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中華
摘 要: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精神財富,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學,它關乎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已經成為當前教育者關注的焦點。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必要性,以及創新應用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然而,在現代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地位卻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并未被充分利用。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雖然教材中已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元素,但往往缺乏深度和廣度。因此,研究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地應用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強文化認同感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初中學生處在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這時期的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影響深遠。通過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他們可以從中認識到自身的民族和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理解民族的過去,珍視民族的現在,對未來充滿信心。許多傳統文化,如詩詞歌賦、故事寓言等,都富含了深遠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將這些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使他們在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自我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更好地樹立起文化自信心。
(二)有助于個人素養的提升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包含了豐富的道德觀念、倫理規范以及生活智慧。將這些傳統文化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有助于學生在提升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其人文素養。例如,詩詞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詩詞中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傳統文化也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和社會知識,使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更好地理解社會、了解歷史,提升自我認知。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精神層面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三)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各種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保護和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更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而語文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積極響應這個時代課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也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提升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只有深入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文化,學生們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應用策略
(一)優選課外讀物,豐富知識儲備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材只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途徑,課外讀物的選擇也至關重要。通過優選富含傳統文化元素的課外讀物,如古詩詞選集、歷史小說、傳統故事等,可以在學生休閑閱讀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從而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優質的課外讀物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過程中吸收知識,而且還能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塑造,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等深層次的內涵,使他們在無形中提升文化素養。
(二)采用情境教學,營造生動課堂
情境教學是一種將教學內容放在特定情境中進行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從而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次古詩詞朗誦會,讓學生們在模擬的詩社環境中朗誦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詞,既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情境,也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到古詩詞的韻味和美感。通過情境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更好地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也會得到深化。
(三)感受文化內涵,傳承時代精神
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通過對古詩詞、歷史故事的學習,讓學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哲理和道德觀念,感受那些積極的精神風貌,如崇高的道德情操、追求真理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斗志等。同時,傳統文化中的很多精神元素,如孝、忠、仁、愛、信、義等,都是具有時代價值的精神財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從中提煉出這些精神元素,以此傳承時代精神,為自己的人生導航。
(四)講好地域文化,滲透文化教育
地域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地域特色,講解當地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特色文化等,讓學生在了解家鄉文化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例如,如果教學地點位于古都,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古詩詞,講述詩人的生平事跡和詩詞創作背景,通過對詩人和詩詞的解讀,讓學生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地方文化自豪感,也有利于他們更全面地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
三、結語
全球化的今天,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初中語文教學這個重要平臺,教師會能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培養出一代代既具備現代科技知識,又熱愛并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新時代人才。這不僅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化和升華,也是對祖國未來具有顯著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麗霞.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J].文學教育(下),2022,No.591(09):134-136.DOI:10.16692/j.cnki.wxjyx.2022.0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