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惠
有的學生難以體會古詩詞表達的意境,就會造成理解困難。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融入古詩詞的意境,讓他們去體會、感悟,促進他們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
一、融情于詩,感受表達情感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給學生帶來直觀的體驗,增進他們的感悟,豐富他們的體驗,讓他們能充分感受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古詩詞蘊含的情感多樣,有送別抒懷詩,他們借助景物描寫表達離愁別緒;有羈旅思鄉詩,從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中感時生情;有山水田園詩,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表達自己從容閑適的生活態度;有懷古詠史詩,思古人、嘆古事,能借古喻今、因古抒懷、感慨今昔;有詠物言志詩,通過對獨特事物的描繪,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理想追求。
如在學習部編版三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文時,教者提出問題:身處他鄉的詩人是和很多人在一起的嗎?你從哪里知道?如果你是詩人,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受到孤獨?這種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嗎?從哪個字可以感受到?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思念什么?學生只有融情于詩,仔細品味,才能體會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二、引發思考,激發學生想象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與情感體驗,讓學生品味詩詞中的語言,引發學生的思考,并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想象。學生在思考、想象的過程中,能豐富他們的體驗,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如在學習部編版四上《暮江吟》內容時,教者提出問題:“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鋪”是什么意思?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鋪床的經歷?你能做一做鋪床的動作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鋪”字的巧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接近地平線時斜射在水面上的形狀,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
三、妙用插圖,促進形成感悟
如果詩詞內容不夠新穎,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甚至會讓他們對語文的學習產生畏難的情緒,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影響他們學習古詩詞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插圖向學生呈現古詩詞所描述的景物,結合插圖去講解古詩詞內容,能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他們對古詩詞內容的深入思考。插圖的使用,能使教師的表達更加清晰,讓學生深切體悟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引領學生品析字詞、體味情感、觀察插圖,豐富他們的想象,引發他們的思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