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爽
學生聯想或者想象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利用思維于各種情境中創建聯系的過程,并且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加工創作,再形成新的創作內容的思維活動。
一、在情境想象中培養創新思維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要運用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使其最終轉化為內在的創新潛能。
例如,在執教《大鹿》這首歌曲時,先由教師給學生播放歌曲,然后再以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歌詞及其曲調當中的情感,緊接著教學生結合歌曲描繪當時的情境。一些學生認為,大鹿將自己的屋子建在幽深的森林里,一到夏天來臨,屋子里就長滿各種漂亮的蘑菇,此時屋子就會被郁郁蔥蔥的樹葉完全遮蓋起來。也有人認為,大鹿在聽到森林深處傳來槍聲的時候再向窗外望去,此時小兔子在逃跑時看到大鹿的屋子一定很開心。然而無論對于哪一種描述,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情境再現的過程恰恰就是學生情感深入歌曲的過程,更有助于幫學生深入理解和感知音樂情境,繼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
二、在實踐體驗中培養創新能力
依據人的思維產生的途徑,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區分為直覺思維和創新思維兩種形式,于直覺思維而言,它是人們在在感知過程中產生的猜測、設想及理解、領會感悟等一系列思維活動,但是對于創新思維而言,則也可稱之為發散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核心在于人們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夠通過多項思維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以使學生可以于真實有效的情境體驗當中進一步感知和創造出新的音樂意象出來。所以,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必須要合理運用或者充分發揮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的作用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創作思維,以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
例如,在執教《小雨沙沙沙》這首歌曲時,借助課堂整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舉辦角色扮演類的教學實踐活動。開始活動之前,需要教師先引導學生傾聽雨水滴落的聲音,且要深切體會雨水對于植物生長產生的作用,之后再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且各小組均要有特定成員來扮演“種子”,另外要有一名學生做旁白,許多粒“種子”在努力表演“我要發芽”“我要出土”“我要長大”等動作,并且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體驗當中進一步鍛煉和培養提升創新以及創造性思維。
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在音樂情感表現過程中深刻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對于學生進一步開展關于春天的創作和深入感知雨季的音樂情境而言極具影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