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殿亮
摘要:從檢測質量、消防設施安裝、供水能力等方面入手,探討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的常見問題,分析問題特征、形成原因,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措施,目的是在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提升檢測驗收水平、保障高層建筑消防設施質量,確保在出現火災事故時,所有的消防設施都處于可用狀態,以此來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常見問題
進入新時期以來,出現了更多數量、更多類型的高層建筑,為保障建筑質量、安全,有必要強化消防設施檢測驗收,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檢測驗收進程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層建筑的穩定發展,故而分析問題所在,提出解決措施,已經勢在必行。
1 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常見問題
通過大數據技術搜集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案例,歸納其中可能存在的常見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1? 檢測質量低
基于市場需求,開始出現更多的檢測機構,但是隨著很多城市樓市發展節奏變慢,高層建筑新增量降低,使得檢測機構擁有份額減少,開始出現各種惡性競爭事件,比如通過價格手段壓價、吃回扣,為獲取檢測項目,甚至會有一些檢測機構故意降低檢測標準幫助建設單位掩蓋建筑消防設施不合格的問題,導致消防設施在后續使用時出現較多的問題。
1.2? 消防設施安裝問題
就當前階段很多高層建筑而言,為追究更高的舒適度和居住體驗,很多消防設施在安裝時未考慮具體的消防安全規定,從而使得其在檢測驗收時達不到具體的要求。以消火栓布置為例,其問題主要集中在:因建筑裝修變動,讓消火栓保護面積未能達到標準要求;裝飾原因,未裝設消火栓門;消防電梯前室未按照要求裝設消火栓;未裝設自救式消火栓箱;設備層、夾層未裝設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與路邊、建筑外墻距離未達到要求;也有一些高層建筑安裝了消火栓,但是卻不完整,比如缺少水平干管、給水設施等,使得消火栓在關鍵時刻難以發揮作用[1]。
1.3? 消防設施系統供水能力不足
消防檢測、驗收由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等共同參與,雖然在抽查消防設施功能時合格,但是可能會因后續管理不力、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引發系統供水能力不足的問題,按照消防水系統相關規定,需定期展開維修檢測,測定水源供水能力,但在實踐中卻會因建筑現場條件、政策變化等影響,使得消防檢測公司只是對系統設備進行簡單的外觀檢查、基礎功能測試,難以判斷系統的真實供水能力。
1.4? 檢測驗收不到位
高層建筑竣工檢測驗收是在模擬建筑火災情況下對其消防設施功能的整體化檢閱,避免在后續的使用中留下安全隱患,消防救援部門要求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在正式驗收前必須進行檢測,并須按照消防設施規范對所有消防設施進行檢驗、評定,針對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責令改正,若是本次驗收合格,需要再重新組織檢測、驗收工作,直至全部完成,而在實際的檢測驗收進程中,卻會忽視不同消防設施對檢測驗收的具體要求,執行統一化的檢測驗收方法,從而出現檢測驗收不到位的問題,一些消防設施中潛在的風險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影響了后續的正常使用[2]。
1.5? 驗收不合格問題
因檢測機構不作為、部分消防問題隱蔽性強等因素影響,可能在驗收中出現不合格問題,比如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驗收時,火災探測器所選類型可能與場所不符,安裝位置、傾角、間距等不滿足設計要求,又如所選火災報警控制器是未經國家質量認證的產品,基本功能難以實現。
1.6? 專業人員匱乏
雖然消防檢測機構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專業消防檢測人才數量還是比較少,這就使得很多消防檢測機構不得不降低標準,吸收一些專業技術不達標、綜合素養不高的檢測人員,這些人員學歷、經驗不足,雖然能夠在檢測機構老員工的帶領下展開檢測工作,但是卻有可能因其本身的綜合能力不過關,引發系列檢測問題,并給后續的消防設施驗收造成較大麻煩。
2 優化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措施
2.1? 加強檢測機構監督管理
為避免檢測機構在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中出現原則性、違反法律規定的事件,有必要加強對其的監督管理,應從以下幾點出發:①提高準入門檻。按照《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規定》具體要求,提高消防設施檢測機構準入門檻,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檢測機構具備法人資格;辦公面積不小于200m2;具備滿足標準的消防設施維護設備、技術設備,比如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超聲波測量儀、噴水末端試水接頭、數字風速儀、數字坡度儀、數字微壓計、數字溫度計等;擁有不低于2名注冊消防工程師(不低于1名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擁有6名持消防設施操作員資格證書人才,掌握2項或以上中級技能。②跟蹤管理。建議消防協會、消防救援機構等單位能夠采用普查與抽查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結合的方式對檢測機構展開全方位的檢查,對其參與的檢測活動,細致檢查其中可能存在的貪污受賄、弄虛作假行為,追究法人責任,根據其性質惡劣程度,對其作出處罰,嚴重時限令機構無限期歇業,提高違法成本,以此來杜絕類似事件出現。③持續改進消防檢測程序。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結合當前的消防檢測趨勢,制定對應的法律法規,嚴格規范針對不同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方案,發揮指導作用,確保消防設施檢測結構能夠按照具體的規定、法律來展開對應的檢測工作,檢測程序、流程透明化、可追溯,以此來提升消防設施檢測質量、效率[3]。④制定消防收費標準。目前檢測行業收費標準并無硬性規定,為避免因不當競爭造成的檢測結果虛假,需制定新的收費標準,要求所有的檢測機構按照標準收費,嚴禁過高、過低收費,杜絕不當競爭、腐敗現象。
