會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拼搏進取、公平競爭、團結合作、堅持不懈。”“今后還將繼續努力,深入鉆研足球教學,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娛樂身心、享受體育帶來樂趣的同時,增強體質、磨煉意志,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發揮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遵義市余慶縣城關一小觀摩教師代表周華斌分享了收獲:“我深感榮幸參加這次足球現場教學觀摩活動,參賽教師的課例都十分精彩,他們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將足球的技術技能教給學生。‘教會、勤練、常賽這一理念在每一節課中都得到了體現。通過觀摩學習,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需要潛心鉆研足球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才能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校園足球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發展校園足球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校園足球是建立在遵循足球規律的基礎上的,發展校園足球既有基礎性和長期性,又有時代性和緊迫性。通過開展足球教學現場展示觀摩活動,推動形成足球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培養興趣與提高足球技能相促進、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相協調、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校園足球發展新格局,打造一批校園足球教學精品課程,培育一批典型教學成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足球專業化的體育教師隊伍,創建貴州特色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