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服裝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受國際市場復雜情況的影響,服裝企業面臨著巨大挑戰。為應對市場競爭壓力,我國服裝企業不斷尋求創新發展方向。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還對傳統企業盈利模式產生巨大影響。基于此,本文對數字經濟下服裝行業背景和企業盈利模式的現狀進行闡述,并提出數字經濟助力服裝企業盈利模式轉型路徑,以期為我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的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服裝企業;盈利模式;創新;數字化
本文索引:張潮.<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7):-050.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9(a)--04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以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一種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對企業盈利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我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成本領先型和差異化戰略型。成本領先型盈利模式在服裝企業中表現為生產規模的擴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成本也隨之上升,服裝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差異化戰略型盈利模式在服裝企業中表現為通過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來獲得超額利潤。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應用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進程,數字經濟對服裝行業盈利模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服裝企業盈利模式面臨新一輪挑戰。
1 我國服裝行業的盈利模式背景分析
1.1 服裝行業背景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服裝業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迅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市場需求減弱,1—12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22.6億元,同比下降7.7%,增速較2021年同比下滑21.9%。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服裝業零售額同比下降14.79%,銷售量下降18.61%,當前,我國服裝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競爭激烈。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而我國服裝企業仍停留在以生產要素為核心的傳統盈利模式中。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消費者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因此,企業必須通過創新來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新期待。我國服裝企業普遍面臨著成本領先型盈利模式和差異化戰略型盈利模式的雙重挑戰。一方面,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服裝企業的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企業對生產要素投入依賴程度加大。
1.2 我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
服裝行業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必須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從而實現盈利。不過,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在生產成本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利潤空間不斷壓縮,這也對服裝企業盈利模式提出新的挑戰。目前,我國服裝行業的盈利模式主要分為成本領先型和差異化戰略型兩種。
成本領先型盈利模式是指通過對生產成本進行控制和管理,使企業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來獲得最大的收益。成本領先型盈利模式在我國服裝企業中表現為生產規模的擴張,成本也隨之上升,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例如,優衣庫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末通過對生產進行改革,實行訂單生產制度和大規模的采購模式等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實現了盈利;ZARA公司則通過控制生產流程、縮短交貨時間和降低銷售費用等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盈利。差異化戰略型盈利模式是指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來實現超額利潤。例如,李寧公司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營銷創新等方式實現盈利。目前,我國服裝行業的利潤主要來源于服裝品牌的溢價、營銷渠道費用及產品研發費用三個方面。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服裝企業在運營模式上也進行了一些創新,但是仍然存在盈利模式單一、盈利空間較小等問題。
2 我國服裝行業“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一種對行業競爭力進行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從行業的五個方面入手,分析各方面對競爭對手的影響,從而對行業競爭力做出判斷,如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波特五力模型為企業制定競爭策略提供依據,可有效幫助企業找到自身在行業內的定位,并從定位出發,制定競爭戰略。
2.1 潛在新進入者
數字經濟時代,服裝行業的發展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盈利模式,要積極地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積極尋找新的機遇和挑戰。服裝企業只有不斷開拓創新,才能適應新時代下的競爭環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基于此,本文從數字經濟視角出發,提出了我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創新建議。首先,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建設。在實踐中探索和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和隱私保護機制,保障數據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其次,加快生產數字化轉型進程。服裝企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來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后,實現“制造+服務”雙輪驅動。服裝企業可以采用“制造+服務”雙輪驅動的模式,一方面,通過生產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售后服務來獲得客戶黏性。
2.2 行業內競爭現狀
我國服裝行業屬于充分競爭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價格、質量、品牌等方面。從價格來看,我國服裝行業目前的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場,仍由國際品牌占據。2022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2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3219家,總體實現營業收入約14539億元。其中,高端品牌的營業收入占比46.9%,同比增長6.50個百分點;而大眾品牌占比僅為18.0%,同比下降1.96個百分點。從質量來看,我國服裝企業在質量上與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仍有較大差距。從品牌來看,我國服裝企業的品牌數量較少且質量不高。從產品來看,我國服裝企業在產品設計上仍存在不足。從競爭環境來看,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不斷下沉市場或進軍國際市場,我國服裝企業面臨國內外雙重競爭壓力。
2.3 供應商地位及議價能力
供應商地位是指供應商在與企業建立交易關系時,由于與企業間長期、穩定、互惠的交易關系而表現出的一種主動參與市場競爭并獲得一定經濟利益的能力。在現實中,服裝企業往往將生產、物流、渠道等環節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通過與第三方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實現對產品生產成本、物流成本等的控制,從而實現更大利潤空間。數字經濟的發展促使企業不斷增加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如果服裝企業自身無法適應市場變化和發展需要,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就無法獲得穩定可靠的供應商供應服務,將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供應鏈管理混亂、供應鏈斷裂等一系列問題,進而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供應商議價能力是指供應商在與企業交易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利益的能力。服裝企業是典型的以銷定產型企業,在市場中主要通過向品牌商購買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品牌商往往根據其對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環境變化的預測來決定產品的生產數量和生產周期,因此服裝企業往往通過控制市場動態來獲得競爭優勢。但在數字經濟環境下,企業通過大數據等數字化工具可以準確分析消費者需求、預測市場動態和產品流行趨勢,從而為品牌商提供更好的產品設計方案、更快的研發進度、更短的生產周期。在此情況下,服裝品牌商可能會利用自身優勢地位與服裝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從而減少對供應商供應服務方面的依賴程度,降低供應鏈管理成本和風險。
2.4 消費者議價能力
數字經濟下,消費者的議價能力變強,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是市場中最有話語權的群體,消費者的選擇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在數字經濟時代,消費者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與企業建立直接聯系,將消費數據反饋給企業,消費者可以實時獲得商品信息和服務信息,這些反饋信息對服裝企業的決策十分重要。服裝企業通過分析消費者反饋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技術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如社交媒體、數字購物等領域都與服裝企業息息相關。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中有近90%是由中國企業提供的。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我國服裝企業應積極開發和應用數字技術與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2.5 替代品生產廠商
