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滟 柴玲姬
摘 要:研究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開發及利用,采用文獻總結、案例借鑒等方法,從圖書資料的價值入手,指出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現狀,參考成功案例及帶來的啟發,提出圖書資料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研究表明,圖書資料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館藏資源,具有文化、文物和版本價值,面對目前開發利用中的問題,應從思想、技術和服務等方面加以改進,使圖書資料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助力公共圖書館健康發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開發利用;數據庫;信息服務
在公共圖書館中,圖書資料主要指紙質資料,如圖書、繪畫和報刊等,涉及科學、教育、文學、藝術、體育、地理和歷史等內容。宏觀來看,圖書資料是人類文明進程的見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包含的技術成果和實踐經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站在館員的角度,不僅要做好圖書資料的分類、整理和保存工作,還要合理開發與利用,充分發揮這些資料的作用價值。在現有文獻報道中,多集中在館藏資源的信息化建設上,對于圖書資料的研究較少。以下探討新時代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對策,供同業人員參考。
一、圖書資料的價值
1.文化價值
圖書資料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參考性和工具性兩個方面。第一,參考性。讀者進入圖書館,通過查詢、查閱圖書資料,能為教學、科研和寫作等活動提供參考依據。而且,隨著圖書資料不斷豐富,這種參考價值不斷提高。第二,工具性。從本質上看,圖書資料屬于出版物,它采用文字+圖像的方式,記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總結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工具書。隨著時間的推移,圖書資料逐漸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其文化價值不斷提高,為開發利用賦予了重要意義。
2.文物價值
圖書資料在形成、分類、整理以及保管過程中,除了文化價值以外的附加價值也在提高,首當其沖的便是文物價值。眾所周知,環境對圖書資料的影響明顯,過去受限技術手段,能夠完整保存圖書資料是不小的挑戰。那些經歷數十年、上百年的古籍資料,本身就是稀缺品,再加上不可再生的特性,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3.版本價值
圖書資料作為一種出版物,因版本的稀缺性、信息的獨特性,也提高了它的版本價值,隨著時間延長、版本減少,其版本價值不斷提高。對于部分實用性較強的圖書資料,在再次印刷過程中的版本價值也很高,當社會對這類圖書的需求增加,版本重復印刷次數增加,在社會上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越高。
二、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現狀
正是由于圖書資料具有文化、文物和版本價值,因此,開發利用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在公共圖書館中,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也是服務功能的體現,有助于增強圖書館的綜合實力,但目前公共圖書館對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仍有不足之處。
1.圖書資料的利用效率低
有調查數據顯示,在公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料平均利用率只有30%,而且集中率較高。換言之,讀者查閱的圖書資料有明顯的類型傾向,部分比較珍貴的古籍只有教育、科研人員會查閱。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既和圖書館本身有關,如圖書資料分類不合理、整理不及時,提供的讀者服務不完善等。同時,也與歷史、社會和讀者個人因素有關,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不少讀者選擇線上閱讀模式,進出實體圖書館的次數明顯減少。
2.數量種類不能滿足讀者需求
豐富多樣的圖書資源,是吸引讀者的一大法寶,讓讀者找到需要的信息,是圖書館生存下去的基礎。讀者在查閱圖書資料時,如果相關信息缺失,或者查詢流程不暢通,就會產生不好的體驗,進而影響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如今,不少圖書館在采購環節中過度關注經濟效益,傾向市場上流行的書籍,減少古籍和外文資料的采購數量。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現不同讀者同時查找或借閱同一本圖書的情況,其數量、種類滿足不了讀者的實際需求。
3.服務管理模式不完善
從服務管理的角度看,館員將工作重心放在圖書資料的整理與保管上,尤其非常關注圖書的借閱情況,收錄時間、類別、保存現狀以及借閱次數。但是,圖書資料的價值在于利用而不是珍藏,為了避免圖書丟失或破損,將一些重要的資料收藏起來,導致讀者難以接觸,就會影響圖書的利用效率。究其根源,是服務管理模式不完善引起的,現行的制度體系、管理流程或服務內容上存在漏洞和問題。
4.信息技術應用不到位
在管理圖書資料期間,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提高管理效率,還能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新動力。一些公共圖書館的思想觀念落后,或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信息設備設施配置不足,技術手段不夠成熟,最終影響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例如,面對大量的圖書資料,館員缺乏主動挖掘的意識,缺乏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讀者查詢時等待的時間成本增高。
