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玉 王欣
[摘 要]職業學校推進“崗課賽證”融通培育全媒體運營師,需要找到著力點和落腳點。在實現機制上,以崗位需要為前提,構建網紅實踐教學模式;以課程資源為核心,創新教學改革機制;以各類競賽為核心,構建激勵機制;以職業技能證書為載體,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在實現路徑上,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出發點,重構課程體系;以課程改革為抓手,全面推進“三教”改革;以職業技能大賽為載體,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以職業技能證書為落腳點,構建育訓并舉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一體化設計為突破點,促進多要素全方位、全過程融合,真正培養出一批具有復合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崗課賽證;融通共育;職業網紅;高職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6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3-0219-04
1? ? ?“崗課賽證”融通的內涵與價值
1.1? ?“崗課賽證”融通的內涵
“崗課賽證”融合,旨在專業對應崗位設置課程,“崗”指全媒體運營師所從事的崗位,如網絡視聽主播、直播運營、短視頻創作采編、短視頻內容運營等崗位;“課”指高等職業學校網絡直播與運營等專業的課程體系;“賽”指電子商務、互聯網營銷等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證”是指來源于企業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全媒體運營師職業資格證書。“崗課賽證”融合包括“崗課”“課賽”和“課證”三方面的融合。網絡直播與運營等專業的課程體系是融通的基礎與載體,融合是要將工作崗位內容、職業技能競賽內容、技能要求、實訓實操和評價考核內容、“1+X”職業技能等級和全媒體運營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等同時融入網絡直播與運營專業課程體系[1]。“崗課賽證”融通是產教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路徑。
1.2? ?現實意義
1.2.1? ?“崗課賽證”融通,彰顯了類型教育的跨界性特點
產業與教育鏈接,是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企業與學校聯姻,是職業教育協同育人的基本結構形式,這種跨界性使得職業教育育人主體具有多元性。“崗課賽證”融合是一種多元辦學主體跨界的實踐育人模式,“崗”和“證”來源于企業,“課”和“賽”在職業院校內部,融合便意味著在人才培養目標、理論與實踐、專業與產業、教材與崗位等方面實現融合。依據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法,“崗課賽證”融通是基于實踐檢驗的創新舉措。基于培養具有通用和專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校企共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校企共研基于崗位任務的真實生產性項目、校企共建“三體型”教師團隊,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生產、技術研發、培訓、創新創業等一體化的指導。“崗課賽證”融通更加鮮明地體現了職業教育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特點。
1.2.2? ?“崗課賽證”融通,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開辟了新路徑
將“崗課賽證”四要素融入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在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方面,整合學院教師、網絡大V、MCN機構力量,聘請網絡大V,建成網絡大V工作室,共研真實生產項目;在專業教材建設方面,緊跟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引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和競賽項目,增強教材內容的時效性;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采用“線上學習+線下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2]。建立網紅成長記錄平臺,智能追蹤學生學習全過程。
1.2.3? ?“崗課賽證”融通,契合了數字經濟中職業網紅素養提升的需求
“崗課賽證”融通旨在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服務數字經濟產業的職業關鍵能力、“1+X”證書體系的創新能力。由于網紅規模巨大,單純的封號管理已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實施“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建立與之適配的課程教學體系,可提高網紅的崗位適應性。充分利用區域內高校科技力量,建立網紅技術服務團隊,以開通網紅直播車的方式,面向全國網紅提供創作文案、視頻編輯、推廣引流等綜合服務,創新網絡空間生態治理模式,例如可以建立網絡灰色空間地帶,將違反規定的網紅導入灰色空間地帶,強制培訓學習,網紅完成規定學分并測試合格后可解除灰色管理。
1.2.4? ?“崗課賽證”融通,促進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與產業文化傳承
依托區域地緣特色和比較優勢,依托大賽基地,有效整合區域內的電商直播基地、網紅小鎮、供應鏈等資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通過大賽,面向全國,助力改造升級區域“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主動承接國家、省市交辦的工作任務,加大對電商人才培養力度,做好非遺文化傳承,將網紅“紅”出生產力,成為拉動龍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3]。
2? ? ?“崗課賽證”融通共育職業網紅的實現機制
2.1? ?以崗位需求為前提,構建網紅實踐教學模式
基于全媒體運營師中的選品員、直播銷售員、視頻創推員與平臺管理員等4個工種的不同崗位對從業者職業能力的要求,開展“教學準備—真實情境—找準問題—定性分析—執行方案”五環節教改項目,創新基于直播現場教學模式、“案例+理論+實踐”等實踐教學模式,學生將平臺的基本設置、賬號的引流、農產品營銷推廣、品牌運營管理、短視頻拍攝、平臺運營創作等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設置模擬直播和現場直播環節,教師和網絡大V同步進入直播間,進行陪伴式學習,耐心細致地傳授運營技巧。
2.2? ?以課程資源為核心,創新教學改革機制
構建“線上線下、固本揚長”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校企共建互聯網政策法規、全媒體運營專業知識、互聯網營銷師職業素養、互聯網營銷實操技能等課程模塊,開發配套教學資源及活頁式教材。依據四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建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提高類課程、實戰訓練類課程等階梯式課程結構,探索生產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按照專產共生的設計理念,建設多元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服務平臺,引進真實生產項目,開展生產性實訓項目,探索專產共生模式,解決人才培養缺乏真實生產環境的問題。以企業真實產品生產帶動校內生產實習,保證學生實踐任務與工作崗位任務零距離對接,從需求側入手解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的問題[4]。
2.3? ?以各類競賽為核心,構建激勵機制
依據期望理論模型,從個人努力、績效、組織獎勵、個人需要等方面,制定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激勵措施。一是給參賽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在備賽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大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逐漸熟悉,并針對參賽項目進行技術、心理等方面的充分磨合,最后達到配合默契的程度;二是加大競賽獎勵力度,擴大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受眾范圍,縮短刺激周期,具體措施如設立更多新人獎、參與獎等獎項,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足夠吸引人,在競賽中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認可度提高,獲得個人進步的機會。
