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李晨
摘? 要:該文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主要內容,結合衛生類高職院校醫學英語課程一線教師教學改革實踐和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從課程的定位目標、教學具體策略、教學設計實施、教學評價方法以及師生發展等方面介紹醫學英語教學一線落實新課標的具體情況,并提出反思,旨在為衛生類高職院校醫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校本化實踐經驗和思考。
關鍵詞:新課標;醫學英語;課程思政;衛生類專科院校;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189-04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2021 Edition)", sorted out the achievements front-line teachers of Medical English courses made in terms of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eaching was guid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rom its objectives,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aiming to provide school-base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dical English courses.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Medical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2021年4月《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的發布為高職英語的教學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也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課程思政的落實指明了方向和途徑。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面臨“最后一公里”的困局,在政策落實與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仍有一些困惑和值得探討的內容。因此,本文將以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為綱領,從《課標》的視角,對高職院校醫學英語課程一線教師學習貫徹文件精神和教學改革實踐情況進行梳理,旨在為衛生類高職院校醫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校本化實踐經驗和教學研討參考。
一? “新課標”視角下醫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一)? 課程目標與定位
醫學英語是江蘇護理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屬于職業提升英語課程,針對護理專業群學生開設,第三學期開設,共32課時,2學分。醫學英語課程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在完成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以學生未來崗位護理工作中真實的工作任務為主線,創設情境使學生涉外職場溝通中悟文化,對外交流中促理解,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護理崗位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以隱性的方式融入青年學子的生活中,既能賦予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鮮活的生命力,又能豐富英語課程本身的內涵[3]。
(二)? 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
1? 靈活運用教學策略,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滿足育人的要求,容易導致學生缺乏探究更加深層次文化內涵的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更加重視文化的深層結構、深層文化的差異。不僅僅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還需加強對目的語深層文化探析。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中的“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實踐來學習,將文化認知巧妙地灌輸給學生,春風化雨,自然而然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世界觀,辨析西方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在課堂教學中,課程內容不僅包括英語語言知識文化,更加注重中國文化的世界表達。其中主題類別包括職業與個人、職業與社會、職業與環境三個方面,每個方面包含不同話題,如求職應聘、職場禮儀、企業文化、商務接待、中國智造、反饋處理、職業精神、職業理想、職場環境和綠色發展等,所選用的素材也盡顯“中國特色”,涉及華為、福耀、吉利、中國進口博覽會及新冠疫苗生產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產出導向法、任務驅動法、微課程教學法等教學策略,搭建語言溝通技能操練顯性知識技能與隱性思維品行的橋梁,既基于章節內容又能超脫其羈絆,開展結合實際職業場景和個人需求的思辨訓練,在語言技能培養中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科核心素養的熏陶[4]。
2? 巧妙結合身邊案例,語言學習與思政教育相融合
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和學生專業、身邊的事例相結合,如在講英雄主題時,選取了外媒報道鐘南山榮獲共和國勛章的聽力材料,既讓學生學習了地道的詞匯表達,同時學習專業榜樣;接著提問鐘南山院士在同學們這個年紀時在干什么,讓學生通過口語辯論英雄和普通人的區別,明白自己也可以通過努力成為英雄,激發學生尋找身邊杰出校友故事,用英語講出抗疫英雄故事。這個案例設計按照why-who-what-how,從習近平總書記對英雄的論述得出為什么要談論英雄,從鐘南山、南丁格爾等榜樣身上明白誰是英雄,英雄具有哪些品質,最后再通過辯論和講述身邊杰出校友抗疫故事明白如何成為英雄。本教學設計以“崇尚英雄”為主線,結合抗疫英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作為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自豪感,意識到身上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同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同時結合我校特色文化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護愛生命”的校訓以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學風,從學生所熟知的生活與專業的素材(疫情)出發,指引學生的就業觀,并引發思考: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如何關懷病人。
3? 創設真實情境,對崗對標重構教學內容
以新課標中第二模塊“社區護理”中的第一專題“預防接種”教學設計為例,筆者結合學生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備增進公共健康的職業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教師通過幫助外籍人士接種疫苗這一真實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通知接種、接種須知、關注前沿、健康宣教、倡議接種和演練接種六個子任務,對聽說、閱讀、寫作和綜合應用語言能力展開訓練,自然融入思政元素“醫者六心”——細心、耐心、信心、關心、博愛之心和責任心。師生完成一系列基于真實情境的語言溝通任務,如涉外職場溝通感悟護理文化,講述中國疫苗故事加深國家認同,倡議全球共同抗疫促進國際理解。
課程思政“精準滴灌”課堂教學全過程。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學生在完成語言任務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感受做好疫苗接種通知工作的細心、踐行疫苗接種流程的耐心、對中國疫苗的信心、健康宣教對外籍人士的關心、一視同仁對待外籍人士的博愛之心以及對促進全社會健康的責任心。以通知接種疫苗任務為例,學生在課前通知時,只說明了身份、打電話意圖、接種時間和地點以及須攜帶護照。在課后,學生在電話通知時,加入了接種人姓名、疫苗種類、著裝和飲食的注意事項、藥物過敏、接種操作流程和倡議,“細心”思政元素內化于心,外化于言。只有通過真實的情境模擬,才能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學會獨立思考,獲得能力提升和實現成長。因此,針對思政融入“大而空”的弊病,思政教育和語言學習兩張皮的痛點,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針對語言學習目標創設真實情境,重構教學內容有機融入思政元素,言為心聲,完成語言任務同時完成價值塑造于育人任務,實現思政融合的有機性。
4? 把握系統原則,課程思政內容化整為零
教學內容設計要把握好系統性原則,觀照內容的連續性和銜接性[5]。要從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頂層設計開始,確立好課程、模塊、單元、課時課程思政的主題,把主題的政治性放在首位[6]。具體課程思政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育部《課標》,對照我校《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具有良好的雙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目標以及《醫護英語課程標準》具體實施情況,結合護理職業崗位,架構出三個模塊(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保健)7個專題(掛號、住院、急救、預防接種、慢病管理、中醫康復和健康宣教)的模塊化英語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有機融入了新時代職業精神,醫者仁心的思政元素基因式嵌入鮮活的語料資源中,師生共同開發的視頻、微課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個性化需求。
