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娜 營 秀 章珍珍 宋 靜 陸 坤
蚌埠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安徽省蚌埠市 233030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國家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實施了“雙一流”建設[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醫學研究生教育順應教育改革趨勢,步入“雙一流”建設中??谇会t學是醫學一級學科之一,注重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指導方案》中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口腔專碩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進行專門要求,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也發文明確重視口腔專碩研究生臨床技能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蚌埠醫學院口腔專碩研究生至目前已經招生7屆,自招生起,學院不斷對口腔臨床專碩的培養模式持續進行完善。通過在各個培養環節中的改革,包括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以達到提高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目的。本研究通過對2018—2021屆口腔專碩研究生就課程設置、臨床能力訓練、基地培養、評價考核系統、臨床思維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等進行問卷調查,以評估培養模式改革效果。希望以此為口腔專碩研究生培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提升“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口腔專碩研究生臨床能力。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2021屆蚌埠醫學院口腔專碩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以無記名形式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95份,收回95份,均為有效問卷。
1.2 實施方法
1.2.1 學位課程設置:學院根據“雙一流”建設和國家對于口腔專碩研究生的培養要求設置課程,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增加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正畸學以及口腔種植學等專業相關課程和美學賞析等選修課,課程實行學分制,總學分要求為20學分,具體課程見表1。

表1 蚌埠醫學院口腔專碩研究生課程
1.2.2 教學方法改革:為提高教學效果,適應“雙一流”背景下教育教學形勢,教學過程采用PBL、CBL、LBL等多形式進行,通過線下和線下相結合、集中授課學習和個人自習選修相結合,輔以口腔醫學前沿知識和臨床新技術講座,通過大規模在線課程學習拓展學習內容,開展病例討論會、讀書報告會等學習學科的新知識和新技術。
1.2.3 臨床能力培訓:為體現重視口腔專碩研究生臨床技能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口腔專碩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除按照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學院還結合口腔專碩的培養特點以及各培訓基地實際情況,制定專門口腔專碩臨床能力培訓方案。同時為確保實踐培訓過程的完整性,安排帶教老師監督研究生輪轉出勤情況,研究生通過網絡系統實時填報培訓內容,對于所治療的病種、病例、操作等進行全面記錄,科室按教學計劃所進行的專題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資料由基地秘書負責分類保存。臨床實踐過程接受校級、基地和帶教老師三級管理,校級層面由醫院教學科按階段進行管理,包括崗前培訓、每月考核、出科考試等,基地層面由秘書進行入科教育、帶教安排、培訓安排等,帶教老師進行出勤考核、臨床工作安排等。
1.2.4 考核評價:學院在原有考核評價基礎上完善臨床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將考核分為兩部分,包括轉科考核和畢業考核,并細化考核方案。如口腔專碩研究生在進行口腔醫學學科內各個專業輪訓結束后進行出科考核,不合格者需繼續進行輪轉,參加補考,補考合格才能進行下一步畢業考核。畢業考核需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進行,包括思想品質、基礎理論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和操作技能等方面,考核不合格繼續參加臨床能力培訓,待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論文答辯。
1.3 問卷調查 通過在各個培養環節中的改革探索,制定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學生基本信息情況、課程設置、臨床能力訓練、基地培養、評價考核系統、臨床思維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培養滿意度等方面內容,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調查,匯總結果后進行歸納分析。
從調查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學院實施的口腔臨床專碩的培養模式改革持認可態度,滿意度均在85%以上,滿意度分別為學位課程設置94.74%、教學模式和方法92.63%、臨床操作能力提升91.58%、臨床思維能力提升95.79%、培養基地教師的滿意度94.74%,醫患溝通能力培養88.42%和評價考核系統滿意度85.26%,學生總體認為對于臨床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提升有極大促進作用。

表2 培養模式改革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影響情況調查[n(%)]
3.1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是建設“雙一流”的核心,研究生教育代表國家高等教育的水平,是“雙一流”建設中關鍵環節之一[2-4]。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所在即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5]。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中國醫學事業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碩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碩士研究生培養處于高等教育的較高層次,其培養質量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為國家能否輸送合格的高層次專門人才。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強調要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6]。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對研究生教育,對研究生質量內涵建設高度重視和強調。為順應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關乎人才培養能力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將成為現階段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亟須解決的核心問題[7-9]。
3.2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口腔專碩培養 口腔醫學專業是一門對臨床操作要求更高的學科, 2009年3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這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展20年來教育部關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第一個專門文件,也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方面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重要文件,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具有重大影響。該文件在研究生教育定位中明確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10]??谇会t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作為我國碩士專業學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培養掌握口腔臨床醫學常見疾病的診治原則和操作技能,勝任普通口腔科臨床工作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2015年國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了《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確立了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除了需掌握口腔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需具備較強的口腔臨床實踐能力[11]。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發布《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做好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1號文)中明確要求各教育部門需高度重視臨床醫學(含口腔、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工作,再一次強調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側重能夠勝任臨床醫療工作,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口腔專碩研究生培養的重點核心是臨床能力培訓,既決定培養質量,也是未來口腔醫學醫療發展的希望[12-13]。
3.3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口腔專碩培養探索 為培養適應一流人才教育大環境的口腔醫學人才,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在口腔臨床專碩的培養模式進行完善,通過在各個培養環節中的改革,進行探索和研究,以達到提高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提升培養質量。首先根據“雙一流”建設和國家對于口腔專碩研究生培養要求,參照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在調研和研討的基礎上,充分征求導師、任課教師、校內外專家、研究生的意見和建議,系統論證,科學規劃“雙一流”建設背景適合學院實際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中在增加了專業課前沿知識和口腔臨床技術新進展,以及為提高臨床技能訓練能力而設置了口腔美學等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切合實際的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集中講授、專題講座等授課方式,更好地保證在各個培養基地的同學接受同質的課堂教學。臨床能力訓練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和考核方式進行,以確保評價考核的科學性和統一性[14-15]。本研究對“雙一流”背景下培養模式改革后口腔專碩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學院實施的口腔臨床專碩的培養模式改革持肯定態度,學位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臨床操作能力提升、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和培養基地教師的滿意度均在90%以上,可見學生認為培養環節中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對于臨床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和評價考核系統滿意度較其他指標稍低考慮可能在臨床培養的過程中病患本身的因素、規培基地各科室輪轉疾病的種類和例數有所差異造成的,考核采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擬系統的多站式考核形式,多角度、多層面考核學生病歷分析能力、診療技能運用能力、評判性思維等臨床實踐能力,可能導致學生認為有一定難度,因此對考核評價的滿意度較其他指標偏低。經過培養模式包括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系統的改革,學生對實施的口腔臨床專碩的培養模式改革的認可態度,說明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就很好的契合了“雙一流”背景下口腔專碩研究生培養的要求。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和評價考核系統滿意度較其他指標偏低提示醫患溝通的能力的培養除需要在基礎課程中設置《醫患溝通技巧》等人文課程外,還需要在學生進入規培基地后,將醫患溝通技巧和能力培養作為日常和長期訓練以及帶教老師日常帶教內容之一。對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擬系統的多站式考核形式,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考核評價系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認真實踐,將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融合貫通,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臨床實踐技能。
鑒于“雙一流”建設是近幾年新提出的,加強口腔專碩研究生臨床能力還處于不斷摸索和探索中,下一步還需不斷加強學習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才能找到符合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教育規律、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途徑,這也將是口腔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和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