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青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
近年來,教育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深度學習引起了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的廣泛關注。目前,深度學習主要是指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們圍繞某個特定的學習主題,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獲得發展的學習過程[1]。在深度學習中,學生們需要主動構建知識體系,這讓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鮮活、更具溫度。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連續性,新知識和舊知識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不斷強化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通過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們進行當下的學習,從而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們產生新的想法和觀點,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比如某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金字塔》相關內容時,就組織學生們回憶之前學習《秦兵馬俑》的方法,讓學生們以此為基礎找出《金字塔》中的重點句子和重點段落,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正確把握文章的主題,從而搭建新知識與舊知識連通的橋梁,有效激發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欲望,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2]。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探索,進一步感受文章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在過去很長一定時間內,老師過分注重知識點和答題技巧的講解,并且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們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難以完成對文章的深度學習。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切實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視。比如某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鐵杵成針》相關內容時候,就組織學生們對老媼磨鐵杵的行為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認為老媼的精神意志值得我們學習,而有的學生認為即使鐵杵被磨成針,那么用處也不大,應該用磨鐵杵的時間去干其他的事情。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并沒有對學生們的想法進行對錯判斷,而是根據學生們的想法將學生們分為兩大陣營,組織學生們以此為基礎進行辯論,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們對文章的深度理解,鍛煉學生們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辯論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們穿越歷史的長河,與主人公或者作者進行直接對話,這對學生們的深度學習大有裨益。比如某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金色的魚鉤》相關內容時,就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為學生們創設了如下情境:在蕭瑟的秋天,一群骨瘦如柴的軍人走在草地上。由于饑餓和疾病,他們不得不走走停停。有一天,老班長在為戰友洗衣服的時候,看見了一條魚兒跳出水面,于是將縫衣針做成魚鉤,成功釣上了一條魚。戰士們終于喝到了鮮美的魚湯,但是老班長卻趁著沒人,悄悄咀嚼戰士們吃剩的魚骨頭。當學生們看到這里時,紛紛被老班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打動,然后老師組織學生們對文字進行仔細閱讀,讓學生們勾劃出打動自己的句子,深入體會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另外,老師還為學生們創設了革命烈士紀念館的情境,讓學生們想象自己是一名解說員,組織學生們給參觀者講一講金色魚鉤的故事,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老班長形象的認識。
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注重知識的開放性,因此老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們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接受不同思維的相互碰撞,從而有效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全面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比如某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相關內容時,就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以“同組異質”和“同質異組”為基本原則,將學生們科學合理地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5名成員,然后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講述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總結歸納魯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并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們理清學習思路,讓學生們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避免深度學習流于形式[3]。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們提供必要的啟發和引導,從而有效促進討論的順利進行。
在當前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板塊,這為學生們的自由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有效拓展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們的表達興趣,切實提高學生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參與感。比如某老師在引導學生們開展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相關活動時,就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適合表演的課本劇,然后自主組建團隊,對文章中敘述性語言進行改編,使其成為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話,然后以此為基礎演繹課本劇中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角色[4]。在該活動中,學生們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并全程參與到劇本設計、劇本排練以及劇本表演,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們站在角色的視角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而且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深度學習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學生們的高效學習、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明確深度學習的突出作用,強化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拓展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江敏麗.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格言(校園版),2023(15):59-61.
[2]陳靜雅.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索[J].教師,2022(34):21-23.
[3]朱韻.深度學習,領跑語文課堂——以統編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8):11-12.
[4]邱靜.深度對話:讓學習走向深處——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對話教學”[J].新校園,2021(04):38-40.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箭口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