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蘭 何倩格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的發展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文章結合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實際,以鄉村振興為背景,主要闡述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目前梓山鎮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這對于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路徑探析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7-0152-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D422.6? ? ? ? 文章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將“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上升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同樣,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我國歷史新征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1? ?梓山鎮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現狀
梓山鎮位于贛州市于都縣的東部,相傳是因為盛產木梓固有木梓山之說,得名“梓山”。梓山鎮距離縣城16km,國土面積達174km2,其中耕地面積占2 475.93hm2,山地面積達11 826.53hm2,水域面積達999.8hm2。梓山鎮下轄24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以及37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達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高達6.8萬人,是于都縣最大的人口和農業大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梓山鎮時刻牢記“一定要把富硒這個品牌打好”的初心和使命,借助富硒產業蓬勃發展之勢,打造出了富硒蔬菜、富硒水稻、富硒臍橙以及富硒茶油等品牌,以富硒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1.1? ?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于都縣梓山鎮現在已建成占地667hm2有余的高標準現代化富硒農業產業園,該產業園已從單一的蔬菜種植業發展成了集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以及研學培訓于一體,現被評為省級三產融合示范園,已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梓山鎮為了更好地打造富硒品牌,積極組織全鎮26個村(居)和于都縣“520”農業種植合作社成立了“勞動服務”“聯豐文創”以及“穗豐農業”等公司,創建了富硒小鎮、文創小鎮等特色農村小鎮。同時還以梓山茶油、梓山麻餅和梓山醬油等產品為主,打造出了“富硒初心禮”品牌,為此開設了線下專賣店2家,淘寶、抖音和微店等線上店共3家,在該鎮村集體的食堂共設立富硒展柜3個,村集體年營收入超270萬元。此外,梓山鎮潭頭村還新建了多功能的旅游飯店—孜和院,每一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約110萬元。該村不僅成立了合作社和組建了旅游公司,還開發了富硒果蔬、富硒大米以及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自2019年以來,潭頭村累計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帶動了當地民宿餐飲和農產品銷售,創收7 500余萬元,實現了全村戶均增收8 000余元。
1.2? ?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有所改善
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梓山鎮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精神,為了有效鞏固農村人居環境的成果,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精心組織,認真抓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積極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廁、污水處理“三大革命”,加快補齊短板,扎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使全鎮的人居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現如今的梓山鎮,已完成16個新農村建設點的工作部署,完成改水達736戶,改水率達90.9%;梓山鎮完成改廁813戶,改廁率達90.1%;同時,還制定了《梓山鎮農村“空心房”整治實施方案》,一共摸底調查958棟空心房,面積達8.3萬m2,現已拆除568棟空心房,面積達4.2萬m2,共修建25棟,面積達2 930m2;此外,為了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在各村配齊了保潔員,還設置了鄉鎮垃圾填埋場1個和鄉村垃圾轉運站2個,在各個村共配備鄉村垃圾桶共1 118個,收集清運車輛達120余輛;共完成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點8個,分散土坯房改造完成戶達2 638戶。梓山鎮在不斷提升全鎮的整體環境面貌,不斷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實質性成效,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1.3? ?鄉風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村民素質有所提升
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近年來,梓山鎮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向,努力打造人人講文明、人人促和諧的鄉村文明環境。梓山鎮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座談會、倡議書以及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的方式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梓山畬族村作為全省民族工作的重點村,通過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和建設鄉村旅游核心區的方式來探索少數民族的鄉村振興模式。此外,梓山鎮還通過開展“孝老敬親”“文明家庭”“五星創評”等活動來繁榮鄉村文化。在梓山鎮,可以看到建設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村史館,通過舉辦“戶主會”“鄉村夜話”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道德修養,加快推進移風易俗,大力破除高價彩禮和厚葬薄養等陋習,營造一種文明、向上、和諧的鄉風,以文明鄉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梓山鎮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困境
2.1?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規模化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農村交通運輸不便。雖然梓山鎮有323國道和寧安高速穿境而過,但是部分地區還存在道路破損、公交車輛不足、橋梁老化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鎮經濟的發展。第二,農村地區水利設施不完善。部分村莊灌溉排水設施比較老舊,導致農田農作物的耕作受到限制,農作物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在遭遇極端惡劣天氣的情況下,缺乏合理的排水系統容易引發洪澇災害,會導致農作物減收,將對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一定威脅。第三,農村地區通信網絡不夠發達。相對于城市,梓山鎮的網絡覆蓋率較低,移動信號有時不穩定,使梓山鎮農民在獲取信息和市場對接方面受限,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第四,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投入資金不足。2022年于都縣政府對梓山鎮的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 1 894.61萬元,與上一年相比財政預算減少了571.25萬元。政府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支持力度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對梓山鎮的農業、醫療、教育、住房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2? ?農村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當前梓山鎮鄉村振興的發展現狀來看,農村產業結構有待完善。首先,在農村產業結構的發展上缺乏對地方特色的深入挖掘。梓山鎮主要通過建立富硒蔬菜、臍橙、大米、茶油以及富硒禽蛋等產業基地來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夠。大多數農民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等第一產業作為收入來源,而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產業化水平較低,加上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他們無法迅速捕捉市場信息,農產品滯銷情況時有發生。