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清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小學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數學課堂應體現出數學教育與數學科學的現代教學觀念,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數學新課程的推進下,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構建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應有張有弛,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集中。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新舊知識以及難易程度的變化等原因,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時往會出現起伏的現象。學習成功時,情緒高昂,而一旦遇到挫折,情緒就會低落。學生情緒激昂時,教師要冷靜對待,提醒學生注意知識的難點和細節,學生情緒低落時,教師要注意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努力喚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教師授課時的眼神要親切,態度應熱情。同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要主次有別,層次分明,教學節奏要快慢得當。
二、讓學生在成功的激勵中自信學習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們總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許,當他們正確回答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或解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目,都會從心底下升起一股興奮感。小學生如果在數學學習中經常獲得成功,就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如果經常失敗,那么他可能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滿足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形象直觀,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實物、繪畫、電教、多媒體等手段來渲染氣氛,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形象型教學,有助于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圓錐的認識和體積”時,可采用自然課中的實驗法,分小組讓學生用圓錐容器裝滿黃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中,從中得出兩者間體積的關系。還有教學“克、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生預先稱量自己的體重,然后在課堂中說出來,讓學生互相抱一抱,感受有多重,從而理解“千克”。這種方法符合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征,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了新知識,嚴肅中不乏輕松愉悅,緊張之下充滿熱情。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快樂和諧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