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涵
(武漢傳媒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國內外戲劇大師們提出塑造角色的“三位一體”“三種能力”“三個統一”等表演理論,毋庸置疑,演員本身是塑造角色的核心介質。表演時,演員的感受即角色的感受,反之亦然。真實且準確的身體感受能幫助演員從細節、情感、動作等方面塑造鮮活的舞臺藝術形象,演員抓住身體感受的變化就能有效地提高塑造人物的能力。
身體感受即演員以有機天性為基礎的下意識創作。表演元素中真聽、真看、真感受是演員塑造角色的基礎能力之一,現實主義戲劇要求演員化身為角色,表演時關注舞臺上發生的一切。準確有效的身體感受要求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掌握容易被忽視的微小細節、表現生理反應的自然動作、感受規定情境的真實反應。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應時刻提醒自己體驗身體的感受,避免因反復排練帶來的“失真”與“僵化”,學會在規定情境中體現角色的身體變化。身體感受需要演員在舞臺上進行生活化的表演,以劇本信息為前提,體現角色的身體語言。
斯氏提出“在舞臺上不要一般地動作,不要為動作而動作,而要動得有根據,舞臺上所做的這一切,必須是為了某種目的?!盵1]演員的身體感受是在符合生理反應與生活邏輯的前提下進行創作,演員需對劇本、人物、對手、道具等信息進行分析與設計,以此確保角色行為動作的準確性。
“假定性”是一種以假亂真的戲劇表現形式,一場演出很難做到與劇本所描繪的場地、道具、服裝等一比一還原,演員需要在表演中用“以假亂真”的方式完成動作最高任務與貫穿行動。面對表演專業獨特的“假定性”,眾多戲劇大師很早就提出了針對演員想象力、信念感、感受力等元素進行訓練,以此培養演員在具有“假定性”情境中體現角色的能力。劇本中常出現角色與對手的尖銳矛盾、肢體沖突等戲劇點,演員的身體感受會在這種規定情境中產生劇烈的變化,準確的身體感受會對角色的表演畫龍點睛,不準確的身體感受就會弱化角色的形象,甚至因某個細節失控造成舞臺事故。因此,表演藝術要求演員在具有“假定性”的環境中,以意志控制為導向,無論是喝一杯水,還是喝一杯酒,都要做到細膩且真實的身體感受。
身體感受是通過演員有機天性激發角色下意識的結果,身體感受作用于表演中的細節,強調角色與對手交流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個道具帶來的身體感受。這種身體感受會對即將開始的下一段表演提供情感與動作的支撐,在表演中的每一個瞬間都能有效提高演員對角色內外部特征的表現能力。
演戲,細也。斯氏提出“小的真實會引起較大的真實,較大的真實會引起更大的真實,更大的真實會引起最大的真實。”[2]細膩的表演是體現角色鮮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人物的內外部感受脫離不了身體感受帶來的下意識行為,演員應在規定情境中體現每一處細節帶來的表演層次,讓觀眾在欣賞演出時感受到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細膩變化。
話劇《我在天堂等你》歐戰軍(老年)從上場開始就有著重大的情感變化。歐戰軍是一位退休將軍,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歷經生死離別,但當他聽到五個子女陸續說出心里話時,他的內心情感也不禁波瀾起伏。演員在塑造歐戰軍(老年)一角的過程中,常常體驗不到這位果斷堅毅、不善表達的父親形象。在第一幕結尾,木鑫講述了歐戰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歐戰軍僅有少量的臺詞進行人物情感的表達,但歐戰軍這幾句臺詞代表了人物態度的重要變化。在這段戲里,演員如果運用身體感受,根據對手傳達的不同信息,體驗反復用力呼吸、屏氣、手部用力捏緊、吐氣等動作,就能有效地將歐戰軍內心變化的過程體現出來,從而幫助演員感受歐戰軍內心豐富的層次變化,為每一句重要臺詞提供情感支撐。