三、圖書資料開發利用案例分析及帶來的啟發
1.圖書館概況
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為例,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館舍面積1萬多平方米,館藏71萬多冊(件),設置閱覽座位1200余個,建有12個街道圖書分館。平均每年接待讀者近100萬人次,外借書刊超過60萬冊次,組織讀者活動近200場次。該圖書館創造了“平民大書吧”服務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先后獲得“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全民閱讀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2.文獻資源建設問題
在館藏圖書資料中,地方文獻是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中規定,圖書館應加強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保護工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題系列或館藏體系。該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上雖取得顯著成績,但在開發利用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征集甄別難度大。地方文獻作為一類珍貴的材料,具有稀缺性、區域性特點,不僅形式多樣化,而且分布范圍廣。圖書館在人力和經費限制下,其征集、甄別工作上存在困難。
第二,開發力度不足。一方面作為基層圖書館,專業的館員數量不足,技術和資金方面受限,地方文獻收集后,相應的篩選、整理和開發工作難以全面、系統地,直接降低此類資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地方文獻資料的建設周期長,但讀者受眾群體小,短期內難以產生顯著成效,降低圖書館的支持保障力度。
第三,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因前期缺少統籌規劃,沒有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導致這些文獻資源主體不明確、體系不科學。而且,缺少統一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標準,開發利用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導致重復建設現象產生,造成資源浪費。
3.開發利用實踐
(1)征集保管環節。第一,制定長遠規劃。越秀區圖書館位于老城區,具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形成特色的歷史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為推進地方文獻征集工作有序開展,圖書館制定了長遠規劃,將紅色文化、教育文化作為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方向,保證資源體系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第二,采用捐贈制度。地方文獻的征集整理,單純依靠圖書館的力量是不夠的。越秀區圖書館采用捐贈制度,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圖書館牽頭,并獲得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配合,針對捐贈的地方文獻建立捐贈目錄并及時更新。第三,建立共享機制。為實現地方文獻資源共享,一方面,該圖書館與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館和檔案館展開合作;另一方面,與其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開展交流,采用資料互贈、館際合作等方式,提高地方文獻資源的共享程度。
(2)開發利用環節。第一,大力宣傳推廣。針對不同的地方文獻資源,該圖書館有序開展篩選和整理工作,對于利用價值較高的文獻,組織開展專題展覽活動、好書推薦活動,拉近讀者與這些文獻的距離。同時,充分利用線上媒介如官網、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向訂閱讀者推送相關信息,融合當地的風俗文化,將地方文獻中原本枯燥的內容轉變為趣味性內容,增強讀者的參與度。第二,建立專題閱覽室。為滿足地方文獻的查詢和閱覽需求,越秀區圖書館建設3個專題閱覽室,這些閱覽室專門收藏地方文獻資料,截至目前共計藏書7400余種、超過10000冊。因地方文獻資源種類全、數量多、質量高,被當地媒體評為“最有特色的閱覽室之一”,受到讀者的好評。第三,建設特色數據庫。地方文獻資料在開發利用過程中,除了線下方案措施外,同時還有線上數據庫建設。針對收錄的地方文獻,按照政治、歷史、社會、文化及教育等類別,分別建設特色數據庫,不僅豐富館藏資源,而且方便讀者查閱,提高資源利用率。第四,打造閱讀品牌。采取以上開發利用手段的同時,為了避免重復建設,解決資源使用率不高的問題,該圖書館還積極打造地方文獻閱讀品牌。在具體操作上,根據在不同街道分館中,配置不同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同時,融合科普、創客等要素,開設“一街一品牌”閱讀區。
4.帶來的啟發
分析該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工作,帶來的啟發是: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性工作,應該從思想、管理和技術等多個層面入手,加大資金和人才保障,創新征集與捐贈制度,與其他文化機構合作共享,并積極推進文獻數字化工作,才能提高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效果。
四、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對策建議
1.積極轉變服務觀念
