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新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王君老師是當今中學語文界公認的名師,其“青春語文”風靡全國,讓其收獲了一大批粉絲。僅此一舉,就足以讓這個“70后”的女教師驕傲終生了。可她又是全國名班主任之中的“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其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之道,讓很多班主任敬佩不已,驚嘆于王老師的大智慧!
智慧地化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近年來,學生心理焦慮問題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原因非止一端。王君老師認為,這與家長的焦慮情緒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她對此格外關注,并不失時機而又智慧地進行了化解。
王君老師的班里有一個各個方面都特別優秀的學生,無意中犯了一個并不太大的錯誤。她的媽媽得知這個消息后,竟然闖進學校,直入教室,對孩子大發雷霆。王君老師急中生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一跳三尺高地對這個家長大聲斥責起來。
這個家長先是一愣,很快便被王君老師的氣勢所壓倒。
其實,這早在王君老師的意料之中,于是她轉怒為喜,帶這位家長回到辦公室,并與其推心置腹地交流起來。王君之言,讓這個家長心服口服。
不妨將王君老師當時所說的話還原如下——
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會讓家長與教師欣喜不已,可是,他們往往為了追求完美而時時小心謹慎。其實,凡人都有錯誤,圣人亦然。你的孩子犯了一個這么小的錯誤,何必如此大驚小怪?其實,犯了這次錯誤,對她而言,非但不是壞事,反而有可能成為其更好成長的一次機遇。因為這讓她感到自己不可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以后還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犯一次錯誤,并不影響其依然是一個優秀學生的事實。更何況她并沒有因為犯了一次錯誤而裹足不前,反而從錯誤中汲取了教訓,變得更加優秀。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你作為她的媽媽而對這次錯誤耿耿于懷,不但會讓自己心理上焦慮,而且還會讓孩子情緒也焦躁起來。如果你認為這是人生旅途之中的一種必然要經歷的事情,就會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促膝談心。這樣,親子關系和諧了,你不焦慮了,孩子也能更好成長起來。
王君的這席話讓這位家長的焦慮一掃而空,轉而為有如此優秀的女兒而欣慰不已。
王君老師又告誡這個家長,回家之后,要向孩子承認是自己的一時沖動讓她在師生面前丟了顏面,并請求她的諒解。
這個家長千謝萬謝地告辭而去,待女兒回家后,便照王君的囑咐向其道歉。女兒不但原諒了媽媽,而且很為媽媽能有如此的“胸懷”而感動。她向媽媽詳細地敘述了犯這次錯誤的前因后果,尤其談了王君老師在這個特殊時刻給予她的信任與鼓勵,讓她對自己更有了信心。媽媽聽著女兒的話,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她打從心里感謝王君老師,也在自責,并向女兒承諾,以后也要像王君老師一樣,不但愛女兒,也要學會如何愛。
自此之后,母女關系越來越和諧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也越來越少,女兒心情越來越好。盡管女兒以后偶爾也會犯些錯誤,可媽媽不但不再焦慮不安,反而認為這只是女兒成長路上一個小小的波折,而后則會變得更加優秀。而這個女孩不僅擁有了一個陽光的心態,而且還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貳過”。
如果說這次王君是與這個家長“狹路相逢”,并智慧地化解了她的焦慮情緒的話,那么,平時在與家長閑聊的時候,王君也能察言觀色,發現家長情緒的波動。于是,她又會在讓家長不失其自尊的前提下,巧妙地了解到他們心情如此不佳的原因,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當越來越多家長的情緒由陰轉晴的時候,也便“于無聲處”影響到了孩子的情緒,從而讓他們的心理也健康起來。
尊嚴感讓“問題學生”變得優秀
幾乎在每個班里,都有一個或幾個“問題學生”,以致讓班主任感到棘手的同時,也讓家長心力交瘁。如何讓他們進行有效的轉化,變成優秀學生,就成了考驗班主任智慧的一個課題。王君老師通過讓“問題學生”擁有尊嚴感,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王君班上有一個公認的“問題學生”。她臉上從來沒有笑容甚至沒有任何表情,也不與任何人交流,對所有教師與學生都不信任,即使上課,也多是無精打采。
孩子的媽媽憂心忡忡地對王君說:“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癥?”
王君嫣然一笑,說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一些特殊反應是正常現象,我會想辦法讓她變得開朗起來的。放心吧!”
