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統計2007年—2022年《檔案管理》2880條文章被引證情況及354篇調查報告相關數據,對調查報告載文量、作者、研究主題、抽樣方法、資料收集方法、被引證情況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通過與李興利“《檔案管理》調查報告統計分析”比較,得出16年來《檔案管理》發表調查報告的一些發展規律和特點。
關鍵詞:《檔案管理》;調查報告;文獻計量學;普賴斯定律;核心著者;信息化
Abstract:? Statistics were made on 2880 articles cited in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354 investigation reports from 2007 to 202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authors, research topics, sampling method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citation of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roug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 analysis. Comparing with Li Xingli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some development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vestigation reports published by Archives Management in the past 16 years are obtained.
Keywords: Archives Managem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Bibliometrics; Price's law; Core author; informatization
《檔案管理》自2002年開辟《調查報告》欄目。2007年李興利對2002年—2006年間發表的調查報告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了一些規律和特點。二十多年過去了,《調查報告》作為特色欄目,發展得如何,呈現出哪些規律和特點,需要我們進一步來探討。
1 數據來源與處理
2023年3月9日—2023年3月30日,以《檔案管理》為數據源,在CNKI中檢索獲取2007年—2022年《調查報告》《理論探討》《業務研究》等欄目文章的相關信息,通過CNKI引文數據庫獲取2880條被引證信息。為與李興利2002年—2006年調查報告的相關結果作比較,本文中所采用的分析思路、概念界定、表格內容等與李興利一文[1](以下簡稱“李文”)基本保持一致,以更好地展現《檔案管理》這一特色欄目二十多年的變化與發展。
2 調查報告欄目載文統計分析
2007年—2022年,該刊共發表各類調查報告354篇(詳見表1),平均每期發表3.7篇,平均每期發表調查報告近10個版,平均每篇調查報告2.7頁。與2002年—2006年相比,平均每期發表篇數增加0.5篇,但版面和平均每期頁數是原先的兩倍。從《檔案管理》專業版三個主要欄目,即《理論探討》、《調查報告》和《業務研究》2007年—2022年載文情況與李文2002年—2006年數據粗略對比可清楚看出(詳見表2),三個欄目的總頁數均增幅近7倍,總載文量增幅分別為5.6、3.7和3.3倍,《理論探討》最高,《調查報告》的載文增幅略高于《業務研究》;從期均發文量來說,《理論探討》1.7倍,《調查報告》和《業務研究》欄目與李文相比,略漲;從篇均頁數來看,《理論探討》文章篇幅略增,而《調查報告》和《業務研究》文章篇幅均增長近2倍。
以上說明,一是雜志社一直重視《理論探討》欄目,文章質量穩中有進;二是《調查報告》欄目越來越受雜志社重視,從載文量和篇幅上來看,質量得到較大提升。細化到各期,2014年第2期發表調查報告12篇共26個版面,平均1篇2頁。2007年第1期,1篇也沒有刊發。總的說來,雜志社對《調查報告》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基層和高校人員越來越友好,也正符合雜志社2001年開設《調查報告》欄目讓基層人員練手、讓專家學者閑來走走的初衷[2]。
3 調查報告作者統計分析
3.1 發文量。《檔案管理》2007年—2022年共刊發354篇調查報告,分別由248名作者(無論合著與否,本文只統計第一作者)完成。根據普賴斯定律公式M≈0.749*(Nmax)1/2,[3]把Nmax=14代入,可計算出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M≈2.8,取整為3,共得到19位核心著者(詳見表3),其中有作者在此期間單位有變化,以最新發表文章所寫單位為準。按發表年份統計,發文最多的吳雁平9年發14篇,平均一年1.6篇,有7年未發一篇;李宗富2019年發文4篇,但是有11年未發一篇,其他核心著者16年發文更是少之甚少。說明,“調查報告”欄目對優秀作者缺乏持續的吸引力,核心著者分散性大,并未一直專注調查報告的寫作。
3.2 作者單位。《檔案管理》354篇調查報告第一作者,按作者單位性質統計(詳見表4),高校從事檔案教學科研的作者數量躍居第一,篇均頁數2.9;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綜合檔案館的作者是調查報告的主力軍,綜合檔案館(局)的篇均頁數2.7,達到平均水平,報告質量上升明顯。
3.3 所在地區。《檔案管理》354篇調查報告第一作者,按地區進行統計(詳見表5),省內作者分布在全省17個省轄市,鄭州、開封、濮陽發文量居前三,鄭州已超開封,這與表2中核心著者多來自鄭州大學有高度相關,而信陽至今仍未有調查報告發表。鄭州、焦作論文發表的人均頁數遙遙領先其他市,其檔案學術氣氛濃厚,高產作者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省外作者有112人(91.8%)為高校檔案教學科研人員和檔案館(室)專技人員,稿件數由2002年—2006年間7.1%上升到34%,漲勢明顯,且人均頁數由2.7提高到3,質量穩步提升,說明《檔案管理》的《調查報告》欄目對省外科研人員有巨大的吸引力。
