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村發展迅速,網絡零售交易從2000年初的零元增長到2018 年的1370 億元,農村在中國在線零售交易總額中的份額從2010 年的2.5%上升到2018 年的17.3%。得益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新創業的農戶越來越多,農村家庭經營的淘寶網店數量從2016 年的820 萬家增加到2018 年的1200 萬家,為農村地區提供了3500 萬個就業崗位。同時,農村家庭創業的繁榮顯示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集群的跡象。農村家庭的電子商務創業行為激發了許多模仿者。一些農村企業家最初在淘寶上創業,銷售農產品和特色商品并取得了成功,這些成功促使其他農戶們紛紛效仿,激勵著村里的其他人也開始通過網絡進行銷售。由于這種創業行為的擴散,農村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上商店和電商企業。如果活躍的網點數量達到當地家庭的10%以上,并且該村的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00 萬元人民幣,則該村被指定為“淘寶村”。淘寶村于2009 年首次出現在義烏市的青巖劉村,此后淘寶村的數量逐年呈指數增長,從2009 年的3 個增長到2016 年的1311 個,到2019 年底達到了4310 個。
農村電商集群發展勢頭迅猛,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顯著的促進作用。首先,農村電商集群強化了農村產業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使農村電商集群的發展吸收了更為開放和先進的技術和支持,提升了本地產品的標準化水平,尤其對于農產品來說,由原來無規范化的管理變為了標準化規?;纳a、質檢、售后管理,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其次,農村電商集群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衛生和環境質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建設,提高了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第三,農村電商打破了傳統農業信息不對稱的壁壘,通過互聯網的交互作用,農戶可以及時和準確的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和反饋,并以此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產品質量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競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由此可見,農村電商集群的發展對農村現代化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農戶進行自主創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農村電商集群對潛在農戶創業者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促進農戶創業就業,提升創業就業率,探究農村電商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影響農戶創業行為的內部及外部因素,接著探究農村創業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最后得出研究結論。
雖然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但近年來不少學者對我國農村電商進行了研究。在電商創業的模式及影響機制方面,李皎潔、李超分析了電商創業的多種模式,提出了電商創業模式的發展策略。何志杰、崔婷婷分析了農村電商創業的四種典型模式的結構要素和內涵特征。何曉斌等對電商對返鄉創業企業的經營績效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實證研究。龐子玥、曾鳴對互聯網使用對農戶家庭創業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實證研究。曹翔、曹佳敏對江蘇南通的農戶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對農戶電商創業意愿的影響。
在電商創業集聚及產業集群方面,周應恒、劉常瑜以沙集鎮和顏集鎮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了農村電商創業集聚現象的成因。于海云等以江蘇沭陽為例研究了電商創業集聚的四個階段所對應的關鍵動因。田真平、謝印成結合了產業集群生命演進特點,通過案例分析提出產業集群成長機制理論。通過對近年來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在農村電子商務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影響農戶創業行為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發,探究農村電子商務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以期為提高農戶創業水平,促進農村電商集群發展提供參考。
1.內部因素。一方面,農戶在電商集群創業發展過程中傾向于表現出羊群效應,他們通常都是模仿創業,良好的示范領導效應可以強化這種創業模仿的產生。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有較強的血緣關系和地理關系,這使得農村電商集群形成了一種培育性的社會氛圍。從電商集群的內部和外圍產業結構來看,大多數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或區域優勢。另一方面,地方資源稟賦影響著不同地區農戶的創業行為。在我國,靠近城市的與更偏遠的農村地區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靠近城市的農村地區傾向于發展非農業產業,市場整合程度較高。相反,遠離商品市場的偏遠農村地區往往被高山叢林圍繞著,那里人口密度較低,基礎設施也較少。自然資源稟賦對這些地區的農戶資源型創業行為的選擇構成了硬約束,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創業行為。
2.外部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是否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影響農戶是否選擇電子商務創業。如果地方政府給予支持,則將會投資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例如修建公路,加強寬帶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提供電子商務創業貸款。這將有利于建立電子商務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平臺也積極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包括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電子商務培訓、偏遠農村小企業貸款等。阿里巴巴線下服務中心已在約一萬個村莊建立,為農村家庭免費提供線上線下的電子商務技能培訓。這些具體措施不僅可以為農村居民利用電子商務創業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促進當地農產品的發展。因此,借助電商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家庭的創業熱情,同時也降低了電商創業的門檻。
1.以帶頭人榜樣作用促進創業。榜樣帶頭人的示范領導效應對農戶創業行為有極大地促進效果,創業帶頭人通過自身良好的創業成果和經驗對同村其余潛在創業農戶形成示范作用,其余農戶通過觀察和學習創業帶頭人的創業行為,識別新的創業機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創業意向也因此得到提升。而在農村電商集群環境下,一戶成功的創業帶頭人的行為會被電商集群內的創業者們爭相模仿,從而帶動電商集群的快速發展。電商集群的繁榮發展會在當地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文化,吸引更多的本地農戶加入電商創業的隊伍。
2.以增加農戶收益促進創業。電子商務的產生拓展了商品的市場范圍,打破了地理上的限制,減少了商品交易的中間環節,對市場交易效率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從而電商企業的成本得到了相應地降低,最終提高了企業的收益。對于農村電商創業來說,本地特色商品的銷售范圍由原來的只在本地或周邊地區銷售,在互聯網的普及下發展為可以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提高了銷量,增加了利潤。農村電商集群利潤的提升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提高了農民進行電商創業的成功率,吸引了更多潛在創業者的加入。
3.以政策支持引導促進創業。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政策下,各級政府從硬件到軟件均給予了創業者們推動和引導。同時,“互聯網+”政策的出臺吸引了一大批電商創業者的加入。而農村電商集群的繁榮發展讓當地政府看到了電商模式為當地發展帶來的益處,從而進一步對電商創業進行支持和鼓勵,在當地搭建電商網絡平臺,積極推進電商人才培養和引進,參與電商集群規?;芾?,打造當地電商集群品牌,提升競爭優勢,從而為農戶帶來收益的提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在“互聯網+”國家戰略的引導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集群、促進農戶就地就近創業就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本研究通過影響農戶創業的內部及外部因素探究了農村電商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1.影響農戶創業的內部因素主要有示范領導效應及地方資源稟賦,而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支持和電商平臺建設;2.農村電商集群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主要靠三個方面來實現,首先是電商集群內創業帶頭人的優秀成果和經驗對農戶電商創業意愿的激發和創業成功率的提高,再次是電商集群的發展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效應和增加的收益吸引了農戶們加入創業隊伍,最后是政府政策對農戶創業的支持和對電商集群的規范化管理提升了農戶的創業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