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穎欣,鐘 昊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 511436)
在討論鋼琴演奏時,往往離不開對“演奏技巧”與“內心情感”關系的探討。兩者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辯證地聯系看待——“演奏技巧”是表現“內心情感”的前提,而“內心情感”又是豐富“演奏技巧”的關鍵,二者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無數成功鋼琴家的經歷告訴我們,扎實的基本功至關重要。從小培養的扎實技巧,讓他們在面對晦澀復雜的曲目時仍能成功駕馭。但基本功并非音樂的全部,作為“人類共通之語言”,情感傳遞才是音樂真正迷人的地方,并且只有基于扎實的基礎,才能真正準確地傳遞作曲家內心所想。因此,筆者希望探討“演奏技巧”與“內心情感”的關系,并結合具體曲目進行闡釋。
演奏技巧主要分為兩點:身體運動方式以及曲目織體結構——分別從“演奏者”和“音樂”兩個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其中,身體運動方式關系著演奏者如何在演奏中更好地調動身體部位,演奏者需清楚手臂部位的技巧劃分,以便在練習中更好地進行針對性訓練。曲目織體結構則主要針對樂曲中常見的音樂織體進行劃分,鋼琴練習者需了解不同音樂織體并有目的性地進行專項訓練。
鋼琴演奏并非單一身體部位的運動,而是涉及全身的運動。僅從人的手臂進行分類,就可分為三個方面——指尖技巧、手腕功夫、臂部技巧。這三個部位所對應的技巧也是鋼琴演奏的關鍵。從初學階段來說,我們都會從手指技巧入手,只有當手指技巧扎實并能夠靈活下鍵時,才有手腕和手臂技巧的補充加持。手腕和手臂的運用對演奏者的放松程度以及曲子的強弱力度起到不同作用,具體的演奏技巧則依據曲目有所調整。
從鋼琴曲的織體構造入手,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的技巧:單音技巧、八度技巧、和弦手法、其他具體形態的技巧。首先,單音技巧是指技術性的鋼琴織體在彈奏一段一段單音音符的連接時的技巧。這種手法主要包括四大類型:音階、琶音、顫音、沒有統一模式的重復音和其他單音編成。八度技巧是指將兩個距離為8 個琴鍵的音運用掌關節的支撐一并彈奏。和弦技巧是指運用兩個或以上互為音程關系的音符或齊奏或琶音的彈奏方式。其他具體形態的技巧包括單手雙三度、八度的分解、和弦分解等方法,都是基于前三種技巧進行難度上的提升。
在練習鋼琴基本技巧時,需要注意手型是否正確。下鍵時,要將手型想象成一道拱橋,手指微微彎曲,明確觸鍵的地方在指尖位置。觸鍵時關節發力,手腕與手臂放松,除觸鍵的手指外,其他手指需在保持放松的同時輕輕上抬,為下一個音的彈奏作準備。切記運用正確且放松的姿勢進行基礎技巧訓練。如果練習時盲目運用手腕、手臂,日復一日將會產生不良后果:一是手腕、手臂酸澀無力,導致連續彈奏困難,個別嚴重者甚至會傷及手腕,從而引發所謂的“職業病”;二是形成惡性循環,即借助手腕和手臂,由于手指無力,再加上手腕和手臂的幫助,手指就形成了依賴手腕和手臂的習慣,導致沒有正確練習手指的力量。因此,在基本功練習中,演奏者要從小養成用手指主動觸鍵的方法,擺脫對手腕、手臂的借助。彈奏時需要實現在沒有外力幫助下,手指能夠自行活動,并時刻提醒自己約束手腕、小臂的強烈抖動,使手指逐漸獨立,以演奏出更好的音響效果。
演奏者彈奏曲目時,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演奏技巧外,還需要了解作曲家的創作背景,正確分析譜面信息。在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后,結合自身理解,繼續進行二次創作,如此才能進行合乎樂曲的情感處理。因此,筆者將情感表達分為三個模塊進行闡述:創作背景、曲譜分析、二次創作。其中,前兩者是情感表達的必要前提,而“二次創造”則是演奏者表現自身理解的必要階段。
當演奏者接觸一首全新的鋼琴作品時,要想將其內涵及情緒風格完美地詮釋出來,需要深入了解作品,讀懂作者的風格和創作意圖。如果想表現作品的音樂價值,以下幾點作品分析尤為重要:
第一,對作品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優秀的音樂作品總是將作曲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了解作品的民族特性。許多音樂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第三,了解作者的創作個性。作曲家因生活的時代、環境、素養、經驗以及藝術趣味的差異而在創作個性上表現得千差萬別。
以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中的第8 首練習曲為例,演奏者需要對拉赫瑪尼諾夫本人的生平事跡以及所處的時代風格有所了解。彼時,拉赫瑪尼諾夫正處于俄國革命民主主義運動時期,那是一個動蕩不安、充滿斗爭與黑暗的時代,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要演奏出時代的掙扎與悲痛。其次,要結合蘇聯本身的民族性格進行理解,包括抗爭性和民族團結性。最后,還需要聽賞其創作的其他作品,了解拉赫馬尼諾夫的創作風格、慣用的和聲語匯等。
當提及正確分析樂譜的時候,不少學習者認為其僅僅局限于音符的準確性。而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直接影響音樂認知、處理和表現音樂風格的重要標記。首先,音樂術語是譜面上我們需要了解的,包含了音樂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的性質、速度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術語提示著演奏者對于整首作品的風格把握。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具體力度的標注。