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摘要: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方向具有耦合性。社會工作是一門以利他主義為價值理念,堅持助人自助,并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他人和社會解決困難的專業方法,而農村社區治理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至關重要的部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關于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社區治理的各方面研究已經深度展開,因此,文章從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可行性出發,進一步分析了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和面臨的困境,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同時,文中對社會工作介入和助力鄉村振興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以期為今后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務探索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社會工作;社區治理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7-003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C916? ? ? ? 文章標識碼:A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推進農村社區治理的建設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通過社會工作協助村民參與到農村社區治理中,并以此來進一步促進鄉村的發展,也符合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文章通過對當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社區治理的可行性、路徑、困境等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對提出對策,以期助力我國未來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
1? ?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可行性
1.1? ?政府政策支持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政府出臺了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政策,在國家的支持下社會工作逐步參與到農村社區治理中。例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深化農村社會工作服務”“組織引導社會工作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1]。高尚娟(2021)[2]指出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不僅使社會組織積累了工作經驗,也在工作實踐中提升了社會組織的專業性,給社會工作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參與的直接外在動力。
1.2? ?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推進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
一是社會工作所秉持的利他主義的價值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能夠為需要幫助的人們或者社區事務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幫助和服務。李耀芹、曾曉琴(2021)[3]認為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目標與鄉村振興所要實現的任務目標具有內在的聯系,鄉村振興的任務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城鄉之間的融合、縮小差距、推動社會公平發展、實現社會進步。二是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是要實現助人自助,深度挖掘服務對象的潛能,促進人與環境的適應,推動農村社區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的指引下,社會工作者參與到農村社區的的實際生產生活中,為社區及村民解決遇到的困難,培育并激發社區和村民的發展潛能,強調和尊重服務對象的獨特性和特殊性,以多樣化的服務來進行工作[4]。三是社會工作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更加表明了其在農村社區治理中相信和發揮每個村民的潛力,推動農村社區的整體發展,在一定范圍內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5]。社會工作利他主義的價值觀、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村民及農村社區發展的目標在內涵上是有很大聯系的,同時將二者聯系起來朝著為村民服務的目標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進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
1.3? ?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助力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
社會工作是具有自己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一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具備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受過專業的社會工作實踐訓練、秉持專業價值理念[6],在此基礎上,社會工作者采取不同的農村社區工作模式在農村社區治理的過程中開展社區服務,服務于農村社區中有不同需要的領域。
2? ?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2.1? ?社會工作組織進入農村社區服務
社會工作組織在農村社區治理當中具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專業的助人技巧、科學的理論方法等都是其進入農村社區服務的優勢之處所在。俞泓鏞(2021)[7]認為社會工作組織參與到農村社區的治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以更好地解決和滿足人們關于社區經濟、社區政治、社區衛生環境以及社區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和需求的。而社會工作組織在進入到農村社區之后,能夠親身接觸和了解社區村民的問題和需要,依據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農村社區有效解決村民的困難,在政府和農村社區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同時還能協助政府在農村社區中提供各種公共服務,彌補政府在此方面的不足。
2.2? ?社會工作者駐村工作
社會工作者長期待在農村社區工作能夠更加貼近農村社區村民的日常生活 ,會更加清楚和了解村民的需求,不僅能夠提供村民所需的服務,而且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到我國農村的現狀,在實踐探索之中,依據本土具體情況更新和優化當前的社會工作理論知識和方法,積累更多的經驗來促進社會工作的本土化建設。李偉(2019)[8]認為社會工作者“零距離”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當中,長期駐扎在鄉村振興的基層一線,與農村社區的村民們同吃同住,一起勞動,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這樣就能夠“零距離”地為村民們提供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
2.3? ?以資源獲取者角色參與服務提供
農村社區相較于城市社區來說,其所能獲得的外界資源處于匱乏狀態,尤其是對于一些中西部地區的農村來說。而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承擔著的資源獲取者的角色,在有需要時社會工作者會為服務對象聯絡來自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其它社會機構和社會人士以尋求資源幫助。何雪松(2021)[9]提出由于鄉村振興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社會工作在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過程中要承擔起農村資源輸送的任務,利用社會資源網絡鏈接外界的各種資源,從外界各主體中獲得資源來幫助解決當前農村社區治理中的難題,以及提供農村社區發展所缺少的資源。從城市向農村輸送資源在促進區域間發展的平衡之外,還能夠為推動城鄉融合做出貢獻。
2.4? ?社會工作者組建農村社區組織參與社區服務
社區事務單靠個人的力量很難持續、完整的完成,若是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在本社區內組建起農村社區組織,利用社區村民來完成本社區內的社區治理等事務,讓他們親自參與到本村未來的發展中,不僅很好利用了社區所擁有的人力資源,還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鄉村振興是為了村民,要讓村民在農村社區事務的決策中做主,一切服務于村民的利益,以組織為基礎促進村民社區事務參與度[10]。讓村民的話語權在生活中得到體現,充分尊重和踐行案主自決原則,社會工作者通過培訓加強村民的活動能力,發掘他們的潛能,讓村民參與治理社區,讓他們在社區中發揮自身的主人翁意識。
