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現階段,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更注重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開展語文教育教學時,小學教師若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注意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避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文化素養
小學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這一導向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尊重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改進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小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積極學習相關語文知識,進而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小學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同時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這一課文的具體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可以提前搜集關于春節的各種圖片以及視頻,也可以將春節常見的對聯、窗花等實物拿到課堂上,并在課堂上播放喜慶的音樂,以此營造出春節的氣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教師也要向學生普及關于我國傳統節日的知識,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習思維
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這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比如,小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刷子李》這一描寫人物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結合人物特點建立思維導圖,以此明確文章結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示范,畫出相對應的畫框,呈現出一個人物的特點,借此指導學生充分合理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那么不僅要為學生講解相應的語文知識,還應該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培養,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學習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核心素養予以高度重視,并且要結合具體語文知識內容及學情,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