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琳 安徽省皖江船舶檢驗局
作為非營利組織,事業單位主要的職能是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事業單位提高運行效率的有效手段,績效管理不但可以保證單位各項決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而且能夠幫助單位更好地規范和調整管理制度、方針,是單位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從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思想認識不統一、監督機制不完善、制度調整不及時、結果應用不全面等問題,影響了績效管理效用的發揮,基于此,針對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現狀及優化策略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績效管理指的是事業單位不同層級和各個部門的職工以績效目標為基礎,積極參與到績效管理計劃的制定、落實、考核、評價、應用等各項工作當中。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目標是提高內部工作效率,激勵各個部門職能的發揮,是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1]。
1.提高決策準確性
事業單位在運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為各類決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供保障。事業單位在落實有關決策、方針時,通過績效管理工作可以對內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廣泛的收集,從而避免單位制定的決策過于隨意或者盲目,從而保證決策的科學性,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2.提高管理水平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績效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事業單位運營目標的實現,幫助單位創造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通過績效管理工作的規范落實,事業單位可以對自身運營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在各個項目進行過程中對經濟活動進行規范管理,在事后對管理成效進行公正客觀的評估,從而促進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2]。同時,單位可以將績效管理工作跟內部管理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合理的考核來規范和約束各部門行為,通過對考核結果的合理應用,既能促進人職工作積極性,也能防范弄虛作假、貪污腐敗等風險,為單位管理方針、計劃等的落實提供有力保障。
在具體實踐中,許多事業單位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性目標,使得績效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影響了考核管理效果的發揮,許多職工對績效管理工作的認識不夠全面,對于其在單位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缺乏認同。比如,一些職工認為績效管理屬于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與業務部門之間沒有關聯,習慣了粗放的管理模式,對于績效管理部門的考核存在抵觸情緒;許多職工對于績效考核的積極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績效管理就是對自己的工作吹毛求疵。另外,一些單位缺乏對考核工作的重視,沒有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工作計劃,未能明確具體的工作完成標準,影響了績效考核管理效用的發揮。
目前,多數事業單位績效監督還是以事后管控為主,未能全面深入到績效考核目標設定、指標選擇、權重計算以及執行過程方面,對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反饋給管理人員,往往是事后才復核出問題所在,無法第一時間幫助管理人員進行人力資源調控,績效考核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另外,部分事業單位雖然有實施績效監督工作,但受管理人員思想認知、領導意見等多方因素影響,監督工作缺乏獨立性,影響了績效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容易使職工出現抵觸情緒,影響績效管理所具有的激勵作用的發揮,不利于單位的長遠發展。
當前許多單位采用的績效管理模式過于落后,雖然可以為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傳統績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愈加凸顯。許多單位制定的績效考核制度過于粗放,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考核內容相對簡單,無法激發職工的潛力,也無法準確地對其工作成果進行評估,比如,單位制定的工資激勵制度不夠科學,對職工的工資核算不夠準確,也未能建立配套的獎懲制度,使得許多職工對管理工作存在抵觸情緒,影響了其工作積極性,不利于單位的健康發展。
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是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許多單位還停留在工資核算這一基礎層面上。一方面,許多單位制定的管理模式過于單一,績效考核過程不夠規范,考核制度與單位的實際情況存在不匹配的問題,限制了其效用的發揮。另一方面,一些單位沒有及時進行績效評價結果的公示,未能根據結果幫助員工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不利于單位績效管理機制的持續優化。
事業單位職工要深入了解績效管理在單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績效管理意識,定期參加績效管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的培訓,明確績效管理與自身發展之間的關聯[3]。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績效機制,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指引,保證單位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都能夠得到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事業單位在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單位工作人員的主體地位,通過配套激勵機制的構建和應用,激發單位所有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單位公共職責的履行當中,提高他們的工作責任感,將個人利益和單位的長遠發展聯系到一起,從而使績效管理的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共同為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事業單位在制定績效管理方案時,要以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為基礎進行績效管理目標的設置,為具體工作的實施提供指引。績效管理人員要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對績效管理目標進行調整,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明確單位的長短期發展愿景,制定出五到十年的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并以此為依據,確定績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標[4]。事業單位在進行績效管理目標的制定時應當堅持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一方面,績效管理目標應當體現單位應當發揮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向內部各個部門和崗位職工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績效管理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單位各個層級的職工都要積極參與到績效管理目標的設置工作當中,通過積極的溝通和有效的平衡,確定出一致的績效管理工作目標。此外,為了保證績效管理工作目標的可實現性,事業單位要對內外部發展環境進行科學分析,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部門的工作性質、績效管理目標的設置等情況,編制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從而保證績效目標能夠在各個部門和崗位高質量的實現。