話劇《雷雨》繁漪一角是受到新思潮影響與封建社會壓迫的典型女性,在充斥著封建壓迫的周家,繁漪長期受到丈夫周樸園的封建禁錮。在第一幕的結尾,周樸園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強迫繁漪喝藥,盡管繁漪再三地拒絕喝藥,但她依舊逃不過周樸園的壓迫,最終放棄反抗選擇喝藥。在繁漪拒絕喝藥的過程中,每一次的情感都隨著規定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僅僅強調演員的內心體驗,往往很難達到好的表演效果,但是運用身體感受,體驗每一次信息賦予的細節感受,就能讓繁漪內心的“屈辱感”層層遞進,幫助演員深入體驗。譬如:周樸園詢問四鳳,繁漪的喝藥情況,飾演繁漪的演員如果能將身體突如其來的“緊張”作為第一感受,那么當繁漪說出“倒了。我叫四鳳倒了?!边@句臺詞時就能較好地體現周樸園在家中的壓迫感。隨后的劇情中,周樸園強迫大兒子周萍跪著勸繁漪喝藥,繁漪被逼無奈選擇了喝藥。這一過程中,如果繁漪將“急促呼吸”作為身體感受,通過反復多次動作,就能自然而然貼合角色在復雜規定情境中的激烈情感。
演員在上舞臺前需帶戲入場。這里指的是演員在還未進入舞臺時,就要“活”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中,這種“活”不應該只有內心體驗,更應該強調演員在候場期間的內外部體驗,只有將角色的內心與身體,以演員作為介質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才能讓演員進入舞臺的第一瞬息就出現活靈活現的舞臺藝術形象。隨著表演的正式展開,演員需要時刻體驗規定情境變化所造成的身體感受,譬如:冷、熱、口渴、疲倦等。
話劇《守護》第二幕中,革命積極分子張靜水因參加游行被上海巡捕房扣押,隨后,他一身是傷,被哥哥張靜泉帶回家中休養。在規定情境中,張靜水剛剛遭受了巡捕房的鞭打,因此,張靜水這一角色需要在“受傷”的規定情境下完成動作與行動,這就要求演員在表演時感受身體在不同情境中疼痛的變化,如果將張靜水身體的“疼痛感”分為三部分:一是張靜泉的妻子顧玉娥幫他給傷口上藥;二是張靜水帶傷與父親爭執;三是張靜水積極響應張靜泉參與革命事業。這種層次的變化,就要求演員處理好不同情境下的身體感受。演員在完成張靜水貫穿行動的前提下,應對表演全過程進行巧妙的設計,要求演員做到既不能因“假定性”影響作品的呈現,也不能因劇情發展失去身體感受。
先鋒劇《我愛桃花》戲中戲部分,書生馮燕與張嬰妻子偷情時,正好被回家的捕快張嬰堵住去路,馮燕為了不被張嬰發現,悄悄躲在張嬰家的米柜中,隨后張嬰因睡覺壓住了馮燕的巾幘,馮燕為了不留下證據而讓張嬰妻子去拿巾幘,卻被張嬰妻子誤以為馮燕想殺死張嬰帶她私奔,欣喜若狂的張嬰妻子將張嬰的刀遞給馮燕,最后,在張嬰妻子的誘導下馮燕殺死了張嬰。從劇本出發,馮燕作為讀書人本就手無縛雞之力,又因做了壞事心虛不已,所以“恐懼”就是馮燕人物性格的重要體現,因此演員在這段戲中就要找到角色因“恐懼”帶來的身體感受,將這種感受貫穿到表演中就能不斷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化這部戲因拿巾幘導致的矛盾。演員用身體感受規定情境的變化,就能幫助角色體現人物特征,激化劇本內容的戲劇性。