轉變服務觀念,是圖書資料開發利用的思想基礎,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求。第一,館員個人的服務理念應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將讀者作為服務核心,采取有效的培訓行動和管理措施,增強館員的個性化服務意識,進而增強圖書館的綜合競爭力。第二,加強圖書資料的完整性管理,定期對圖書排查,及時發現資料缺失、圖書破損等問題,聯系專業人員修補處理,為圖書資料的后續利用打下基礎。第三,圖書館要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媒介,系統介紹圖書資料的重要價值、收集整理保管工作的規范標準,讓館員充分認識到開發利用的積極意義,促進職業素質和服務技能不斷提升。
2.分析讀者個性需求
先有需求,后有服務,在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評價中,讀者對服務的滿意度是一個重要指標。基于此,圖書館應精準劃分讀者類型,分析讀者的個性需求,為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第一,對不同讀者群體開展調研工作,了解讀者的信息行為特征,提供服務時滿足精準、快速的要求。同時,注重館員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動態分析讀者的需求變化,在圖書資料開發利用過程中,虛心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第二,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對讀者的閱讀需求深入挖掘,基于C語言、B/S架構下,了解讀者的個人信息和圖書借閱信息,從而調整圖書資料的開發利用方向,確保讀者能快速找到目標圖書,充分滿足個人需求,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
3.打造智能化數據庫
基于現有的圖書資料,打造智能化數據庫、特色館藏數據庫,逐步實現資源共享,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第一,對圖書資料分類整理,依靠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二次開發利用,將紙質文件轉變為電子資源,進一步擴大圖書資源的傳播范圍,方便更多讀者群體利用。第二,電子圖書資源在分類、整理、上傳、保存以及維護等各個環節,均要嚴格執行規范標準,在豐富館藏資源的同時,修復保護紙質圖書資料,達到價值傳承的目標。第三,圖書資料的數據庫建成后,一方面,要打造共享平臺,與不同級別的圖書館、其他文化場館進行交流合作,深入開發利用價值;另一方面,要加強安全管理,采用權限訪問、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等技術措施,保證資源的完整和安全。
4.提升信息服務能力
站在圖書館的角度,在圖書資料開發利用過程中,還應該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實現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的目標,從而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第一,優化空間布局,打造電子閱覽室、特色資源閱覽室和三維影音閱覽室等,在軟硬件技術以及設備設施上投入充足資金,為圖書資料的利用提供新載體,吸引更多讀者。第二,利用好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創新宣傳模式,滿足民眾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的需求。圖書館可開通微博、微信和抖音等賬號,主動為訂閱讀者和潛在目標群體提供圖書資料相關的服務,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5.創新閱讀推廣模式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圖書資料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如何創新閱讀推廣模式體現以下幾方面。一是針對不同讀者群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推廣方案。以研究型讀者為例,根據具體研究方向、內容和興趣愛好,設置學習討論小組,提供一個可以交流、互動的平臺,促使閱讀推廣向著縱深發展。第二,發揮新媒體的平臺優勢,建立全渠道、移動化和多方式的新型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第三,采用多元化的推廣方式,如新書推薦、作者互動和有獎問答等,增強閱讀趣味性,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資料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館藏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圖書資料,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針對目前圖書資料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應積極轉變服務觀念、分析讀者個性需求、打造智能化數據庫、提升信息服務能力以及創新閱讀推廣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圖書資料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馮 昊.公共圖書館如何深入開發利用政協文史資料圖書[J].春秋,2022(6):70-72.
[2]王 蕊,魏 濤,張晶晶.閱讀推廣視角下圖書館紅色文獻開發利用策略[J].大學,2022(7):185-188.
[3]曹麗娜.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啟示和建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12):31-33.
[4]黃溢琦.試論大數據技術的圖書館特色館藏文化建設[J].華東紙業,2021,51(6):5-7.
[5]湯杰清.如何提升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開發和利用[J].辦公室業務,2021(6):168-169.
[6]徐麗娟.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建設[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12):38-39.
(作者單位:杭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