服裝是消費者的必需品,不會因替代品的出現而消失。數字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如虛擬試衣、虛擬試穿等服務,這些服務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從而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會對替代品產生一定的偏好,導致替代品生產廠商進入市場。例如,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產品,這就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服裝企業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服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保證服裝的質量和款式不受影響。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它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了解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和偏好,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替代品生產廠商進入市場會給服裝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3 數字經濟助力服裝企業的盈利模式轉型路徑
3.1 促使服裝企業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應用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國服裝企業的發展進程,服裝企業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服裝制造業帶來了新的變革,進一步推動我國服裝企業數字化轉型,使得服裝企業盈利模式面臨著新一輪變革,如圖2所示。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我國服裝企業也積極地進行數字化轉型。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許多服裝企業的共識,且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因此,我國服裝企業應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在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之后,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實施,以實現自身盈利模式的優化和升級。
3.2 服裝企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
服務型制造是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通過整合制造資源和服務資源,實現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開發、生產、營銷和維護,以及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綜合管理與服務的制造模式。服務型制造主要包括產品型服務與服務型服務兩種類型。數字經濟時代,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的虛擬制造業逐漸替代傳統制造業成為產業發展新引擎,服裝企業的商業模式也由傳統生產模式向服務型制造模式轉變。當前,我國服裝行業正處于從傳統服裝制造業向數字智能服裝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服裝行業要積極響應數字經濟時代新趨勢,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
(1)數字智能服務生產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分析、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等環節的智能化和數字化。
(2)服務型制造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用戶需求與服裝企業產品設計和制造的無縫對接;在生產過程中,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產品從設計到銷售全流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在銷售過程中,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用戶需求與產品設計和制造的無縫對接。
(3)服務型制造模式的關鍵技術:首先,服裝企業應積極開展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虛擬設計與智能制造等關鍵技術研發。其次,加強服裝企業間的合作及跨界合作,實現不同服裝企業間的產品信息共享、數據交互及服務共享。最后,積極推進智能物流、智能倉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裝企業中的應用。
3.3 推動服裝企業產品創新,實現產品差異化
數字經濟為服裝企業產品創新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傳統服裝企業通過將產品與自身所處行業的特性相結合,以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實現產品差異化。但國內服裝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新產品創新就成為我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發展的關鍵。數字經濟時代,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網絡在服裝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使消費者能夠通過網絡獲取大量與自身需求相符的信息,從而更加明確地確定自己的需求。同時,由于互聯網平臺上各類商品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購買產品,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此外,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數據分析能力和技術支撐,為消費者需求和企業生產之間搭建起橋梁。因此,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服裝企業應利用數字經濟帶來的優勢實現產品創新。我國服裝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對產品生產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并將新技術運用到服裝的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中。在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的同時,實現產品差異化發展。
3.4 加速服裝企業的生產運營和銷售模式變革
數字經濟是一種新型經濟形態,通過新技術和新業態的創新發展,推動我國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加快服裝企業盈利模式的變革。數字經濟時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需求導向型消費模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產品導向型消費模式,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已從最初的功能性需求轉為情感性需求,高質量、個性化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在這種消費趨勢下,傳統的服裝企業盈利模式將會受到較大沖擊,服裝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速轉型升級。
首先,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生產運營模式和銷售模式。企業要通過“互聯網+”創新生產運營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其次,企業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建立智能化、自動化生產體系,實現服裝產品的智能制造。
3.5 助推我國服裝企業加強品牌建設
(1)實現品牌數字化轉型,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傳統服裝企業依靠信息不對稱進行產品定價,隨著生產成本的提高,其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服裝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就必須尋求新的盈利模式,通過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實現品牌數字化轉型。服裝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銷售,運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喜好,從而生產具有個性化、定制化的服裝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服裝企業可以在全渠道平臺開展線上銷售活動,對線上消費者進行精準畫像,幫助其找到合適的款式。
(2)創新數字營銷方式,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傳統服裝企業大多采取線下廣告宣傳的方式進行品牌宣傳推廣。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廣告效果產生懷疑,為了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認可度、提高品牌形象,服裝企業應加大對數字營銷方式的創新。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品牌宣傳推廣時,應注重使用合適的宣傳手段和傳播方式,同時應注重利用數字媒體平臺進行線上廣告宣傳及線上銷售活動的開展。在線下廣告宣傳時,應注重增強品牌形象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此外,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品牌宣傳推廣,從而達到樹立企業形象、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目的。
4 結語
總之,數字經濟背景下服裝企業盈利模式的變化與發展將會影響整個服裝行業的發展進程與發展趨勢。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服裝企業要想在數字經濟中取得優勢,就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1)企業要不斷進行創新,通過持續地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2)做好品牌建設工作,樹立品牌形象;(3)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降低成本;(4)將現代信息技術和服裝企業盈利模式進行融合。服裝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與發展規劃,通過不斷創新來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繆顧賢,靳明.“5G+工業互聯網”賦能浙江紡織服裝業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J].紡織導報,2023(2):72-74+76.
曾利珍,毛瑩,屈夢杰,等.武漢市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3(8):22-25.
許捷.綠色金融助力西部地區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51(3):1-3.
彭偉.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21(1):8-11.
牛思佳,沈雷.數字化轉型下服裝品牌營銷渠道的策略分析[J].毛紡科技,2020,48(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