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 方宇 張繼民 張海峰
摘要高校科普教育基地是科普工作的主要陣地,是科普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媒介。文章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普教育基地為例,闡述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社會效益功能和平臺服務功能,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的傳播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式,表明加強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青少年;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2.007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1]。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決定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而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方向,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國家的前途息息相關[2-3]。科普教育是科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激發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4-5]。發揮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的優勢,對青少年群體進行科普教育,在提供高質量科普資源的同時,實現各類科普資源共享,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6-7]。本文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普教育基地為例,對基地的功能、傳播作用、科普途徑和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其對培養和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所起的作用。
1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
1.1科普教育功能
科普教育是指對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技成果等進行社會普及性的教育[8]。加強科普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社會整體的科學文化素質,符合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發展方向。作為學校教育重要補充的科普教育,在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9]。
科普教育基地是一種利用全新理念推廣科普教育的實現形式,是普及科普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10]。通過科普教育,使得科技知識走向并貼近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讓青少年更加了解科學,提高科學素養,促進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也更有利于科普教育的發展。
1.2社會效益功能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機構,其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將學校資源與全社會共享,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前提下,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宣傳科學思想,促進科普工作大眾化、常態化、可推廣化,進而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科學文化素質。
科普教育基地可以促進科研成果的推廣,為科研項目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在充實科普教育基地內涵的同時,吸引非專業人士的參觀,促進前沿專業科普知識的普及。非專業人士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為科技創新提供新穎的建議,提升科研成果的質量,從而得到更好的社會效益。
1.3平臺服務功能
高校的科普教育基地通過科普活動為學校教育提供支持,可以輔助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11],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平臺服務。作為高等教育機構,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匯聚大量的科技人才,了解多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有義務有責任為科普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擁有圖書館、實驗室、網絡平臺等多種資源非常適合科普教育。學校共設有12個科普教育活動點用以接待社會各階層人士參觀體驗。學校專任教師在經過培訓后,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便可成為合格的科普工作人員,通過科普活動、科普講座等形式,服務并滿足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提高青少年整體科學素養。
2科普教育基地的傳播作用
作為全國首批建立的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普教育基地對于上海市科普公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傳播作用。基地充分發揮機械、汽車、航空、軌道、電子、藝術等專業學科的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易懂、易傳播的優質科普教育資源,通過持續有效的基地科普資源內涵建設,讓科普真正貼近市民生活,服務市民生活。基地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傳播能力顯著上升。通過競賽、培訓、講座、夏令營等形式的科普活動,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提升其創新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
3科普教育基地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式
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主要從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教育團隊培育和自身內涵建設三方面展開,如圖1所示。一方面高校擁有非常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通過資源整合為科普教育基地所用,將其融入科普教育當中,從而起到很好的科普效果。另一方面高校的科技教育團隊可以提供科普專家、科技成果等資源,促進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同時科普教育基地為科技教育團隊提供展示的平臺,擴大團隊的影響力。科普教育基地通過形式豐富、內容充實的活動,加強自身的內涵建設,把青少年群體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找到合適的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式。
