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傳統文化對于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修養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將傳統文化思想滲透課堂各個方面,進而促進學生德行品質以及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滲透“以人為本”傳統文化思想,健全課堂安全機制
為了將傳統文化教育和小學體育更好地融合,教師要學會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滲透于日常教學中。首先,傳統文化教育中一直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一教育理念源自孟子,其強調個體生命的價值。根據這一傳統文化思想,教師可以對體育課程教育內容開展規范性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樹立生命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在體育運動訓練中,教師要確保訓練強度適中,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運動量從少到多,這種有效的遞進式訓練可以有利保證小學生更好地適應訓練強度,進而減少意外損傷出現的情況,確保學生的安全,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強對體育課活動過程的安全監督,確保每一位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方法。另外,教師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進行合理的運動量和運動內容安排。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男女生的體能和運動天賦存在差距,教師可以讓男女進行分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練習,這可以保證訓練強度適合不同學生,也能有效保證教學效果。
二、強化體育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突出傳統文化思想
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強調“德”“學”的統一,為此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突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德育滲透。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建小組,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這樣可以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小組內成員在技能、性格上應當互補,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落實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理念。在此小組學習模式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水平,還能讓學生體驗集體合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在運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團隊之間的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榮譽感。
三、引入傳統文化體育項目,增強愛國意識以及運動熱情
為了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中更為有效地引入傳統文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引入相應的傳統文化項目,讓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根據目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武術這一傳統文化體育項目引入課程中。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中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了解武術這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另外,在開始武術教學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學習武術禮節當中所蘊藏的傳統文化,如抱拳這一動作實際上是團結的表現,而拇指向內則有表示低調做人的含義,通過武術禮儀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思想,將其熟記于心。教師還可以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科普關于武術的知識,如講述一代宗師黃飛鴻的習武過程以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學習黃飛鴻頑強不屈的意志。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讓學生帶著更加強烈的熱情投入到體育課堂學習中。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要想構建更為高效的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應當在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引入傳統文化,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的方方面面。在此教學策略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品質和精神,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思想品質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