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霞
“游戲化”教學模式滿足了以生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模式開展活動,這不僅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知識探索的興趣,還可有效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理認知、概念理解、技能探索、實踐應用等游戲化數學教學活動中,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課堂認知質量,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
“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有效激發學生探知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自覺探索數學知識,從而改善課堂學習效率。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具有好奇心強和專注度差的特征,教師不但要將其全部精力投入到數學知識探究活動中,還要利用趣味性數學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數學教師在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開展授課活動時,不但能有效降低學科知識的認知難度,還能消除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抵觸心理,緩解他們的消極情緒,進而提高其課堂認知質量。教師引入游戲化認知模式可以將復雜的數學概念進行趣味化、生動化展示,把抽象的數學原理進行具體化處理,來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自主認知的信心,從而有效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消除抵觸學習情緒。
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小組成員或游戲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認知過程中,這不僅可以改變教師在學生心中“嚴肅刻板”“不茍言笑”的印象,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增強師生雙方情感聯系的同時,提高游戲化互動教學的效果。
導學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數學導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速度、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強度都將影響他們課堂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導學教學的效果,要科學優化導學的授課思路和教學方法。將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游戲化探知活動在短時間內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使其在輕松愉悅的認知氛圍中消除抵觸的學習情緒,增強自主探知的熱情,在游戲活動中能夠更加自覺主動地探索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其導學學習的效果[1]。
以《認識時間》課程為例,在導學環節,教師可以設計“鐘表模仿”游戲活動,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時間知識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三人為一組,自行分組,然后把動態鐘表圖片投影到班級大屏幕上,讓每組成員用肢體動作擺出屏幕上鐘表時針、分針、秒針的位置。在游戲活動中,各組學生需要先分配好每個組員所扮演的角色,在演繹指針轉動時,小組成員之間要找準各自的角度,而秒針扮演者更要注意自身轉動的頻率。通常情況下時針的轉動頻率最低,分針一分鐘移動一下,而秒針則一直圍繞原點不停轉動。學生掌握這一特點之后,就可以進行更加精準的模仿。與此同時,同學們還能通過參與模仿游戲活動加強對鐘表的認識,初步了解鐘表中所包含的關鍵要素,如3 個指針、12 個時間數、時間格子等,從而為以后的深度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創設游戲化數學導學活動,能夠讓班級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同時,利用趣味性元素快速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提高其活動參與的專注度、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提升其導學學習的效率。另外,導學游戲也契合了數學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點有一個初步了解,進而為課堂細致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1.設計人本化游戲活動
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開展人本化游戲探知活動,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看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提升其數學學習的效果。教師若想使游戲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堅持以學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設計游戲內容和游戲形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知時間和自由發揮空間,減少游戲干預,讓學生在游戲實踐、知識探究過程中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人本化游戲活動消除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厭倦情緒和抵觸情緒,在提升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2]。
以《位置與方向(一)》一課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了解與方向有關的知識,掌握位置判斷的方法,可以開展“位置識別”游戲活動。游戲以學生為主,教師先用抽簽方式選出一名學生,蒙上他的眼睛,而其他學生需要自行變換位置,用拍手的方式吸引蒙眼學生的注意力,被蒙眼的學生需要通過聆聽拍手的聲音判斷其他同學的位置,正確說出即可過關。例如,蒙眼學生面朝北站在班級中間,其中一位拍手的學生站在他的斜后方,通過聆聽拍手的聲音,蒙眼學生可以判斷出聲音來自身后,從而初步判斷出此人所站方向為南,但是聲音并不是正后方,而是偏右側,由此可以推斷出拍手學生在自己的東南方位。教師通過設計人本化游戲活動,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擁有充足的自主探知空間,提升其知識探索的興趣和質量,還能滿足其輕松學習的需求,讓他們在有趣自由的游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借此改變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看法,提升他們的認知效率。
2.設計層次化游戲活動
數學教師若想增強“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需要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融合,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層次化游戲活動,在滿足他們真實求知需求的同時,改善其游戲化學習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內在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形成差異化認知,而在成長期間也會產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層次化游戲內容。另外,在進行分層設計時,教師不能只依靠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判斷,而是要通過日常觀察和細致分析加深對他們綜合認知水平的了解,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游戲活動分層創設[3]。
