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琴 宋書寒
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具有思想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同時由于這一群體并不具備足夠的社會經驗,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誤導,因此高校將思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顯得尤為必要。由李娟所著的《全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研究》一書,以新媒體時代為背景,提出借助新媒體技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
高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除了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要確保大學生成才,高校就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書一共有五個章節,內容全面、邏輯嚴謹。首先,作者立足當前社會背景,對“全媒體”這一關鍵概念進行解讀,并強調與全媒體技術融合發展是當前思政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高校思政教育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其次,本書立足現狀,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現狀進行分析,以點帶面,找出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存問題,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瞄準方向。最后,本書的結尾處內容則是著眼實踐,強調將新媒體技術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過程當中,從而帶動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從整體來看,本書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參考路徑。
解讀相關概念,開展大學生思政理論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如今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已是大勢所趨。思政教育工作不僅包含對學生的政治理論講授,還包括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正確引導,這對于提高學生民族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作者提出,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是培養人才需要具備的關鍵要素,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單位,必須要開展適時、適宜的思政教育工作。
結合思政教育現狀,剖析高校思政教育現存問題。為了對當前我國思政教育的現狀形成準確認知,本書作者對國內多所高校展開的思政教育實踐進行了調查和分析。通過調研發現,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之下,不少高校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建立起了思政教育的平臺,但在具體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諸如,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許多高校未能很好地借助全媒體平臺為思政教育賦能。全媒體平臺并不是多類媒體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實現“1+1>2”的優勢互補融合效果。在全媒體背景下,各個高校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和升級,充分形成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和水平。
立足全媒體發展背景,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社會成員的個人意識得到了空前覺醒,教學內容泛化已經難以適用當下的學生教育工作。針對此問題,本書作者提出思政教育精細化的理念,強調要根據具體的專業、不同的學生來進行精細化的思政教育。作者強調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作品中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另外,當前不少高校的全媒體矩陣已經建成,高校要善用全媒體平臺進行思政教育。教師可以借鑒“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經驗,把思政課堂的主角變為學生,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共享文化”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高校也可以在“共享文化”的東風之下,借助互聯網技術,豐富思政課堂的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
當今世界,文化交流、思想碰撞越來越頻繁和普遍,但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辨別能力有限,很容易被錯誤思想左右。在此背景下,各個高校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活動十分必要也十分關鍵。然而,在技術的加持下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技術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與時俱進。本書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展開,結合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參考路徑。
作者單位 吳煥琴 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宋書寒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