事業單位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進行績效管理監督機制的構建,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方法的創新,通過配套績效激勵機制的應用,提高所有員工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績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配套激勵機制的應用,事業單位可以激發所有職工參與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共同為單位社會公共職能的發揮提供助力。通過科學完善的績效激勵機制,單位所有的職工都能夠更加積極高效地落實績效管理工作方案,自主進行績效管理有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的學習,促進自身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能。在對績效激勵機制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應結合激勵對象的崗位職責、工作成果、個人水平等制定出針對性的激勵方案,包括職務晉升、培訓機會、薪酬獎勵等,激發所有職工參與單位運營管理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單位要將績效激勵機制與考核評估結果進行有效對接,激勵職工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綜合水平,從而共同為單位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提供助力。
事業單位在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有效激發所有工作人員的內在潛力,從而推動單位內部整體工作質量的提升。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出與自身實際情況相匹配的績效管理制度,對各項工作的執行情況提出明確的要求,為各個部門和崗位職工后續工作提供指引,并對其日常行為進行規范。在建立績效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將單位職工在平時崗位職責履行過程中取得的成果作為基礎,保證績效考核流程和內容的規范性,從而為績效管理結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時,事業單位在完成績效管理制度的編制以后,要通過有效措施強化各項制度的落實力度,保證績效管理工作的執行效果。單位要設立專門的績效管理小組,不但要負責績效管理制度的編制工作,還要對各個單位和崗位在績效管理中的角色和職責進行明確。小組成員要對單位內部所有職工的績效管理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結合績效考核評價中識別出的問題組織有關人員討論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從而逐步提高單位績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5]。事業單位在對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優化時,各個部門職工要共同參與到指標體系的完善過程中,結合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提出指標優化意見,從而保證績效考核指標的科學性。同時,各個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對考核指標進行進一步量化和具體化處理,從而為績效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提供保障。
事業單位在履行自身公共服務職能的過程中,要認識到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加大各項工作的落實力度。首先,事業單位要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將其細化為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為工作人員職能的履行提供依據。為了保證績效管理效用的充分發揮,事業單位要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職工的薪資待遇進行有效對接,通過配套獎懲措施的完善,激發單位職工落實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單位整體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其次,單位要以戰略目標為基礎進行績效管理工作計劃的編制,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指引,從而使各個部門和崗位職工都能夠高效有序地履行崗位職能。單位不但要加強對各項工作執行過程的管理,而且要對績效管理結果進行科學應用,通過績效管理的反饋,使各個部門和崗位職工都能夠清晰了解自身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整改。最后,事業單位在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進行各類數據的分享和應用,從而為績效管理計劃的高效落實提供助力。
績效考核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績效管理工作的成效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事業單位要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作為國家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機構,事業單位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強對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單位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績效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并利用這一系統對績效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各個部門要及時將自身績效管理有關的數據信息上傳到系統當中,通過系統的數據共享功能,使各個部門可以及時對數據資料進行調閱和應用[6]。績效管理人員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可以及時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和加工,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優化奠定基礎。同時,事業單位在對績效指標進行完善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整體規劃進行調整,準確預測市場發展趨勢,并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績效管理指標體系進行合理調整,以免出現績效目標體系與單位整體戰略規劃不一致的問題。
事業單位在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不能過于單一,不能選擇統一的績效考核標準對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工作績效進行評估,以免影響績效考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為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激勵作用的發揮奠定基礎。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績效管理辦法進行動態優化,科學分析單位在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不同部門和崗位職責的不同制定出差異化的績效管理方案,從而保證績效考核結果能夠公正客觀地反映各個部門實際的工作情況。同時,事業單位在對績效管理辦法進行優化的過程中,要對各項業務的重要程度和主次關系進行全面梳理,針對重點業務要采取合理的手段保證績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而針對重要程度較低的業務,在進行績效考核管理的過程中,要采用簡單便捷的考核辦法,從而保證單位績效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作為事業單位運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管理可以對職工崗位職責的履行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對于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具有顯著的激勵作用。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要加強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積極更新績效管理理念,確立根本目標,通過管理制度的完善、激勵機制的優化、管理辦法的調整、執行力度的加強、信息系統的搭建等措施,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績效管理機制,為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