4 調查報告研究主題統計分析
本文沿襲李文關于調查報告的9個主題分類(詳見表6)。一是相比李文,2007年—2022年文獻統計分析由5(5.3%)篇躍居第一84(23.7%)篇,篇均3.07頁,說明作者的文獻綜述水平、量化研究數據分析能力在逐步提升。二是其他和檔案信息化建設主題的發文量大、占比高,說明16年來調查報告的作者對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公眾號、檔案網站和檔案執法、檔案行政管理等領域越來越關注,研究越來越跟得上時代步伐,但是其篇均頁數分別為2.3和2.64,遠低于檔案利用主題的2.94,說明在報告質量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三是從文章關鍵詞來看,354篇調查報告中無關鍵詞的有115(32.5%)篇,而超過10條的關鍵詞分別是“檔案(16條,4.5%)”“檔案學(12條,3.4%)”“檔案館(10條,2.8%)”,說明調查報告關鍵詞的提取相對來說比較分散,無法更準確地突出研究主題。四是從參考文獻數量來看,354篇調查報告中無參考文獻的156(44.1%)篇;有參考文獻的198篇文章中,少于3條的文章37(10.4%)篇,多于3條的161(45.5%)篇文章,說明調查報告側重于檔案實踐問題時,對調查方法相對側重,而寫綜述性文章時,對前人研究的闡述更為側重。
5 調查抽樣方法統計分析
《檔案管理》2007年—2022年354篇調查報告中,有290(82%)篇采取了抽樣抽查,且多在3頁以上,而個案調查的頁數多在3頁以下(詳見表7);2002年—2006年抽樣方法主要以個案調查為主,有53(55.8%)篇。相比較而言,近16年來調查報告的調查越來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質量在不斷提高。具體來說,大部分文章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樣,即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方便或主觀判斷抽取樣本,這在調查誤差的控制和樣本數量可靠性的推算上存在一定偏差,說明檔案界同行在對抽樣方法的掌握上仍需提升。
6 調查資料收集方法統計分析
《檔案管理》2002年—2006年的調查報告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實地調查,占57.9%;2007年—2022年,網絡查詢方法躍居第一,占69%(詳見表8),主要是通過CNKI、檔案網站、檔案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等獲取相關數據,說明作者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獲取大量樣本的可能性不斷提高,調查報告的權威性和典型性不斷加強。
7 調查報告被引證情況統計分析
被引證情況是評價期刊論文質量和影響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與2002年—2006年相比,《檔案管理》2007年—2022年所有欄目總被引2880篇,15217次,篇均被引5.28次(截至2023年3月29日)。從表9中看出,調查報告的被引證量有了很大提升,由4.5%上升到9.4%,而理論探討在專業論文中的被引證量和比例大幅下降。結合《理論探討》、《業務研究》、《調查報告》三個欄目的總發文量來看(詳見表10),《調查報告》欄目的被引證比例基本與《業務研究》欄目持平,與《理論探討》欄目的差距也在大幅度縮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調查報告的質量有了很大提升。
8 小結
8.1 增長情況。與2002年—2006年間相比,2007年—2022年調查報告欄目平均每期發表篇數增長了0.5篇,版面和平均每期頁數增長了近2倍;從欄目專業論文被引證情況來看,《調查報告》欄目被引證比例由4.5%上升到9.4%,提高了2倍多;從發文情況來看,被引證比例(76.3%)追平了《業務研究》欄目(77.1%),與《理論探討》欄目(82.7%)的差距在大幅度縮小,說明該刊調查報告的質量16年來取得了很大提高。
8.2 主題情況。2007年—2022年調查報告的研究主題更加集中,主要分布在檔案事業發展統計、載文分析、行政執法、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數字檔案館與電子檔案管理等領域,能緊扣檔案領域的熱點和重點問題;同時,對館藏檔案、綜合檔案、學生檔案、婚姻檔案等利用的統計分析依然重視。
8.3 單位情況。2007年—2022年248名作者完成了354篇調查報告,省外作者主要來自高校檔案教學科研院系和檔案館(室),雖然稿件少,但人均頁數高達3頁;河南省內鄭州、焦作、濮陽、開封等市檔案學術氛圍濃厚。從作者所屬系統來看,高校貢獻突出,篇均2.9頁。從核心著者發文量來看,該欄目對優秀作者缺乏持續的吸引力。《檔案管理》作為面向全國的為數不多的檔案學檔案事業類核心期刊,其特色欄目的設置確實為檔案專業學生、為職稱所困的檔案工作者等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從16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來看,《調查報告》欄目值得繼續辦下去,并越辦越好。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情報流程重構視角下的應急過程多目標優化研究”(項目編號:19XTQ01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興利.《檔案管理》調查報告統計分析[J].檔案管理,2007(02):56-59.
[2]本刊編輯部.誰來解剖“麻雀”[J].檔案管理,2001(03):1.
[3]陳忠海,劉曉丹.2008年~2012年河南省檔案學作者期刊論文統計分析[J].檔案管理,2013(05):58-61.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學院檔案館 張玲,碩士,館員 來稿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