2.2? 完善消防設施安裝機制
針對在消防設施檢測驗收中暴露出的安裝問題,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予以解決:①按照《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相關要求嚴格落實消防設施安裝工作,確保相關設施安裝進程中不會出現明顯的原則性問題。②規范消防設施的具體安裝工作,明確其中涉及的要點內容,以消火栓安裝來說,需注意:室內消火栓安裝在易取用位置,栓口距離地面1.1m,出水方向宜與設置消火栓的墻面成90°或向下;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計算室內消火栓間距;要求在同一高層建筑內引入規格一致的消火栓、水帶、水槍,水帶長度不宜超過25m;要求在安裝消火栓時,細致了解其相關信息,必須保證安裝其全部組成部分,包括消防水源、室內消火栓設備(水喉、水槍、水帶等)、消防給水管網、消防豎管、水平干管、進水管、給水設施、控制設備等;在消防電梯間、樓梯間、走廊、前室、夾層、休息平臺等關鍵位置必須安裝消火栓,數量結合樓層面積、高度來決定,保障同一平面內應用2支消防水槍,能夠將水源送到任何位置,以此來滿足使用需求[4]。③若要進行房屋裝修、裝飾設計,需要提前申請,報相關部門備案審批,確保其與原本制定的消防設施安裝計劃不會產生沖突,竣工后組織驗收,確保消防設施的可用性、覆蓋性、有效性,若是因個人因素而造成消防設施安裝檢測驗收不合格,需追究其相關責任。
2.3? 加強供水系統檢測工作
供水系統能否正常發揮作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層建筑整體消防水平,而大部分高層建筑采用的是以臨時高壓供水為核心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系統應用則需高位水箱提供火災初期源源不斷的消防用水,故而重視消防水箱的檢測驗收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關注以下要點:①檢查消防水箱安裝環境。要求消防水箱在任何季節都不會出現冰凍,在北方寒冷季節需要加裝防凍裝置;水箱安裝在便于維修、通風良好的區域。②檢測消防水箱消防容積。參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犯規》《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結合建筑室內消防用水量、使用性質、建筑類別等設定消防水箱消防水容積,若是重力消防水箱還需考慮水箱設置高度[5]。③校核重力消防水箱為供水系統最不利點噴頭提供的壓力,所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皆是采用的高位水箱,若是通過重力向系統最不利點處噴頭提供壓力確保噴水強度充足,水箱最低水位線到最不利點處噴頭間相對位差,要求達到最不利點噴頭最低噴水強度、最低工作壓力要求,故而此位差應等于相應流量水流經路程中出現的局部阻力損失、沿程阻力損失、確保噴頭最低工作壓力之和,按照對應的計算方法求出,通常認為,引入標準噴頭的濕式系統保護輕危險級、中危險級場所時,布置在屋頂消防水箱的最低消防水位線應保持與最高噴頭之間的高層差不小于10m,如此才能確保供水系統正常工作。④檢測附屬管路、附件。在高位水箱正式投入應用前,需檢查其附屬管道、附件,主要涉及水位自動控制裝置、出水管、控制閥、止回閥、溢流管等,確保滿足使用標準。
2.4? 規范檢測工作
規范檢測工作的重點是落實人員責任,根據各項消防設施的具體特征,做好系統的檢查、審核工作,從以下數項消防設施的檢測出發,探討對應的檢測標準:①消火栓給水系統。第一,進行資料、圖紙審查,包括設計、施工圖紙、設計變更申請資料、圖紙與竣工圖紙,閘閥、水泵接合器、消火栓、水泵等設備結構、性能指標相關資料、合格證書;管道通水沖洗、隱蔽工程驗收、水泵等設備試運轉進程記錄等,通過資料審查,判斷消防設施標準性。第二,組織常規檢查。主要檢查:消火栓、消防水池取水口、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等設備安裝與圖紙是否一致、取用方便與否、有無明顯提示標志、外觀、功能有無缺陷;常閉、常開閘閥啟閉狀態正常與否;在北方寒冷區域需檢查消火栓管線有無設置防凍層、消火栓是否設置泄水區等,避免凍壞影響使用。第三,綜合性能檢測驗收。結合設計標準,對消防水泵展開遠程、手動、自動,就地啟泵試驗;進行系統供水試驗、壓力試驗;對系統核心保護部位、最不利點的消火栓使用水槍、水帶展開出水試驗[6]。②氣體滅火系統檢測驗收。第一,選擇閥、集流管、滅火劑貯存容器、輸送管道等的結構特征、性能資料檢查。第二,選擇閥、集流管、滅火劑貯存容器等設備的安裝與圖紙是否一致,安全設備手動操作裝置、疏散指示標志、事故照明、排風裝置等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第三,綜合檢測試驗,包括手動噴氣試驗、自動噴氣試驗、模擬啟動試驗、緊急切斷試驗等。③消防供電檢測驗收。重點檢測防配電線路、自備發電啟動方式、消防電源負荷級別、裝置類型、切換方式等。
2.5? 明確驗收標準
為保證消防設備驗收合格,需確定對應的驗收標準,關注以下要點:①按照《消防設施通用規范》《建筑工程消防驗收申報表》《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標準》等完成消防設施驗收工作,為保證驗收規定的貫徹落實,建議消防救援機構等主體單位能夠參與共同檢驗驗收工作,從專業角度提供建議,結合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驗收方案,并在驗收進程中根據相關問題來進行持續優化,發揮其更大價值。②完善質量標準。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來說,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小于0.5m,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探測器時居中布置,探測器周圍0.5m內嚴禁存在障礙物,在安裝后檢查其有無缺漏、松動等基本問題,試啟動檢驗其性能;火災報警控制器,選擇國家認可品牌,檢查柜內接線、控制電源等安裝方法是否正確,保證設施供電、報警、故障報警、二次報警、面板檢查、顯示與記錄、自檢、火災優先、消音復位、負載穩定度、電源自動切換等功能能正常使用。
