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濱 郭霞
古人云:“信其師,親其道。”我認為:“信其師,得師技。”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多年扎根基層農村教育的教師,我一直堅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用自己健康的、正確的思想教育學生,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影響學生。
一、人格教育源于愛
世界上充滿了愛:鮮花之于陽光,是因為需要;父母之于兒女,是親情之愛;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則是出于責任。蘇聯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曹鐵云、張玉仁等,在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對學生真摯的愛。
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學生的心理,以愛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悅的心態下接受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達到“仁愛產生仁愛”的效果,從而使“大愛”在師生代際之間一直傳遞下去。
二、人格教育樂于奉獻
著名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只有人格,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教師只有具備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用自己滿腔熱血育英才,才能對學生產生震撼心靈的力量,并使教育擁有持續的影響力。這種人格化的無私奉獻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
三、人格教育在于潛移默化
魏巍在《我的老師》中寫道,學生們連老師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這表現出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 作為教師,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有嚴謹認真的作風、莊重得體的著裝、溫文爾雅的談吐、穩重大方的舉止,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品質,進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人格教育成于不斷充電
作為有魅力的教師,我注重自己學識的積累,以保證自己具有學識魅力。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教師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滿魅力的教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即所謂的“學高為范,身正為范”。教師的文化形象是教師形象的核心,古有“學高八斗,學富五車”之言,作為教師要有極高的專業水準,也就是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更多的文化資源,使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革新、理念不斷提升,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信其師,仿師行,悟師道,成正果。教師要加強人格教育,為社會、時代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