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浩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資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品味、吸收和借鑒,從而能提高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鑒賞及感悟能力。
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營造自主閱讀的氛圍
要想學生博覽群書,就要千方百計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生才會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望。教師可以以單元為板塊,搭建課外閱讀的平臺,根據單元主題推薦同一主題或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學習了《爸爸的花兒落了》,向學生推薦《城南舊事》;學習了《綠色的蟈蟈》,向學生推薦《昆蟲記》;學習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向學生推薦《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這種有效的途徑,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給學生獨立閱讀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深刻理解、自由表達,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的構建與運用”。
二、指導方法,培養(yǎng)習慣
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應僅停留在理解性閱讀的層面,要提高閱讀能力的層次,要向著鑒賞性閱讀、批判性閱讀。首先,上好閱讀指導課。八年級第一學期我們規(guī)定每周六晚自習是課外閱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課外讀物,在閱讀中,做好讀書筆記,包括批注、圈點勾畫、摘記妙佳句等,或是寫閱讀心得,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學生會產生更深邃、更新穎、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日定期舉辦課外閱讀筆記檢查、交流、展覽,做出講評,同學們可以取長補短,逐漸養(yǎng)成勤閱讀、勤動筆、勤思考的好習慣。
三、讀經典提升素養(yǎng)
經典誦讀涉及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有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涵養(yǎng)品質。經典所給予學生的情感、語感、素養(yǎng)的提升,是快餐閱讀、碎片化的閱讀不能相比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既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與鑒賞,又是對我們五千年瑰麗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師要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控、運用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