其次,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導致了農民經濟來源單一,限制了農村經濟的增長潛力。梓山鎮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是取決于某一特定產業的發展狀況,然而一旦該產業受到市場需求變化或者其他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農民的收入就會受到極其嚴重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經濟風險,最終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3? ?農村科技發展水平較低,缺乏精通農業的科技型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能夠吸引大量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回鄉發展,為鄉村振興建設添磚加瓦[2]。梓山鎮缺乏相應的農業科技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首先,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失較為嚴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涌入城市,這就使得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導致農村“老齡化”和“空心化”愈加嚴重,留下的大多數是婦女、老人和兒童,她們本身的知識文化水平有限,農業生產技術更加難以推廣。其次,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意愿不強。雖然梓山鎮已經建成了占地667hm2有余的高標準現代富硒農業產業園,就業崗位有所增加,但由于梓山鎮所處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更傾向于留在大城市發展,不愿意扎根于條件艱苦的農村,故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村也就自然難以推廣,鄉村振興的發展自然缺少精通農業科技的人才支撐。最后,人才引進的意識淡薄。梓山鎮部分村莊對于自身發展認識不足,對于鄉村振興的規劃還欠缺思考,加上很多農村地區人才引進的政策和措施還有待完善,例如缺乏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使得他們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面臨著重重困難。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梓山鎮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分析
3.1? ?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決定著村民生活的質量和便捷程度,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3]。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直接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水平,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必須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在農村交通運輸方面,梓山鎮可以通過加強農村公路和交通網絡建設來改善農村道路條件,以此來提高農村交通運輸的便捷性;在農村水利設施方面,通過修建水庫、灌溉設施以及水渠等設施來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覆蓋率,進而提高農業的灌溉效率;在農村通信設施方面,可以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通過推廣農村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等技術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在政府投資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資金配置的合理性。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農村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的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另一方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例如,梓山鎮村民可以通過抖音、淘寶等平臺以直播帶貨的形式推動農村電子支付,既有利于提高農民交易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也促進了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3.2?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立科學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針對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的現象,必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構建具有現代化的農村產業體系。第一,因地制宜發揚地方特色,積極推動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梓山鎮可以繼續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將富硒產業作為全縣的品牌進行打造,持續擴大產業規模,培大育強產業鏈,同時加大“外引內培”的力度,大力發展旅游業,打造集鄉村旅游、田園綜合和研學培訓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梓山鎮要以促進農產品供需結構平衡為主抓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鼓勵科研人員深入農村,為農民提供所需的技術性供給側支撐[4]。第二,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元化經營。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各級財政支農力度,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的步伐,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第三,把科技創新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梓山鎮可以借助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培養科技型人才,實現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目標。例如,在推進富硒水稻和蔬菜種植的過程中,利用先進設備進行數據監測,實現農業機械化和數字化生產,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形成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3.3? ?強化人才支撐和人才隊伍建設,培育現代化農業經營主體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優秀人才的支撐,增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第一,增加就業崗位,吸引人才回村工作。梓山鎮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可以通過“三支一扶”等招聘方式吸引人才回鄉創業,這既帶來了資源和人脈,也有利于帶動就業。與此同時,梓山鎮也要優化農村干部結構,打造一支熱愛農村事業、掌握農業技術、精通農業管理的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隊伍[5]。第二,加強農業農村人才評價和培養機制,提高農業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如通過職稱評定、薪酬獎勵、榮譽表彰等方式來提高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與創新能力。同時,需要完善農村科創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設立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培養基金,因地制宜培養更多技術過硬又富創新意識的“土專家”“田秀才”。第三,加強農業農村人才交流,促進城鄉人才互動。梓山鎮可以引進贛州市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術團隊來指導當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也可以與產業相關的大型企業達成人才戰略合作,為梓山鎮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梓山鎮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境,但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人才支撐和人才隊伍建設等路徑的探索與實踐,有利于解決這些困境,從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李澤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1,(19):72-73.
[3]鄧瑞.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探索——以南充市S村為例[J].上海商業,2022(08):235-237.
[4]韓瑩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困境與策略[J].熱帶農業工程,2022,(05):48-51.
[5]杜志雄.農業農村現代化:內涵辨析、問題挑戰與實現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