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男 張優政 邢志
[摘 要]河北省十一市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其創新能力對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根據城市創新能力定義構建了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模型,運用CRITIC客觀賦權法對2019年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進行實證分析,將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分為3個梯隊,并分析了其城市創新能力提升改進路徑。研究發現:河北省各市城市創新能力差異較大,石家莊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發展水平突出,城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排名第一;廊坊的創新環境、成果轉化、創新驅動等3個一級評價指標中排名第一;秦皇島、保定等其他城市創新發展動能需要增強,創新優勢有待進一步發掘?;趯嵶C結果,建議從加強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保障創新投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明確城市發展定位建立創新能力差異化提升路徑等方面提升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
[關鍵詞]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CRITIC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45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3-0155-06
0? ? ?引 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創新要素正在取代傳統要素成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與新優勢。黨的二十大強調,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國務院2021年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京津冀為重點,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2]。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出臺一系列創新政策、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綜合水平持續提升、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創新支撐不斷增強,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全國第24位增長到第20位[3]。但是,河北省各城市在生產力水平、產業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政府投入科研經費、區域研發人力資源投入、創新平臺建設、政策支持等存在差異,存在創新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對各城市的區域創新能力水平有必要進行科學客觀的全面評價,進一步揭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新模式下河北省城市創新發展規律和優勢,對不同城市發展定位和區域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對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評價指標構建、創新能力提升、評價方法研究這三個領域。在評價指標構建方面,學者多從政策制度、體制機制等創新驅動要素,從創新投入、產出這兩個維度開展研究[4],以及綜合創新驅動要素和創新投入產出,從創新過程視角研究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5]。在創新能力提升方面,學者們更關注城市整體創新水平及其差異比較,從創新投入、創新環境、創新網絡等方向進行研究并提出提升策略[6-7]。在評價方法研究方面,已有文獻基于多元統計分析、指數分析、突變技術法等進行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對不同維度創新能力指標對測度結果的影響開展比較研究[8]??梢钥闯?,國內外學者圍繞城市創新領域進行了多角度多維度研究,現有文獻已經較為豐富,但仍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一是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多以某些城市群或少量典型城市為研究對象。二是在指標賦權上,有些研究采用專家打分等主觀賦權方法,對城市等區域創新能力水平的評價包含了一定的主觀性和傾向性?;诖?,本文選取河北省十一市為研究對象,使用基于相關性的CRITIC客觀賦權法對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和分類,分析問題并提出對策,從而更好推動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京津冀地區創新協同發展。
1? ? ?指標體系構建
1.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城市創新能力是一個城市將知識、技術等各種創新要素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的能力,綜合反映了城市的知識、技術、文化、制度等發展狀況,其體現的是城市核心競爭力[9]。現有文獻中選取的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側重各有不同,尚未形成普遍認可的指標體系。為科學構建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根據城市創新能力定義,圍繞城市將知識、技術等各種創新要素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成果轉化及整體創新環境等方面對體系進行構建。指標體系包括創新環境、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創新驅動5個一級評價指標、27個二級指標,詳見表1。
1.2? ?一級評價指標相關性分析
為進一步檢驗指標體系設計的合理性,采用相關性分析方法對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5個一級指標同城市創新綜合能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均達到顯著相關,能夠較好地反映河北省各市創新能力,詳見表2,其中*表示相關性參數P值<0.05水平以上是顯著的,**表示相關性參數P值<0.01水平以上是顯著的,拒絕原假設。
2? ? ?實證研究
2.1? ?數據獲取