再者,速度的不同變化也是正確分析樂譜的關鍵,如放松(Allargando)、減緩(Calando)、加快(Accelerando)、逐漸加快(Stringendo)等等,不同的速度變化對音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肖邦黑鍵練習曲》這首曲子的音樂表情符號無處不在,肖邦對每一樂段的表情術語運用自如,如brillante(輝煌的、華麗的)、legato(連貫彈奏)、Vivace(活潑的),正是有了這些表情術語的支撐,整首練習曲的風格才得以顯現出來。不同的強弱對比、連綿起伏的細膩音色使整首練習曲的旋律色彩更加鮮明。所以對于任何一首樂曲中的力度符號、表情術語,演奏者要仔細研究,盡可能地掌握理解,仔細聆聽并感受音色,才能將每一首樂曲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在了解作品的基礎內容后,演奏者們需要熟悉音樂旋律,并結合自身感受進行二次創造,其中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最能反映音樂的精髓。我們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歌,才能讓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演奏音樂就像歌唱一般。其次,要學習相應的觸鍵方法,熟練掌握各種彈奏技巧,感受音樂和彈奏音樂是并駕齊驅的。每首樂曲都有對應的風格特征,有的明亮歡快,有的黯淡悲傷,有的寓意深遠,這就需要演奏者學會運用不同的觸鍵手法和彈奏技巧,方可奏得歌唱性的音樂。例如《李斯特b 小調第二敘事曲》開頭旋律有一條長連線,其表現的形象是風浪的暗涌和翻滾,這就需要演奏者將其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斷開成很多個樂句。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如果沒有情感的流露,而僅僅是演奏技巧,就很難彈出每首曲子所需要的音色,也很難把音樂的內在情感表達出來。中央音樂學院特聘教授黃若愚曾說:“我們要彈的是音樂,而不是音。”因此,鋼琴演奏者需要在日常中學會運用情感表達方法,詮釋出作品的深刻內涵。
情感表現是演奏技巧的最終目的。演奏者練習技巧是為了將作品的情感更好地詮釋出來。杰出鋼琴家的情感傳達不僅在于對樂譜的熟悉,更在于演奏者的音樂美學素養。誠然,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有其音樂價值,例如很多名家的鋼琴曲,后人在借鑒時不僅可以從音樂性角度進行賞析,還可以從它的文學性、美學性、哲學性等角度進行賞析。可見,想要將情感傳達進聽眾內心深處需要有較高的音樂美學素養,從方方面面對作品進行鑒賞和理解,以感性的角度不斷探索深挖,以理性的角度合理分析。例如,我們聽肖邦的瑪祖卡可以感受到這位細膩詩人的一系列豐富的情感變化;聽莫扎特的歌劇能夠了解溫情背后的世態炎涼;聽貝多芬的交響曲才知那為了人類解放而不惜自我犧牲的人物精神。鋼琴作品的演奏并不僅僅在于彈奏音符或演奏一段旋律,而是要加入演奏者本身對作品的理解。莎士比亞曾說:“一百個讀者眼里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鋼琴作品也是一樣的,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詮釋,感覺也不盡相同。所以,通向情感共鳴的階梯可以提升演奏者對鋼琴作品的詮釋能力,將音樂中的愛與能量帶給聽眾。由此可見,感情的傳達又反作用于技巧的發揮,而音樂美學素養的提高則有利于情感的豐富。
技巧本身存在著對于技術高超與否的既定標準,然而情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通過模仿與感悟進行再現的。有的選手認為技巧是需要不斷積累才能得到的,而感情是不需要的,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技巧是彈琴的載體,情感是彈琴之魂。情感的表達隨著人們的經歷而不斷豐富變化,演奏者只有了解作品的背景與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并充分融會貫通,才能夠在演奏時很好地調動和表達。然而,很多時候演奏者的情感表達不僅僅在于深入作品,也在于想象和模仿以及學習別人的經驗。想象和模仿也是以現實為基礎的,演奏者在積累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用耳朵去辨別每個音觸鍵的深淺,用耳朵去感受作曲家所表達的音樂情緒,以此獲得更多維的情感體驗。目前,許多演奏者只注重自身的技巧與音樂知識的提高,而不關注樂感的表達與向觀眾傳遞的音樂思想,這不僅使演奏者如一臺機器般機械固化地演奏,而且阻礙了演奏者自身音樂素養的提高。演奏者要轉變認識,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情感的抒發,這樣在演奏不同作品時,我們才能感悟其中的真正內涵并進行相對應的情緒表達。
演奏者應該在演奏音樂時結合生活的所感所悟,將人生的起起落落表達出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表達的音樂也不盡相同,這就關乎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質量。比如學習肖邦的《G 小調敘事曲》時,首先我們要明確創作者創作音樂的背景以及創作過程中的情感,然后將譜面上的音符、音樂術語轉換成自己理解的情緒,充分了解其中的音樂奧秘。演奏者在進行情感與技巧的結合過程中,把握感情調動的分寸也至關重要。如果演奏者無法做到收放自如,將很容易影響整個鋼琴曲的演奏,因此演奏者需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模擬上臺的感覺,通過反復練習,感受每次觸鍵時音色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感表達。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者需要把握技巧與情感表達的深刻內涵,技巧和感情是相互補充、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將技巧與情感表達協調統一,才能使觀眾產生深刻的共鳴。與此同時,演奏者在日常練習中,要在不斷練習基本功的基礎上模仿不同優秀鋼琴家的情感表達方式,方能實現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