孩子的媽媽將信將疑地走了之后,王君則開始對這個孩子進行了認真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她的性格確實有些怪僻,學習成績也非常不好。之所以特立獨行,是因為她自以為從教師到同學,都覺得她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學生,因此她對自己也完全失去了信心。
病根已經找到,隨后就是對癥下藥的問題了。
王君驚喜地發現,這個被認為一無是處的學生,字寫得既快又好。這也許是她唯一的優點,卻讓王君靈感一閃——一個抄字比賽的活動便在班里拉開了序幕。
這項比賽在組際之間進行,全班四個小組,各推舉一名選手參賽。每次比賽抄寫一段文字,抄得既快又好者獲勝。
第一次比賽,這個女孩為其小組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不僅本組成員感到驚奇,全班學生都對其刮目相看。而后的每次比賽,這個女孩都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冠軍。在王君用比往常高一些的嗓音宣讀比賽結果的時候,那個女孩臉上便情不自禁地露出自豪的神色,而全班學生熱烈的掌聲,更讓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自信也在其心底緩緩地升騰起來。
不久,一個全市作文大賽又拉開了帷幕。王君又想到了這個女孩。她平時的作文在班里并非出類拔萃,自認為參賽獲獎概率小之又小,所以也不愿意參加比賽。但王君認為,這是增強其自信心與自尊心的一次機遇。于是,她逐一翻閱其往日的作文,從中選出一篇較有特點的,進行適當的修改與潤色,之后又與其家長“密謀”,悄悄以這個女孩的名義向大賽組委會投稿。
大賽揭曉,這個女孩的作文獲得了一等獎。
王君強壓住激動的心情,故意漫不經心地走到這個女孩的面前,說:“在以往批改作文的時候,我發現你有一篇寫得很有特點,就自作主張地舉薦參加了大賽,并獲得了一等獎。看來,你的作文水平在全市都在前列了。”
這個女孩先是一愣,旋即激動得淚流滿面。
當王君拿著這個女孩的獲獎證書在班上發布這一喜訊的時候,所有學生齊刷刷地將羨慕的目光都投向了她。那一刻,她沐浴在自信、自豪的幸福之中,淚花閃爍著,一抹笑意在其臉上自然地蕩漾開來。
從抄字比賽屢屢斬獲第一到全市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雖然經歷了六個月之久,可對于這個女孩來說,卻無異于一次鳳凰涅槃。為了鞏固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王君又“變本加厲”地在每天上完語文課后邀其一起拍照。開始的時候,這個女孩還有點兒“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感,可看著深愛自己的王君“咯咯”笑著把她一把摟過來的時候,一種溫暖感便流遍全身,于是她不再拘束地與王老師拍照而留下永久的倩影。
此后,這個女孩不再自卑,也不再孤獨。走路的步子變得輕盈而從容,笑聲也從無到有多了起來。
這個女孩的父母看著女兒一天天地變化,打從心底里高興,對王君老師的感謝與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直到這個女孩從學校畢業很多年后,她談起王君老師的時候,依然激動不已。她說是王老師給了她自信心,讓她有了一個新的人生。
其實,這個女孩只是王君在做班主任的時候“拯救”的眾多學生之中的一個。盡管“問題學生”的問題各不一樣,可王君用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擁有尊嚴感這一個智慧之舉,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當學生家長稱其“功莫大焉”的時候,王君只是淡淡地一笑,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她的分內之事,盡管有的時候會耗費不少精力,甚至也會遭遇苦惱,可是,當“問題學生”不再成為問題的時候,所有這一切都會變得美妙而又有意義。
拍照為學生帶來美好與快樂
王君老師初到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廣東工作之后不久,便打心眼里喜歡起了這個地方,覺得不應當辜負了這些自然美景。于是,一向愛美的她,常常在學校的一株木棉樹前拍照合影。尤其是木棉花開的時節,鳥兒也到樹上競相鳴唱。而樹下的王君,笑著向鳥兒招手,留下了一張張美妙的照片。
有一天,她突然想,初中的孩子處于青春期,心理出現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何不通過拍照,驅散其心里的烏云,讓陽光灑滿他們的心靈呢?