為確保數據真實客觀和符合時效,選取《2020年河北省統計年鑒》《2020年河北科技年鑒》等權威統計報告中11個河北省樣本城市2019年度的各項面板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計算得到相對占比等指標。
2.2? ?模型選擇
主觀賦權法中定權依賴于專家等決策者的主觀傾向程度,客觀賦權法則依據指標本身客觀信息。為客觀真實評價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減少定權的主觀因素影響,本研究采用CRITIC客觀賦權法,通過計算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二級指標間對比強度及沖突性以確定各指標權重。
2.3? ?實證結果分析
通過構建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權重計算,對27項二級指標及對應的5項一級指標數據進行客觀賦權,得到河北省十一市2019年城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分,結果見表4。其中,綜合評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石家莊、廊坊、秦皇島、保定、唐山、張家口、邯鄲、衡水、承德、邢臺。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分處于0.2~0.6分,總體上分布相對均勻,平均分為0.362。其中最高分城市為石家莊(0.620),最低分城市為邢臺(0.215),兩者相差3倍左右,城市創新能力差異比較明顯,如圖1所示。
為進一步分析城市創新能力的差異性及原因,對11個城市的創新能力綜合評分結果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見表5。將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分為三類,A類創新梯隊城市為石家莊、廊坊兩市;B類創新梯隊城市為唐山、秦皇島、承德三市;C類創新梯隊城市為保定、滄州、張家口、邯鄲、衡水、邢臺六市。
2.3.1? ?A類創新梯隊城市創新能力分析
石家莊和廊坊作為科技創新能力評分最高的城市,分別高出平均分0.258、0.179分。從綜合評分看,石家莊領先廊坊且遠高于其他城市。從創新驅動力看,石家莊的創新動力主要來自于較高的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發展水平,原始創新指標位居十一市首位,主要原因一是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省會,經濟社會基礎較好;二是教育資源雄厚,共有高校和研究與開發機構118所,研發人員數量及其人才儲備能力遠高于其他城市;三是研發實力強,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遙遙領先于河北省其他城市。除此之外,石家莊在全社會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比例等經費投入方面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成果轉化方面相應得分在河北省十一市中名列前茅。廊坊的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位居第二名,其在創新環境、成果轉化、創新驅動3個一級指標方面評分均排名第一。廊坊市地處京津走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統一規劃、政策、標準、管控。廊坊市依靠較好的經濟基礎和政策支持推動創新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4 952元,是石家莊的1.2倍,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相當于石家莊的3倍。從創新驅動看,廊坊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160%,位居全省第二,萬人專利申請量22.559件/萬人,位居十一市中的首位,兩者呈正相關關系,體現了政府對創新投入的重視。
2.3.2? ?B類創新梯隊城市創新能力分析
秦皇島、保定、唐山3個城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分差距不大,均略高于平均分(0.362)。創新能力上,排名第三的秦皇島在原始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方面相對均衡,排名第四的保定技術創新能力突出,高于秦皇島、唐山兩市。秦皇島、保定兩市的創新驅動方式以深化政府治理,加強外商投資為主,但兩市經濟基礎相對較弱,整體創新環境有待加強。排名第五的唐山依靠傳統重工業基礎優勢和較高的創新投入力度取得了相對較高的綜合評分,但創新驅動發展指標較低,原始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在B類創新梯隊中排名末位,創新驅動和政策引導效果不明顯,潛在創新優勢有待挖掘。
2.3.3? ?C類創新梯隊城市創新能力分析
城市創新能力位于C類創新梯隊的是滄州、張家口、邯鄲、衡水、承德、邢臺6個城市。綜合評分上,6個城市均低于平均分且相互間差距不大。創新驅動上,C類梯隊中的最高分滄州的經濟基礎和創新環境較好,僅次于滄州的張家口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較大,但兩市的創新能力及成果產出提升不明顯。創新能力上,邯鄲的成果轉化能力相對突出,主要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和技術市場方面成績較好并形成了一定的創新效益。衡水依靠高新技術產業和較高的創新投入力度,邢臺依靠科技型中小企業,使兩市在成果轉化和驅動發展方面表現相對較好。承德依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國際旅游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等政策引導方面比較突出,但較弱的經濟基礎和低創新投入都給城市創新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帶來困難??傮w上,無論從創新投入還是從經濟社會支撐角度上,處在C類創新梯隊的城市,創新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3? ? ?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研究采用CRITIC客觀賦權方法對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進行了測算,使用聚類分析法對3類河北省城市創新梯隊進行分類評價和創新能力分析,并采用相關性分析對5個城市創新能力一級指標進行了體系合理性檢驗。研究發現:①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協同發展能力不足。從城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分看,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排名最后一位城市的三倍。從創新梯隊看,A類創新梯隊城市數量僅為C類創新梯隊城市的三分之一,且兩個梯隊對應城市的綜合得分差距明顯,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比較突出。