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散文,因此,教師要重視散文閱讀教學,采取積極的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使閱讀滿足全體學生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合理運用語文情境進行閱讀教學,構建高質量語文課堂,本文將探究語文情境在現當代散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只是被動回答,在學習中缺乏思考,對于文章沒有自己的見解,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較弱,學習中非常依賴教師。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除了從作者的角度分析文章外,還能夠從自身的角度理解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學會正確看待問題,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問題,擺脫傳統教學的限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思維特點,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構建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在情境中獲得直觀的感知,加深記憶。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文本內容,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百草園中有許多的趣事,說一說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這篇文章篇幅較長,但文章內容雜而不亂,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深入探究文本。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組織交流發言,展示討論結果,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相互分享成果,使小組討論更加完整、高效,完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中,不能將閱讀局限于“讀”中,而要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深度解讀現當代散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流于形式,只注重對學生“讀”的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思考,閱讀體驗不佳,學生難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思想,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基于教學現狀,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現當代散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樹立生本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學情設計教學方案,并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探究有效的方式,構建多元情境,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內容,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從而獲得深刻的認知,在學習中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利用現代化手段,構建閱讀情境。例如,在《秋天的懷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資料,查找與詩中場景有關的圖片,將圖片與詩相整合,制作成教學視頻,通過播放視頻,營造閱讀情境,讓學生一邊欣賞圖片,一邊朗讀感悟,圖文結合,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還可以設計教學課件,以課件的形式呈現文本內容,將圖文結合,突出閱讀重點,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此外,在情境中學習,讓學生置于具體的場景中,切身感知,能夠深化理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閱讀中獲得獨特的體驗。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的,文章的閱讀感悟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文章,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當代視角對文章進行個性化解讀,得出創新性的觀點,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在情境中引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進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利用多媒體構建多元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營造良好互動氛圍,讓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思想都尚未發育成熟,具有較大塑造空間,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研究教材,將文章相關的背景與作者寫作時的經歷整理成課件,在課前導入中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蘊含在文章中的豐富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促進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互動,構建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過程,既達到引導的目的,又避免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進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實現互動教學的目的。在課堂導入中創設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其將情感融入到閱讀中,主動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探究,掌握閱讀知識,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在現當代散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構建互動情境,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進行交流,加強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能力?;邮浇虒W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留白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利用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延伸文章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要將學生合理分組,在小組討論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確討論的目標,再開展小組討論,在討論中記錄成果,對討論的內容和結果進行整理,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討論中。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營造寬松的交流氛圍,提高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在討論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閱讀中的問題。例如,在《鄧稼先》的教學中,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文章“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涵蓋了哪些線索?進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同時,教師要對文章內容拓展延伸,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相互交流探討,通過將生活元素融入語文教學,使語文更加貼近現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語文包含了自然、文化、歷史、哲學、藝術等方方面面,學科知識涉及范圍廣,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從生活中挖掘素材,補充、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語文,并能夠應用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經驗,解決現實問題,將語文知識學以致用,積累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例如,在《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春天的情境,讓學生回想春天的特點,學生對春天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同時再展現作者筆下的春天,帶領學生觀看視頻,欣賞春天的情景,跟隨作者的腳步,感知春天的美好。教師要將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體會作者的思想,并在閱讀后,仿照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進行創作,將閱讀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從而使作文更加生動、有情感,強化讀寫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多元化方式開展教學,指導學生賞析文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培養閱讀能力,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