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圣蘭
[摘 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十分注重酒文化的民族,酒文化的發展也催生了很多優秀的白酒企業,但近年來酒類行業市場競爭形勢日益嚴峻,對白酒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釀造高品質的白酒,提升品牌影響力至關重要。在白酒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涉及諸多納稅項目,主要稅種有消費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消費稅,消費稅包含稅率為20%的從價消費稅和每千克1元的從量消費稅。要進一步控制白酒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其經營壓力,開展好消費稅籌劃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探討了白酒企業消費稅籌劃管理的具體方案與實施對策。
[關鍵詞]白酒企業;消費稅;納稅籌劃;實施對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04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3-0013-04
0? ? ?引 言
稅收籌劃指的是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企業各項經營業務予以科學合理的分配處置,盡可能降低稅費,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對于稅務活動來說,征稅人與納稅人需要承擔各自不同的權利與義務,征稅人一般需要履行監督職能,確保納稅人能夠嚴格遵循相關法律規定來承擔起相應的納稅義務;而納稅人應當依照法律進行納稅,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經營發展實際,借助對納稅項目的科學分配處理,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納稅金額,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1? ? ?白酒企業消費稅納稅籌劃的特征
首先是提前籌劃性。這一特點指的是白酒企業組織開展消費稅籌劃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之前予以設計。如果已經進行了生產銷售,在稅務部門稽查后再實施籌劃管理,必然難以發揮出其實際作用,此階段對任何業務活動進行改變都可能存在偷稅漏稅的風險,提前籌劃特征需要企業財會人員事先進行合理調整,根據企業生產經營任務和發展規劃對各項業務活動予以合理配置,從而在合法范圍內有效降低納稅金額[1]。
其次是目的性。目的性特征指的是白酒企業消費稅籌劃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保證企業稅后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稅法規定的范疇內,企業應當從全局出發盡可能降低稅負壓力。部分企業在開展納稅籌劃管理的過程中單純局限在對稅金的控制,可能讓企業整體經濟效益降低,抑或出現違背成本效益原則的現象,提高企業納稅風險。因此財會人員需要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冤枉稅”,如此才能真正保障納稅籌劃利益最大化。
最后是綜合性。綜合性特征指的是白酒企業在消費稅籌劃管理過程中各類關聯因素之間的共通性,即稅務籌劃方案的全面覆蓋。籌劃方案要避免單單限制在單一稅負的金額、也并非僅僅針對成本上的管控,而需要囊括白酒企業生產經營、內部管理、資本運營以及銷售分銷的所有環節。白酒企業要提升全局管控意識,加強不同部門的溝通聯系,共同支撐籌劃方案的貫徹落實。
2? ? ?白酒企業消費稅籌劃的具體方案
2.1? ?包裝物籌劃
主要為包裝業務轉移。在我國白酒市場中,不同消費者表現出差異化的消費需求,為盡可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白酒企業常常會對產品進行精美的包裝設計,導致白酒價外費用不斷增加。除啤酒、黃酒以外的其他酒類產品,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無論是否返還以及會計如何核算,收取時都要價稅分離并入銷售額,計征銷項稅,即包裝物往往和白酒共同銷售并計價,很容易提高企業的消費稅稅額。在實際生產經營環節,白酒企業能夠生產出售暫未進行包裝的裸產品,抑或進行相對簡易的包裝,將此類產品銷售到下游企業,下游企業再按照需求予以包裝,簡言之即把包裝業務轉移。采取這樣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白酒企業包裝成本,降低白酒產品銷售價格,進而降低應稅消費品的稅負。
2.2? ?非貨幣性交易籌劃
我國稅法明確規定,納稅人以自產的應稅消費品用于換取生產資料、消費資料、投資入股和抵償債務等,應當以納稅人同類應稅消費品的最高銷售價格作為計稅依據計算消費稅。如此一來必然會提高白酒企業的稅負,此時可以先銷售產品,再參與生產資料購買或是投資入股等,如此能夠有效降低稅負。比如說白酒企業和合作的運輸公司簽署協議,以100箱單價為800元,100箱單價為600元以及100箱單價為400元的白酒交換其運輸服務(備注:同類白酒,主要是交換價格有波動),此時需要按同類應稅消費品的最高銷售價格作為繳納的計稅依據,其消費稅為(100+100+100)×800×20%=48 000(元);若選擇先銷售后購買的方式,則能夠有效降低稅負,需要繳納的消費稅為(100×800+100×600+100×400)×20%=36 000(元),繳稅金額降低12 000元。