當王君興高采烈地向學生發出邀請,到木棉樹下拍照的時候,應者卻是寥寥無幾。王君并不氣餒,畢竟還有“寥寥”兩個“另類”學生。于是,她就和他們約定,每天進校上課之前,一起在木棉樹下合影。即使如此,開始的時候,這兩個一向以調皮搗蛋聞名的孩子,竟有些不好意思。不過,經過王君幾番鼓勵之后,他們就“瘋狂”起來,照片也千奇百怪。
照片不斷地在朋友、家長微信圈里發出來之后,收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點贊。于是,兩周之后,便有十多個孩子加入這個拍照的團隊之中。又過兩周,全班學生都加入了這個行列。每次拍照,大家都爭先恐后,擺出萬千姿態,拍出的照片也精彩紛呈。
王君將照片發到微信群里,便會立刻引來眾多點贊者。尤其是家長,每天都期待著看到自己孩子那青春美好的身影。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幾乎無一例外地說起拍照的事情,并對孩子夸贊一番。孩子們的心里美滋滋的。
學生每天在為拍照欣喜不已的時候,某些不愉快也便煙消云散。而這正是王君拍照的目的之所在,因為她知道,用如此一種別樣的形式,每天悄無聲息地向學生傳遞出積極的能量,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定勢,于是,那些以前為青春期問題所困擾的學生的臉上,也綻放出了開心的笑容。有了心理上的愉悅,學生學習的效率也不求自高,彼此的關系更加融洽。于是,整個班級呈現出一種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
其實,在王君剛擔任這個班班主任的時候,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班級,甚至有人斷言,不管誰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都會以失敗告終。可不到一年時間,這個班卻成了全校第一個“五星”班級。
何以會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王君認為,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如果不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的心理“陽光”起來,就有可能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而洞悉了這樣的一個道理,我們就要想方設法,為他們鋪設一條走向陽光燦爛的大道。拍照是一條路,但不是唯一的路,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時而動、因材施教。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選對了路徑,就能夠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告別不良情緒,走上灑滿陽光的大道。
己所欲,亦勿強施于人
孔子的高足子貢曾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也成了古往今來的一句至理名言。班主任如果遵循如此之“恕道”,往往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績。
王君不但踐行了孔子的這一精神,而且又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體悟到了另一句頗富哲理之言:“己所欲,亦勿強施于人。”這還要從王君任班主任期間的長跑說起。
王君小時候身體特別不好,在其14歲時,她開始長跑,一兩年之后,身體變得健康了。
所以,在重慶農村初為人師,剛做班主任的時候,她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希望通過長跑,讓全班學生身體健康。爾后到縣城中學、重慶市級重點中學,直到北京的名校做班主任的時候,她都帶領著學生長跑。開始的時候,學生往往跑得氣喘吁吁,有的堅持不住,中道而止。可是,一段時間后,他們個個都能自始至終地跟隨著王君長跑下來,從初一入學到初三畢業,每天3000米,風雨無阻。休說年級和整個初中的每一場體育賽事,王君老師的班級無一不是獨領風騷,甚至與高中部班級比賽的時候,也能將對手擊敗。這讓學生興奮不已,他們長跑的興致愈發濃烈,身體也愈發強健。
不過,在長跑的隊伍中,偶爾也會跳出某些不協調的音符。
那是在重慶市綦江中學長跑的時候,王君要求全體學生將棉襖或羽絨服脫掉,這樣可以輕裝上陣,也可以防止中途出汗過多。大家聽“令”而行,可就有一個小姑娘違“令”而行,一直穿著棉襖長跑。王君三令五申、軟硬兼施,她依然不改。
王君為此而生過氣,認為她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姑娘。不過,王君并沒有強迫其脫去棉襖,而是試圖再做工作,讓其與全班同學協調一致。
5月的重慶氣溫已經升高,班里絕大多數學生都穿起了短袖,女生也大多穿起了裙子。可這個小姑娘依然穿著羽絨服,穩如泰山地坐在座位上。王君很是不解,可并沒有勸說其換上較薄的衣服。在學生的同意下,她將手伸到這個學生的后背,以感受一下學生的體溫。王君認為,她一定是汗濕透了,如果是這樣,再勸說她脫去羽絨服才有更好的說服力。
可是,出乎王君的意料,這個小姑娘非但沒有一絲兒汗水,體溫也與常人一樣。那一刻,王君才恍然大悟:不是這個小姑娘不聽教師勸告,而是因為她的體質熱起來比較緩慢,而且冷的時間持續很長,迫不得已,她只好穿著羽絨服來保證與常人一樣的體溫。
王君這才認識到是自己錯了,很是內疚:為什么沒有想到她不同于常人的體質,而又一廂情愿地要求她和其他學生一樣脫掉棉衣跑步呢?
隨后,王君向這個小姑娘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二人握手言和,相視而笑。
可這卻成了王君終生難忘的一次失誤,于是,她開始有了“己所欲,亦勿強施于人”的感悟。在其他方面,她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強加于人”的言行。即使長跑,雖然對學生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可是,是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或者適合長跑呢?
尤其是后來到北京工作,做班主任之后,王君開始細心觀察學生的不同情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而在各個方面“因材施教”。
于是,在鍛煉身體的時候,王君對學生也不再強求一致,而是讓他們根據各自的愛好,自選運動項目,可以踢足球,也可以打籃球、乒乓球等。王君還像往常一樣每天長跑。雖然隨其長跑者只是班級的一部分學生,可王君并沒有失落感。
后來成了全國名班主任,在開設講座的時候,王君還會談起這件事。她告訴更多的班主任,自己的愛好對于學生雖有好處,可是,也要考慮到學生不同的需求,而不能“己所欲,強施于人”。這樣不但密切了師生關系,更讓各有需求與特點的學生各美其美,更好地發展。
(責任編輯:蘇少偉)
<<<鏈接:
王君,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廣東省清瀾山學校首席語文教師。首屆全國中學語文十大學術領軍人物,全國教育改革先鋒教師,省級優秀班主任。“語文濕地”創建者,“青春語文”研究者,“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出版專著25部,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文章24篇。語文教學探索和班主任工作探索在全國均有廣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