3? ?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困境
3.1? ?社區文明風貌治理成效不高
村民之間時有摩擦,更甚者打罵報復之后斷絕往來,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同時,在農村很多人依然保留過去的一些老習慣,不良社會風氣嚴重,例如,封建迷信、酒席隨意辦、人情往來花費過高等一系列不良社會風氣時有發生發生[11]。受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當今的農村與以往不同,村民之間的交往不似以前熱絡,在年輕人都涌入城市時,優秀文化難以繼承和發展,而新的創新文化也沒人帶向農村,至此,一些庸俗文化反而在農村社區蔓延開來[12]。在當前的社會中農村社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但卻在家庭養老、道德發展等社區治理的問題中無法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無法做到改善農村社區的精神文明風貌。
3.2? ?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主體單一
鄉村振興的基礎之一是有高效的鄉村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是促進基層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村“兩委”作為基層一線的管理主體,事務繁雜,導致在社區的治理上不能劃出時間快速完成。在這單一的治理主體之下,決策權過于集中,很少能真正參考社區群眾的意見,導致社區治理成效不盡人意。但同時由于農民自身的知識素質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很難在沒有社會支持的情況下獨自參與到社區的治理和管理中。此外,囿于農村社會組織數量不多、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的社區參與一直處于較低程度,這種狀況很難得到緩解。而社會工作在農村社區治理中的參與程度不高,一方面,自精準扶貧以來,社會工作所承擔的大多為社區第三方評估的工作,并且工作量較多;另一方面,農村社區的情況很復雜,除了身處困境的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外,還有大量“三留守人員”存在,且農村資源匱乏,社區群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4? ?推動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建議
4.1? ?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社區鄉風文明治理,可以在社區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指引,不斷推陳出新,在活動的開展中帶領大家領略文化風采,以本土文化潛移默化的學習教育來提高村民內心對于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打造和諧美麗的新農村。王思斌(2022)[13]指出可以通過社會再生產的方式來強化社會關系網絡,社會工作以各種社區活動建立村民彼此間的認同感,促進農村社區的和諧發展。此外,還可以在社區內開展培訓活動,搭建起村民學習的平臺,通過書籍和課程的學習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水平,以村民的高素質發展來促進整體社區在文化層面的發展,借此來推動鄉風文明的建設和發展[14]。
4.2? ?以多元化主體發展,提高服務效能
一方面,發揮村民在鄉村振興中主體地位的優勢,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村民在社區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村民參與到農村社區的治理和管理當中去。王思斌(2022)[15]指出要充分調動農村社區居民參與本村內事務的積極性,發揮農村社區群眾的自主意識和在農村社區治理中的主導作用。社會工作在農村社區的參與中要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帶領村民們開展鄉村建設活動,培養村民的自主能力和意識,在開展經濟、政治、生態、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中促進村民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尊重和接納村民所作出的選擇,傾聽村民的聲音[16]。另一方面,在農村社區設置社會工作服務的崗位,引進社會工作人才進入到農村社區的治理中,以優秀的社區治理專業人才來推動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可以使用政府專項資金、資源和技術的補貼來吸引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投身于農村的社區治理服務。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的模式和聯合工作的機制處理社區治理中所存在的困境和問題,能夠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推動農村社區和村民們的發展。
5? ?結束語
基于國家政策和社會工作自身的專業優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社會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社會工作起源于西方,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結合程度不夠,雖然社會工作在引入中國的幾十年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其本土化的道路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造成在社會工作中不能很好的介入到鄉村振興發展當中。但可以相信的是,通過眾多學者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未來社會工作將會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中以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來貢獻更多的力量促進農村社區治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3-02-13)[2023-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
[2]高尚娟.社會工作介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邏輯與著力點[J].公關世界,2021(13):56-58.
[3]李耀芹,曾曉琴.后脫貧時代農村社會工作介入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以馬邊縣柏林村為例[J].鄉村科技,2021,12(21):32-33.
[4]潘亞男,趙廷彥.社會工作者介入鄉村振興的路徑分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4(06):93-96.
[5]姜德波,彭程.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衰落現象:成因及治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視角的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15(01):16-24.
[6]潘旭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社會工作介入的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280-283.
[7]俞泓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社會工作服務組織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7):214-216.
[8]李偉.農村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理念、模式與方法[J].河南社會科學,2019,27(08):117-124.
[9]何雪松,覃可可.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的目標與定位:以城鄉社會學為視角[J].西北民族研究,2021(03):163-172.
[10]王春光.關于鄉村振興中農民主體性問題的思考[J].社會發展研究,2018,5(01):31-40.
[11]李敏,張利明.當前農村不良社會風氣的態勢、成因及對策——基于全國200多個村4000多家農戶連續3年的調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2):94-100+114.
[12]余緒鵬,萬靈娟.鄉村振興戰略下基層干部的主體性困境突圍[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6):100-108.
[13]王思斌.鄉村振興結構與以經濟社會生活振興為本的政策發展[J].河北學刊,2022,42(01):172-179.
[14]曹慶新,徐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社區治理研究——以湖南省P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1):283-286.
[15]王思斌.鄉村振興結構與以經濟社會生活振興為本的政策發展[J].河北學刊,2022,42(01):172-179.
[16]崔麗洋,徐麗敏.社會工作介入鄉村振興的價值空間與促進機制[J].社會福利(理論版),202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