2.3? ?及時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
通常來說,消費稅征收過程中表現出單一性特征,集中在生產銷售以及進口過程中進行征收,批發和零售不再征收。所以許多白酒企業會成立能夠獨立核算且重點負責經營銷售的子公司(二級公司),部分白酒企業甚至成立第三級銷售公司,目的是按二級銷售公司價格計算繳納白酒生產環節的消費稅。但白酒生產企業設立多級銷售單位銷售白酒,稅務機關會按照最終一級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核定生產企業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即同一企業內部分設多級銷售公司,稅務局會根據企業的關聯關系確定最終一級銷售公司。若企業按二級公司銷售價格繳納消費稅,則隱患重重。
我國稅法明確規定:白酒生產企業銷售給銷售單位的白酒,生產企業消費稅計稅價格高于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70%(含70%)以上的,稅務機關暫不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白酒生產企業銷售給銷售單位的白酒,生產企業消費稅計稅價格低于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70%的,稅務機關應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自2017年5月1日起,白酒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核定比例由50%至70%統一調整為60%(稅總函[2017]144號),已核定最低計稅價格的白酒,國稅機關應按照調整后的比例重新核定已核定最低計稅價格的白酒;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持續上漲或下降時間達到3個月以上、累計上漲或下降幅度在20%(含)以上的,稅務機關重新核定最低計稅價格。
故白酒生產企業應按稅法規定的關聯單位確定最終一級銷售公司,財務核算時應查看其每種規格產品的單價,與白酒生產企業銷售價格進行對比,及時發現未核價的新品及價格波動達到核價要求的產品。比如說白酒企業最終銷售方的銷售價格為1000元/瓶,白酒企業若不核定最低計稅價格,則生產公司消費稅計稅價格為1000×70%=700元,消費稅從價稅額為700×20%=140元;企業若按規定向稅務局申報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則稅務局核定的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為1000×60%=600元,消費稅從價稅額為:600×20%=120元,節省消費稅20元。
2.4? ?銷售方式籌劃
白酒生產企業為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產品,積極拓展業內市場份額,很多時候會對酒類產品實施研發創新,推出諸如保健酒、果酒等產品,這些產品的稅率一般為10%。企業在銷售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將各類型產品配套銷售,進而讓產品符合更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我國稅法中明確要求,兼營不同稅率產品的企業需要獨立核算各個產品的銷售額以及銷售數量,沒有獨立核算抑或把不同稅率的產品進行組合銷售,需要從高適用稅率。所以對于白酒企業選擇成套銷售不同酒類產品的行為,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稅負。比如說白酒企業把價值在160元的白酒產品和價值100元的保健酒配套進行銷售,同時隨包裝贈送2只價值30元的酒杯,總售價為300元。選擇配套銷售時需要繳納稅金是300×20%+0.5=60.5元;而若選擇分開銷售,則需要繳納的稅金為160×20%+100×10%+0.5=42.5元,與配套銷售相比可以更好地降低消費稅稅款。
3? ? ?白酒企業消費稅籌劃管理的實施對策
3.1? ?提高自行籌劃能力
目前依舊有少數白酒企業并未設置獨立的稅務部門,抑或是內部組織結構不完善,負責稅務籌劃的財會工作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升,在開展稅務籌劃管理的過程中缺乏相匹配的能力,無法第一時間找出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從而導致企業出現了較大的利益損失。自行籌劃能力的提升要求白酒企業盡快在內部設置獨立的稅務管理部門,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招攬專業人才,幫助企業開展好消費稅籌劃管理工作。如果已經設置了稅務管理部門,應當對目前稅務籌劃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篩查和處理。自行籌劃能力的提升涉及稅務人才培養與管理制度建立兩個方面的內容:稅務人才需要理論人才與實務能手,招聘更多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對相關法律法規熟悉了解的財會工作人員以及具備牢固專業理論基礎的高校優秀畢業生,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融合。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由白酒企業領導層統一討論制定,將重心放在績效考核、成本效益以及涉稅業務聯動等方面,促進稅務籌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完善的制度規定可以充分發揮出稅務籌劃管理的價值與作用,發現白酒企業可能面臨的潛在稅務風險,盡可能確保白酒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2]。