以《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先根據班級學生的真實學習能力將其分成基礎組、普通組和拓展組三個不同層級的游戲小組,然后針對每個小組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探知活動。例如,針對基礎組,教師可以設計觀察、比較、計算類數學游戲,如“觀察兩個相似的趣味性平行四邊形物體,判斷它們之間的大小”,利用此類游戲讓這部分學生初步形成數學空間觀念,讓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事物的面積計算方法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并在實際測量和自主演算過程中加深對面積計算原理的理解。同時,也借此讓同學們感知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同學們知識運用意識。
對于普通組,教師可以設計“圖形自組”游戲活動,讓同學們用七巧板或其他數學工具組合多邊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也可以將多種圖形拼接組合。然后用相關數學公式對所拼圖形進行面積計算。例如,有的學生把三角形和兩個長方形組合在一起,拼成了一個尖頂小房子,而另一名學生則用三角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這個“小房子”的面積。通過完成此項游戲活動,普通組學生能夠扎實掌握多種多邊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通過靈活運用面積公式解決數學問題。
針對拓展組,教師可以鼓勵同學們自行設計數學游戲,在提高學習積極性,改善認識質量的同時,提高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有的學生設計了一個“圖形轉化”游戲活動,他先計算了一張A4 紙的面積,然后用這張紙折疊出一個正方形,通過測量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之后又用這張紙折疊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在此項游戲活動中,這名學生實現了數學轉化能力訓練,通過實際操作了解面積推導的方法,根據一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原理推導出另一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思路。例如,從三角形到平行四邊形;從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由此可見,此類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加深拓展組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還有效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自主探知能力和靈活創新能力。
3.開展生活化游戲活動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學科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巧用數學原理或數學技巧快速解決相關問題。對此,教師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生活化數學游戲。在講解完所有知識點以后,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內容開展生活化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數學游戲活動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4]。
以《認識人民幣》一課為例,數學教師通過知識講解,讓學生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對此,教師為進一步鍛煉同學們準確換算人民幣面值的能力,能正確使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可以創建“模擬購物”游戲活動。例如,教師用桌子代表商品柜臺,在上面擺放鉛筆、橡皮、格尺、教材、粉筆盒、書包、三角尺等與學習相關的商品,并在每個商品旁邊標注相應的價格。而學生要扮成購買者,用教師提供的模擬貨幣進行商品購買。例如,格尺的價格是2 元,而某個學生手里只有六個五角的模擬硬幣,如果他想購買格尺,則需要交給教師四個五角的硬幣。再例如,書包的價格是150 元,某位學生手里有兩張一百元的模擬紙幣,當他把紙幣交給教師時,要自行計算出教師應當找給他多少元錢。數學教師通過開展生活化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借此提高同學們知識實踐運用的能力。
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知識復習的效果,可以創設游戲化總結活動,讓同學們在趣味性游戲活動中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科學串聯,找到遺漏的、模糊的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與理解,彌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漏洞,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體系。此類游戲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能有效提升他們課程復習的質量[5]。
以《圓》一課為例,在課堂總結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設計“頭腦風暴”游戲活動,先把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科學分組,然后讓各組進行知識點梳理比拼,鼓勵各組選用知識圖表、思維導圖等方式對此單元知識進行合理總結。此項游戲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同學們自主復習的動力,還能讓他們在“頭腦風暴”過程中產生思維碰撞,迸發出更多的認知靈感,快速完成單元知識點總結任務,從而使課堂總結游戲真正發揮出查缺補漏的作用。例如,有的小組在“頭腦風暴”游戲活動中,通過思維碰撞產生了分組靈感,同學們先對單元知識進行完整匯總,然后根據知識點內容進行正確分類,分出“圓的知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三大類,之后又對每一類進行細分,最終形成一個系統的“圓”知識體系。最后,教師再讓各小組展示本組的知識點總結成果,評選出最優小組。數學教師通過設計游戲化知識總結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借此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同學們自主復習的信心與動力,從而改善其知識復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若想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成長特征創建“游戲化”教學模式,利用趣味性游戲活動激發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知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多樣化游戲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記憶,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效果,改善他們知識復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