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思維品質,是指學生在理解、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能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分析與解決,讓他們對事情作出合理的判斷,形成創造性的決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一、合理擬定目標,拓展思維廣度
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學生經過系統性的訓練才能實現。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起點、個性特長、基礎水平,結合教學條件擬定教學目標。如在學習譯林版五下“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Story time內容時,教師設計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聽懂、會說bike,bus,plane,metro,taxi等交通工具類單詞;能聽懂并掌握故事內容,能正確復述故事內容;初步運用句型介紹去學校的方式與家庭住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策略目標:通過圖片可以認讀單詞短語,能獨立創編新的對話進行句型練習。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了解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及家庭住址,培養獨立能力;了解身邊朋友的住址,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形成與人溝通的能力。
二、挖掘教學內涵,增加思維深度
教師要深入研讀每個單元的內容,并梳理出清晰的主線貫穿于單元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尋找主線,并形成對主線的理解。教師借助情境的創設,挖掘文本中的圖片信息,引導學生去發現文本的主題意義,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教師要以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去讀文、讀圖,讀懂故事中蘊含的信息。學生通過思考、發現,結合自身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去尋找故事中蘊含的細節內容,并對文本內容進行評價,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創新教學方法,開發思維維度
教師要整合話題資源,創設適合學生對話的語境,采用續編故事、改篇內容、小組討論、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要構建開放的情境,留給學生想象、思考、分析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學生分析、觀察、判斷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教師要營造互動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支架,以促進學生觀點的碰撞,讓他們迸發一些新穎的思想火花。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六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的Story time時,教師在學生掌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除了文本上涉及的環保措施外還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持城市衛生。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目標、內容、方法等多維度尋找促進思維發展的突破口,通過語境的創設、師生的互動,讓學生的思維品質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