3.2? ?適當進行外包籌劃
外包籌劃即白酒企業把涉稅業務轉移到第三方納稅籌劃機構,簽署合同后由第三方機構幫助白酒企業進行消費稅籌劃管理。比如說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會對包裝物收取押金,為合理防止押金計入納稅依據,要把押金行為判定成類似周轉金的借款合同,將包裝物流動當作是履行抵押合同,兩份合同和銷售合同實際上不存在事實法律關系,這樣一來便完成了剝離押金成本的籌劃。上述稅務籌劃的重點是以上三份合同的擬訂,怎樣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防止其違反合同法,這便需要第三方稅務籌劃機構予以解決,因此適當選擇外包籌劃也是白酒企業的一種有效方法。外包籌劃的優勢還表現在如下兩點:首先是涉稅零風險,即便出現任何問題都是由第三方機構承擔,白酒企業僅僅需要補繳稅費即可;其次是能夠提升稅務籌劃管理效率,讓企業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產品研發與銷售經營上。
3.3? ?充分關注納稅環節
首先,在材料采購過程中要選擇跨過中間商。白酒企業生產資料采購集中在糧食或者初級白酒,糧食來自農戶,初級白酒來自廠家,通常都是由銷售商家控制,屬于供應鏈上游。部分生產資料需求量較大且自身資金充足、設備設施完善的白酒企業,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能夠跨過中間商,直接與廠家和農戶建立合作關系采購應稅消費品。如此不但能夠有效落實質量品控,還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購價格,間接減少稅負[3]。
其次,在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成本。此項舉措的關鍵在于控制生產成本,白酒企業借助于大力研發新生產工藝、引入先進設備減少原材料在生產環節的損失,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同時依托于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防止出現不必要開支,逐步減少生產成本,從而間接減少稅負。
3.4? ?進一步整合產業鏈
首先是實施“合并+委托加工”的模式。該措施即具備較強實力的白酒企業合并上游受托工廠,憑借委托加工的方式減少銷售稅的額度,該舉措也有利于企業減少生產成本。借助于控股抑或合并受托方,讓其轉變為關聯方或子公司,有效控制加工成本,讓計稅價格進一步降低。在這一模式下,委托加工從根本上來說屬于自行加工,同時加工環節中關于白酒企業獨有釀造技術也能夠更加放心地進行使用。合并后能夠直接投入生產,不存在時間成本的浪費。
其次是實施“分立+委托加工”的模式。該措施即白酒企業自行成立上游受托工廠,其主要優勢與上述模式基本相同,但也表現出獨有的特征,自行建廠能夠持續性投入生產設備和資金,對資金鏈短時間供給峰值不存在較高要求,同時由白酒企業全權建設也不存在溢價部分,與合并比起來對白酒企業的資金實力不存在較高要求[4]。
最后是實施“委托加工+銷售公司”的模式。若白酒企業借助于自行成立獨立核算的銷售部或關聯方進行產品銷售,交付產品的價格降低,消費稅計稅依據相應降低,對外銷售環節無須繳納消費稅,有效降低稅負。獨立核算的銷售部在成立過程中使用白酒企業原有的職工與設備設施,對人力成本與資金成本的要求不是很高。“委托加工+銷售公司”的模式是白酒企業整合產業鏈,促進資源高效配置的直接體現,依托于這一措施把納稅籌劃管理方案結合起來,在采購過程中減少材料成本,關聯受托方減少加工成本,委托收回后直接銷售到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無須繳納消費稅,價外費用直接轉移到銷售方,產品整個生產銷售過程都能夠實現稅負的降低。在這一過程中,由企業稅務工作人員和內部各涉稅業務部門進行溝通聯系,實現對消費稅的有效籌劃。
4? ? ?結束語
總而言之,消費稅籌劃管理工作對白酒企業的經營發展而言非常關鍵,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確保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然而在實踐工作中依舊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因素,所以白酒企業財會人員必須要結合企業經營發展實際,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對消費稅籌劃管理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制訂有針對性的稅務籌劃管理方案,提升稅務籌劃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黎濤.加強白酒消費稅征管的建議[J].稅收征納,2020(9):9-10.
[2]劉楊,危素玉.消費稅改革中品目調整考量與權衡:以白酒與小汽車對比為例[J].地方財政研究,2020(2):38-44.
[3]劉越,段康佳.白酒企業消費稅納稅環節后移、下劃地方影響[J].納稅,2020,14(2):22,25.
[4]汪寧.安徽迎駕貢酒公司消費稅納稅籌劃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2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