3.1科技資源共享
高校科技資源通過整合和共享,為科普教育基地提供平臺,是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載體,主要體現在科技體驗、理論研究和創新支持三個方面:
①科學技術體驗平臺。科普教育基地可以開展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為青少年科技體驗搭建平臺。科普教育基地篩選并開放適合于開展動手體驗的實驗室資源,青少年走進實驗室,感受科技魅力,激發探究興趣,是提升青少年創新能力水平的有效措施[12]。
②科普教育研究平臺。科普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有必要進行關于科普教育方法與實踐的研究和探討,科技資源共享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理論研究環境和條件。理論研究成果可以指導科普教育活動,提升科普教育水平,促進青少年創新能力的提升。
③科技創新展示平臺為科普教育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支持,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想法的實現,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鼓勵青少年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并提供場地、資金等支持。高校教師作為科普專家進行科普講座,有利于擴大高校科技教育的覆蓋面。
3.2科技教育團隊培育
科普教育基地為高校科技教育團隊的發展提供平臺,促進科技教育團隊不斷壯大。同時,科技教育團隊的建設可以有力地支撐科普教育基地的發展,有效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
①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培養多學科、多層次的科普教育專家團隊,提高科普隊伍整體水平。依托專家團隊,開展不同專業的科普教育工作,包括科普實物的設計與制作、科普劇和科普動漫的創作、科普活動的策劃與實施等,通過不同形式的科普實踐,培養和鍛煉團隊教師,提升團隊整體素質。
②打造科普理論研究隊伍。科普就是將科學技術大眾化的傳播過程,同時賦予科學技術全新的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轉化傳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技術工作,需要科普工作者進行開創性探討,在科普方法、技巧和實踐等方面深入挖掘規律性,從而在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形成科普教育專業傳播團隊。發展固定的科普工作者團隊,以老帶新的方式發展并建設團隊,科普工作者通過開展實踐鍛煉和培訓學習,有效地提高科普服務水平。通過科普活動、科普講座等開展科普教育,使青少年提升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3.3科普教育基地內涵建設
科普教育基地內涵建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面向青少年開展科普教育,充分發揮高校科普資源,增強基地科普服務能力,提高科普的實際效果,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具體實施的途徑與方式如下:
①舉辦科學技術展覽,展示高校各個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讓青少年了解科學技術前沿知識,并營造良好的愛科學、愛創新的氛圍,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科學素質,培養科技創新的意識。
②充分挖掘學校的科技教育資源,開發針對青少年的課外科普教育課程,以“專家講座”“科技講堂”“科普公益課”等形式為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在豐富青少年課余生活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展。
③科普教育基地與學校資源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教學和科研的優勢,通過自擬科普項目,開展一系列科學技術探究活動,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青少年的創新能力。
④利用暑假時間,組織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夏令營,豐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通過數天沉浸式體驗的研習生活,拓寬青少年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樹立并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
⑤科普教育基地與中小學緊密合作,開展具有特色的專題活動,如“六一嘉年華”“我愛小發明”等,為青少年提供感興趣的、可互動的科普活動,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
⑥定期開展“校園科普參觀”,讓青少年走進高校校園,感受校園生活,參觀并體驗特色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等,讓青少年親身感受高校的氛圍,接觸科學技術知識,激發其科學興趣,培養科研創新精神。
⑦除了科普論壇、科普書籍等傳統的科普手段外,借助視頻平臺、微博、科普公眾號、網絡課堂等新媒體平臺,利用網絡數據資源促進科普知識的多樣化,使科普教育更加便捷,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科學素養。
4結語
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發揮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的優勢,整合科技資源和教育團隊資源,對青少年群體進行科普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基金項目:上海市松江區科普項目(SJKPH2202)。
參考文獻
[1]朱彥紅.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健康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傳播,2019,11(22):192-193.
[2]楊皓,邢彥鋒.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20(2): 46-47.
[3]顧紅平.基于高校資源助力青少年科普及科技創新能力培育[J].文學教育(下),2019(2): 72-73.
[4]楊皓,方宇,鄭凌鶯,等.青少年科普教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科技視界,2021(34): 41-42.
[5]程靜.創新能力培養從青少年抓起[J].北京觀察,2018(3):28-29.
[6]龔明霞.發揮科普基地優勢推進創新人才后備力量培育[J].科技與創新, 2019(4):49,53.
[7]劉敢新.基于高校科技資源共享的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4,26(2):133-136.
[8]吳晶平.高校青年學生的科普教育工作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 2019(21):11-12.
[9]田瑩慧.科普場館培養青少年創新人才的探索實踐[J].天津科技, 2023,50(1):30-33.
[10]陳佳,李娜.科普基地傳播能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0,37(22):24-27.
[11]覃朝玲,徐小利.科普基地的功能與作用綜述[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9):241-242.
[12]金花,胡敏.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8(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