2.4? ?以職業技能證書為載體,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研制全媒體運營師培訓標準、評價標準,建立由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等構成的多層次、相互銜接的職業標準體系,作為開展職業網紅評價的依據。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組織開展職業資格評價,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依據經備案的考核規范組織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在評價內容上,突出職業道德、技術技能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技能水平,強化社會責任、生產服務成果、創新創業;在評價方法上,實行分類評價,對短視頻創作采編的評價,主要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對知識技能型人才的評價,突出掌握運用新知識、新理論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對復合技能型人才的評價,突出多項技能、完成復雜工作的能力。在評價方式上,實行“自主+委托”的方式,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3? ? ?“崗課賽證”融通共育職業網紅的實踐路徑
深化改革推動“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探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途徑。
3.1? ?基于崗位能力需求設計課程體系,實現崗課對接
從人才供給側精準對接互聯網行業需求側,將數字經濟產業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崗位用人需求等信息,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以崗位為邏輯起點,基于企業的崗位技能標準,通過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來實施課程,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另外,緊扣崗位技能標準設計階梯遞進式實踐教學過程,通過教師本體、企業師傅和研究院所技術人員指導,完成網絡直播服務專項工作,著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21年,人社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發布了《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通過對選品員、直播銷售員、視頻創推員與平臺管理員四個工種的職業核心技能分析,構建“線上線下、固本揚長”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校企共建政策法規、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實操技能等課程模塊。同時,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資源、旅游品牌、農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寒地文化等作為課程重點,建成地方特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5]。
3.2? ?開展崗位項目實踐訓練,實現賽證教學融通
基于職業技能大賽平臺,發揮大賽對職業教育改革定標、導航作用,通過技能大賽檢驗人才培養實效。加強賽課融通,檢驗產教需求融合、標準融合、過程融合與評價融合程度和效果,通過高端技能引領教學改革,大賽檢驗教學成果。服務產業發展,以引領人才培養為宗旨,堅持“德技并修、手腦并用”,緊密對接行業標準和企業生產實際確定比賽內容,同時將職業素養納入考核范圍,加強對選手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的考核。同時,將大賽作為教學資源留存,與賽項相關的教材、課件、教學資源以及設備等,均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將賽項標準轉化完善為教學標準、賽項評價轉化為教學評價等。積極承辦各級職業技能競賽,采取“以賽代訓”的方式,賽前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選拔一批“選品員”“直播銷售員”“短視頻創推員”,隨后通過舉辦互聯網營銷師技能大賽、短視頻技能大賽,積極促進大賽成果轉化,推動技能水平提升。
舉辦創意短視頻大賽,以大學生最喜愛的短視頻形式為載體,以職業技能、知識傳播、才藝展示、思政教育、勞動養成、校園生活為創作主題,學生廣泛參與報名、制作。在短視頻的創作過程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將加強網絡環境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學生的理念傳達給學生,積極助推“互聯網營銷師”這一新職業在直播電商行業規范化、標準化、可持續化發展。
3.3? ?落實崗課賽證多維度評價體系,實現以評促改
申報了國家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制度試點,培養社交電商運營(中級)培訓教師和“1+X”制度考評員,為開展學員培訓奠定堅實的師資力量基礎,同時不斷發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促進人才培養、實施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等方面的優勢,研究“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創新培訓模式與方法,全方位提升育人質量。
依托具備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崗位職業技能為需求導向,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證書體系。證課融通倒逼高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動態調整,以真實生產項目或者工作任務為載體,融合企業認證標準,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持續更新并推進,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
學員通過線上平臺學習、線下集中實操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掌握互聯網營銷知識和直播銷售技能,完成學時后參加線上考試,考試合格后頒發相應等級的崗位能力培訓合格證。網紅產業學院面向社會人員開展定制式培訓,采取實戰訓練的方式提升學員直播場控能力。
3.4? ?建設考證、培訓、競賽于一體的共享型實訓基地
依托網紅在線學習平臺,建設線上線下多元化、全方位、國際化的學習平臺,教學、培訓、技術服務和創新創業以及就業指導一體化設計,為人才精準就業提供咨詢。同時,精準把握最新產業風向,多維度服務,及時搜集有價值的前瞻性信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培訓服務。建設開放共享型永久性培訓基地,為全國職業網紅大賽等各類賽項提供賽場、賽前培訓和競賽組織管理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曉,王斯敏,蔣新軍,等.今天,我們怎樣培養高技能人才[N].光明日報,2020-07-09.
[2]平和光,程宇,李孝更. 40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回顧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5):6-17.
[3]劉盾.深職院課程體系與華為工程師認證體系互嵌融通,人才鏈無縫對接產業鏈:課證共生長 攜手育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9-08-05.
[4]張嫻.“賽教融合”助力高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N].中國教育報,2020-12-22.
[5]朱德全,楊易昆.職業教育“產賽教”融合:機理、問題與治理[J].職教論壇,2020,36(1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