在京津冀區域城市群中,河北省十一市城市創新能力的不平衡現象給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阻力。②從城市創新能力一級指標評分看,唐山在地區經濟水平等環境方面最好,石家莊在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兩項一級指標排名第一,廊坊在成果轉化、創新驅動方面更為突出,對應的兩項一級指標排名第一。③從城市創新梯隊聚類看,石家莊和廊坊屬于A類創新梯隊城市,綜合創新能力高于河北省城市平均水平。秦皇島、保定、唐山三個城市屬于B類創新梯隊,創新優勢有待進一步挖掘。滄州、張家口、邯鄲、衡水、承德、邢臺六個城市屬于C類創新梯隊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動能需要增強,創新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為進一步提升河北省城市創新能力,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加強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針對各市在城市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拓寬合作面,強化區域間創新合作,優化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和利用河北省十一個市各自優勢創新資源,提升綜合創新能力。緊密結合國家、河北省、各城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在充分發揮各城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基礎上,不斷優化教育和科研環境。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在高校數量和人才儲備方面,顯著優于河北省其他城市,科研基礎實力和原始創新能力遙遙領先,要加強同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開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個人等多維度合作,強化人才資源流動,帶動B類、C類創新梯隊城市的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京津冀地區區域協同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3.2? ?明確發展定位,探索建立城市創新能力差異化提升策略
作為綜合創新能力強的A類創新梯隊石家莊和廊坊兩市,應聚焦科技創新發展前沿,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契機,吸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提升高質量創新成果效益,服務經濟社會建設,推進區域高質量建設發展。作為綜合創新能力處在中游的B類創新梯隊,秦皇島和保定兩市要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強化研究開發、技術創新及成果應用,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唐山作為傳統重工業型城市,需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孵化產業化,促進重大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提升城市整體創新水平。綜合創新能力一般的C類梯隊城市中,滄州和張家口要繼續鞏固創新投入優勢,優化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補齊支撐環境和企業創新短板。邯鄲要在加強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的基礎上,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效益。衡水、承德、邢臺三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要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強科技撥款、研發經費投入等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和科技金融融合,不斷優化完善創新環境。提升城市綜合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3.3? ?保障創新投入,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力度
資金、人力等創新要素投入是保障創新活動開展、提升城市創新能力的基礎,應當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資金投入,落實“放管服”政策,優化完善相應經費的使用監管舉措,切實保障好城市科技撥款在地方財政支出中的比例。針對B類、C類創新梯隊城市,要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意識,進一步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對中小企業幫扶力度,加強人力資本等創新資源投入,引導社會、企業提高研發經費投入。
主要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Z].2022-10-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Z].2021-03-13.
[3]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Z].2021-11-13.
[4]張秋明,顧新,楊雪. 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視角下創新資源稟賦對城市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22(12):49-56.
[5]柳卸林,楊博旭,肖楠. 我國區域創新能力變化的新特征、新趨勢[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1,36(1):54-63.
[6]賈春光,程鈞謨,譚曉宇.山東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動態評價及空間差異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06-114.
[7]于小琳,劉長,劉希玉. 中國四大經濟強省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及山東提升策略[J]. 中國科技論壇,2019(2):100-108.
[8]陳國宏,康藝蘋,李美娟. 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動態評價:基于改進的“縱橫向”拉開檔次評價法[J].技術經濟,2015,34(10):17-23.
[9]James Simmie. Innovative Cities[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