身體是演員感知信息的核心,是提高角色真實性的重要途徑,是打開演員天性感知的鑰匙。格洛托夫斯基的“質樸戲劇”、邁克爾·契訶夫的“心理姿勢”、梅耶荷德的“有機造型術”等,都強調演員訓練身體的關鍵性意義。在演員平常的訓練中,導演與教師強調形體動作對演員的重要性,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身體感知與塑造角色成功與否息息相關。在演員訓練身體的過程中,不僅應強調演員對身體協調性與可塑性的訓練,更應強調演員身體與生俱來的天性感知。
表演元素基礎訓練中,演員通過“無實物”表演拿起一個重物或者搬運這個重物,除了讓演員體驗內在的感受,更需要引導演員體驗“拿起”或“搬運”過程中身體的感知,比如:是否手指有勒痕、是否手部疼痛、是否其他肌肉群也參與其中、是否力竭等一系列身體變化。在表演中,準確的身體感知除了能幫助演員完成下意識動作,也能加深角色體驗情感的能力。以話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結尾處為例,瓦斯科夫面對女兵接二連三的犧牲,他“復仇”的情感越來越強,渴望勝利的感受逐步加深,只有重視演員有機身體的感受,才能幫助演員挖掘瓦斯科夫對殘酷戰爭中年輕生命逝去的悲傷。這種身體感知能力離不開演員的基礎訓練,因此教師或導演應把身體感知訓練,貫穿到演員的日常訓練中,它既可以幫助演員提高控制身體的基礎能力,也可以強化角色在舞臺上的創作能力。
隨著不同表演理念在中國的興起,新的作品要求演員具備更多的創作方法,這是對演員綜合能力的挑戰,也是表演藝術發展的新途徑。不論戲劇作品的要求如何變化,演員都是重中之重,訓練演員的身體感知能力,能有效幫助演員適應不同戲劇風格的表現形式,從而提高演員的綜合能力。
在交流中,演員準確反應需要以規定情境為前提、人物內外部特征為基礎、正常生理反應為核心進行創作?,F實主義表演是對生活的提煉與重現,讓角色鮮明地“活”在舞臺上,就要求角色的言行舉止符合生活邏輯,如果表演充滿“預設”就容易讓角色陷入提前的設計中,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角色的行為動作不符合生活邏輯,從而造成角色與演員的“分離”。
以話劇《日出》為例。演員在初次塑造“小東西”一角的過程中,容易將角色的“可憐”作為重點進行表演,殊不知“可憐”是這個角色所體現的人物性格,演員應該從塑造角色的過程入手,通過體驗不同情況下“小東西”生理上的變化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通過文本信息抓住“小東西”饑餓、疼痛、寒冷等自然生理感受,深入體驗規定情境中這些生理感受帶來的變化,能幫助演員真實地重現“小東西”一角的人物特點。
戲劇教育家梁伯龍認為,“演員如果經過細心的觀察與琢磨,完全可以運用這種體態語言去完成非常復雜的心理行動,而且會做得非常真實、非常生動、非常有力?!盵3]這里所說的“體態語言”即“演員運用自身的身體說話”,比如:當人感到煩惱時,就會下意識皺眉頭;當人感到生氣時,就會大聲說話;當人感到無聊時,就會做一些小動作。反之亦然,演員在舞臺上的行為動作不會沒有心理依據,比如:當角色突然提高聲調說話、與對手交流變得激烈或不理睬對方而完成某些動作等,這就是演員內外部感受交相呼應的體現。表演藝術要求演員在舞臺或鏡頭前扮演富有生命力的角色,這就要求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不能只進行單項的體驗,這種體驗與體現角色的過程需要具有多元性、復雜性與融合性。演員只有熟練運用這種方法才能讓簡單的表演變得精彩,復雜的表演變得清晰。
身體是演員重要的創作工具,也是體驗與體現角色特征的重要途徑。演員日常訓練中,應加強身體感受的訓練,學會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予以運用。重視身體感受既能提高演員綜合能力,也能拉近演員與所塑造角色的距離。演員要不斷提高創作能力與專業技巧,掌握多種創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