(三)? 教學評價
1? 設計合理考核方式,形成科學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與激勵機制健全與否關系到課程思政的推行效果。在醫學英語課程成績評定中,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思政”方面的評價包括其中,將量化客觀評價與主觀質性評價相結合,采用過程評價、動態評價和綜合結果評價等一系列的方式和科學系統易操作的評價指標,充分全面反饋教學情況,還要提高對課堂育人效果的評價比重。此外還引入了 “雙向評估”,通過問卷、課堂觀察、訪談等方式考察學生對教師實施課程思政認可情況,反測課程思政育人實效。我們還制定實施課程思政的考核細則與評價制度,如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教師評聘考核機制與表彰機制等,通過科學的評估與激勵機制,加強課程思政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建設。
2? 實施多元評價,精準及時反饋,達成科學育人效果
采用多元評價體系,評價主體四維一體(教師、學生、同伴和平臺)。通過多維度、多方法的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實現評價過程化、數據化、全面化和精準化。操練職場應用英語時,可以采用行業人員或溝通對象對職業服務滿意度調查和學生學習感受問卷對學生職業素養進行定性評價,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對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掌握進行測評定量分析。線上+線下,課上+課后,定性+定量,個人+小組以及即時+延時等多組合,多維度評價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效有正確的認知,也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規劃,運用學習策略,檢測學習效果,從而完成價值引領,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 教師發展
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教師在準備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精心嵌入思政元素,春風化雨育人同時,自己必然受到熏陶和洗禮。正己者正人,育人者育心,要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根據《課標》要求和課程建設的要求,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加強學習和集體備課,尋找和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合,思政融入點和英語語言教學內容要如鹽入水。醫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要積極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療健康職業精神,在鮮活的語料資源中有機融合思政元素,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真實的工作任務和項目激發學習者用英語傳播中國傳統健康文化,感悟和踐行新時代醫療健康職業精神。還應根據自己所任課班級學生的專業、英語基礎、興趣愛好等挖掘適合學生成長的思政點,把思政內容巧妙地滲透到學生的關注點中。要抓準滲透時機,掌握滲透的實時性和適度性,既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又不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要使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成長產生正面引導,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我修養[7]。教師只有不斷豐富精神世界,提升專業水平,才能真正開展好課程思政建設,實現教學相長。
二? “新課標”視角下醫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反思
(一)? 進一步健全思政育人目標體系
從高職教育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出發,結合專業、課程和課堂教學實際,分層分類構建專業、課程和課堂教學思政教育目標體系,對接同學段思政理論課程內容的目標要求,有效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而行,聚合思政育人合力。
(二)? 進一步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切性
“新課標”中反復強調職業特色,職場通用英語為基礎,實現職場涉外溝通目標。在現實教學中,英語老師往往受到專業限制,缺乏對學生未來崗位的直接了解。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將積極邀請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師、涉外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鼓勵學生參與到特色教學資源庫包建設中來,以便于課堂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和崗位需求,保持教學資源的時效性、職業性與實用性。
(三)? 課后拓展內容可進一步優化
目前開展的醫學英語課程建設對課后拓展內容也有一定考慮安排,但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指導建議還不夠細致具體,相關表述比較籠統,對于學生自主能力學習能力提升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幫助不大。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個性化設計讀書研討、實踐調研建議方案,引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達成課標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完善。
(四)? 進一步全方位營建樂學智慧課堂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參與式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促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學習品質。將進一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更多的游戲式、參與式課堂活動,利用線上線下平臺將參與式活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打破空間限制,形成一貫性的語言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全方位能力提升。
(五)? 進一步對接職場,提升職業核心素養
以職場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使英語語言教學目標充分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通過項目任務的分解,巧妙地將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融入教學任務中。綜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從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構建立體的單元教學目標,創設典型職場活動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并獲取工作過程知識,學生融于情境,英語核心素養得到提高,實現教學目標。
三? 結束語
本文重點介紹和梳理了在《課標》指導下,筆者所在學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和一些思考。《課標》頒布時間不長,加上筆者水平有限,對《課標》的理解到實施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課標》作為專科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立德樹人”教學宗旨的實施標準,一線教師肯定是邊學習、邊實踐、邊教研,在教學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教學教研基礎上開展更好的實踐過程。希望筆者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能為同類院校高職專科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絲借鑒。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 37.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常紅梅.《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課程實施部分解讀[J].中國外語,2021(5):16-20.
[4] 李霄翔,韓寒,韓茂源.《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的學業質量研究[J].中國外語,2021(5):21-25.
[5] 向明友.基于《大學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外語界,2022(3):20-27.
[6] 梅賜琪.遵循三大規律的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模式創新——以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課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99-104.
[7] 文秋芳,張虹.《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闡釋——研制背景、過程與特色[J].中國外語,20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