2.6? 專業團隊建設
進行專業團隊建設,確保消防設施檢測機構能夠負擔得起各種類型的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業務,杜絕因人員因素而引發的系列檢測問題,可從以下幾點出發:①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更新檢測機構人員結構,通過高素質人才帶動專業團隊實力的不斷攀升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注重對人員的考核評價,針對專業技術不過關、考核成績不合格、檢測中出現嚴重失誤的行為,給予辭退處理,保證團隊實力。②加強普法宣傳,重視服務規范、職業道德教育學習,提升職業素養、服務意識,能根據業主提出的建筑消防檢測需求展開具體的消防檢測工作,靈活利用先進的檢測技術手段,選定檢測方法、程序,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出具檢測報告單,保證檢測質量。③確定檢測機構日常提供檢測服務內容,包括防排煙系統、防火門、防火卷簾門檢測、氣體滅火系統檢測、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檢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檢測等,以此為基礎確定培訓項目,組織檢測人員定期參與培訓、學習,更新檢測人員檢測意識、檢測能力,以此來保證檢測結果達標。
3 結語
本文就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常見問題進行了綜合論述與分析,建議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分析各項針對檢測驗收中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的可行性,檢驗其具體效果,結合實際反饋對其加以完善、優化,以此來保障檢測驗收效果,為高層建筑安全穩定加一層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德玉.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問題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8,4(2):85.
[2]溫俊濤.論述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問題[J].今日消防,2019,4(5):
24-25.
[3]陳華.基于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存在的問題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1(23):202-204.
[4]朱久榮,熊國強.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問題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9,(27):222.
[5]李強,孟永飛.高層建筑機電設施消防審核和驗收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19,5(8):39.
[6]吳昌盛,葉衍蕾.高層建筑消防設施中消防電子產品的問題分析與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6):40-41.
Discussion on the common problems of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in high-rise buildings
Fu Dianliang
(Licheng District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Bureau of Jinan, Shandong Jinan 250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inspection quality, install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water supply capacity, etc.,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in high-rise building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formulates targeted solutions.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while solving related problems, ensure the quality of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in high-rise buildings, and ensure that all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are available in the event of fire accidents, so as to minimiz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and create a safe and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faci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common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