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林
“家”是古往今來最基本的社會生存單位,是中國人歷來的情感歸屬,從某種意義上具有“根”的意義。從“家庭”的小家,到一個家族、一個國家,國人通過以“家”為紐帶和橋梁,生存發展,教育后代,構建社會,世代發展傳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家文化”已經逐步成為其精髓、生命和靈魂,它的作用廣泛而深遠。
把年級和學校建成一個自由交流思想、充滿人情味的大家庭,潛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就會迸發出來。所以,為使老師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就要把年級組建成為“老師依存、領導信任的溫暖之家、尊重之家”。這樣的“家文化”,我覺得應包含“尚德、利他、擔當、卓越、和諧”等內涵要素。
一、尚德
“德”從個人身上說是個人品行的集中體現,是五千年歷史的結晶,已兼具多種深意,在父母身上是孝,在朋友之中是義,在工作當中是勤。“德”在我們心中則是專心本職工作,踏實進取,敢于爭先,做到“踏石留印,抓鐵留痕”。“德”作為從古至今選才納賢的基礎,是支撐一個團隊和國家的核心靈魂。以德治國、齊家,是極高的管理境界。在這種境界里,待人接物講究儀容、舉止、表情、談吐,表達內心的尊重與謙遜。“家文化”中少不了“德”這個元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往往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重影響。一個人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影響其思想品德的主要是大的社會和小的單位,這就是說,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學習教育塑造的,在工作中是會受社會政治、團隊文化、管理理念及周邊環境影響的。作為一個年級,特別是畢業年級,如果把崇德、尚德作為提升每位老師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互相尊重、以禮相待,禮儀便會蔚然成風,年級內部就會更加和諧、運轉更加順暢,年級也將獲得越來越多的信任和榮譽。(這也是我們學校經常講的思想引領)
二、利他
與利己相反,利他是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為了他人的方便、利益,而不惜犧牲自身利益、不圖回報的行為。這是一種有益社會的“正能量”。人們在利他行為過程中,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滿足了自己的需要,甚至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人們可能會為了滿足別人的愿望而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利益。成功與利他之心是分不開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利他,第二要素是勇氣,第三要素才是才干。胡適借錢給朋友留學,從不強求他人歸還。別人問他有沒有覺得自己吃了虧,他說:“我不知道什么是君子,但我知道,君子總是吃虧。”利他文化中包含著“奉獻、友愛、包容、團結”等豐富元素。“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就需要我們珍惜能夠一起共事的緣分,發自內心地珍惜、團結、友愛。作為年級負責人,對待年級老師的時候,要常懷利他之心,這樣就多了許多容讓,多了許多溫暖,也自然多了許多收獲。
三、擔當
擔當,就是責任,用李校長的話說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敢于擔當是一名領導或老師能力和責任心的體現。擔當的前提應該是敬畏,敬畏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還指做事嚴肅,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不懈怠,還形容“戰戰兢兢”之態。勇于擔當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然途徑,想要實現一個年級的長遠發展目標,除了要有仰望天空之志,更要有腳踏實地之功,而敬畏擔當則是必不可少的品質。只有懂得敬畏、敢于擔當,才能成就事業、成就未來。同時,還應有一種堅持。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就出現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當中。堅持是一種耐心、一種毅力。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堅持一下,不輕言放棄,往往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力也會在堅持的過程中得到鍛煉、積累、提升。
四、卓越
追求卓越包含了自律自強這種向上的能量,也是“家文化”的“母體”。卓越的年級得益于卓越的年級文化,卓越的年級文化是這個年級的“靈魂”,是長盛不衰的根基和成功的關鍵。我們年級一直秉承“團結務實”的年級文化。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追求卓越、自強不息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如何成就卓越?不需要雄才大略,而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務實求精,能讓自己真正融入到學校和年級的發展中,勇于奉獻。卓越的人才是年級工作獲得成功的關鍵,例如我們的備課組團隊和教學班團隊堅決避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人才越多年級才能越繁榮,卓越的團隊越多年級組才能越成功。
五、和諧
和諧是“家文化”的核心、精髓,它注重老師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又強調不同老師的個性。老師之間能否真正達到和諧之境,關鍵看能否通過團結、協調、集聚等方式,促進各種問題矛盾得到真正解決,形成整體合力。在一個團隊內部,“家和”需要作為“家長”的管理層與一線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傾聽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聲音,謀劃共同愿景;同時,老師也要理解學校這個“大家庭”,正確處理好“小家、大家”的關系。與此同時,在年級“家文化”建設中,更要融入“和而不同”的智慧。“和而不同”講究的是認同事物的多樣性,承認差別矛盾的存在,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觀念。“和而不同”能夠促使人們耐心聽取不同意見,集思廣益,有利于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在日常工作中,老師可以對一些問題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對年級組的觀點提出質疑,年級組也應耐心傾聽,虛心接受,對正確的意見有則改之,對不正確的意見做好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年級組所有老師能夠擰成一股繩,拼盡一份力,共圓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