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娜



【摘要】? 目的? ? 分析影響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探討護理對策。方法? ?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的剖宮產初產婦90例,收集各項基本資料,并采用中文版母乳喂養自我效能(BSES)進行評分,對其自我效能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 剖宮產初產婦文化程度、社會支持、家庭月收入、產后抑郁、產假時間、配偶母乳喂養態度及是否參加孕婦學校均是影響其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 影響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因素較多,臨床應針對性做好護理干預,以提升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
【關鍵詞】? 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自我效能;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9-005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18
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養能夠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營養需求,促進營養吸收,增強其免疫能力,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且通過母乳喂養能夠增加母嬰之間的情感,增強嬰幼兒安全感,減少兒童期肥胖和過敏性疾病發生[1]。世衛組織明確指出,對于出生6個月內的嬰幼兒,應盡量采用純母乳喂養,6個月后建議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及以上[2]。但是母乳喂養的實現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家庭收入、孕產婦年齡、婚姻狀況等社會人口學因素,同時還有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等可改變的因素。自我效能即個人對自身成功達成某項目標的信念,可直接影響生理、心理狀態,進而對其母乳喂養率造成影響。本文選取90例剖宮產初產婦,對其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總結,并探討了護理對策。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納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90例剖宮產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采用剖宮產分娩的初產婦;(2)單胎、足月妊娠,分娩時孕周36周及以上;(3)已婚,家庭和睦;(4)產婦理解能力良好,無溝通障礙;(5)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新生兒為早產兒或新生兒存在先天缺陷;(2)無法進行母乳喂養者;(3)高危妊娠、合并嚴重分娩期并發癥;(4)合并肺結核、肝炎等疾病;(5)精神疾病;(6)臨床資料不全。產婦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8.05±4.16)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8±0.74)周;學歷:大專以下41例,大專及以上49例。
1.2? ? 方法? ? 收集所有產婦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產后抑郁、社會支持、是否參加孕婦學校學習、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配偶對于母乳喂養的態度等,其中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技能、內心活動2個維度,共30條目,各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1~5)分,總分30~150分,得分越高越好。對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分析,總結護理對策。
1.3? ? 統計學方法? ? 將數據錄入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單因素分析結果? ? 不同年齡、職業居住地剖宮產初產婦的BSE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參加孕婦學校學習、家庭月收入≥5 000元、有社會支持、產假時間≥4個月、配偶支持母乳喂養和無產后抑郁的剖宮產初產婦具有更高的BSES評分(P<0.05),見表1。
2.2? ? 多因素分析結果? ? 通過對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剖宮產初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與初產婦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社會支持、產假時間、產后抑郁、配偶母乳喂養態度及是否參加孕婦學校有關(P<0.05),見表2。
3? ? 討論
母乳營養物質豐富,不僅具有三大營養物質,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微量元素,而且各成分比例適當,較容易被嬰兒吸收,有助于嬰兒生長發育[3]。因此,母乳喂養是6個月內嬰幼兒最佳的喂養方式,在6個月后可根據具體情況添加輔食。WHO于2001年提出,倡議新生兒純母乳喂養,并建議產婦堅持喂養至24個月以上。但是據有關研究顯示,將近50%的初產婦無法堅持純母乳喂養,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與剖宮產有關[4]。另外,部分初產婦由于擔心乳房變形、工作壓力、家庭矛盾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拒絕母乳喂養的情況。母乳喂養自我效能主要是指初產婦對自身母乳喂養能力的自信程度[6],有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與產婦的母乳喂養時間具有直接關系,自我效能越強的初產婦母乳喂養率越高[7]。部分接受剖宮產的初產婦,由于受產后疼痛、活動受限、飲食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可能出現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擔心母乳喂養能否順利開展,甚至對母乳喂養喪失信心[8]。因此,分析影響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相關影響因素,有助于臨床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從而提升其母乳喂養率。
本研究通過對影響剖宮產初產婦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參加孕婦學校學習、家庭月收入≥5 000元、有社會支持、配偶支持母乳喂養和無產后抑郁的剖宮產初產婦的BSES評分更高,為提升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1)文化程度。本研究顯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初產婦BSES評分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文化程度較高的產婦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能夠接觸和掌握更多的分娩及育兒知識,對母乳喂養具有更正確的認知,所以其喂養效能更高。(2)家庭月收入。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月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上的家庭,初產婦自我效能評分顯著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具有更高的生活水平,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更多,如各種媽媽班、孕婦學校以及網絡交流等,對母乳喂養認識更深入;且經濟較好的家庭可以不需要依靠初產婦賺錢養家,初產婦選擇母乳喂養的可能性更大。而低收入家庭由于生活條件有限,往往難以及時獲取母乳喂養前沿知識,且部分初產婦在經濟壓力下不得不選擇上班而放棄母乳喂養。(3)社會支持、配偶對母乳喂養的支持態度均會直接影響產婦的母乳喂養積極性,有助于產婦保持良好心態,增加其抗壓能力,能夠更積極樂觀地解決喂養過程中的問題,增強其自我效能。另外,配偶的鼓勵、細心照護和陪伴,能夠使初產婦更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母乳喂養知識。(4)產假時間。調查發現,產假時間更長的產婦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評分。分析其原因在于: 產假結束恢復上班后產婦堅持母乳喂養的難度較大,很容易因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等因素導致母乳量減少,從而影響其母乳喂養效能,所以產假時間較長的初產婦具有更高的母乳喂養效能。(5)產后抑郁。產婦分娩后由于激素水平和自身角色改變,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尤其是產后抑郁,會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導致母乳喂養自我效能下降。隨著近年來產后抑郁發病率的不斷提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產后抑郁不僅會降低母乳喂養效能,還會導致其產生其他負面行為表現,不利于母嬰健康及安全。(6)參加孕婦學校學習能夠增加初產婦對喂養相關知識的了解,有助于增強其喂養信心和自我效能。
為增強剖宮產初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自我效能,可針對上述影響因素予以相應的干預:(1)對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初產婦,應予以個體化的護理措施,耐心講解母乳喂養的優勢。對于學歷較低和理解力較差的孕婦,可多次反復講解,鼓勵其參與孕前輔導培訓班,增強其認知度和新生兒護理能力。(2)對于家庭經濟收入較差的初產婦,可適當拓寬其知識獲取途徑,充分利用醫院公共醫療資源,強化對初產婦的母乳喂養宣教,通過視頻播放、線下講座等途徑,增加其母乳喂養知識儲備,從而提升喂養效能[9]。(3)加強對配偶的宣教,動員其主動參與母乳喂養,與初產婦同步學習喂養知識。在初產婦出現泌乳不暢的情況時,配偶可對乳房進行穴位按摩;在產婦出現泌乳過多或需要返回工作崗位等情況時,可協助應用擠奶器進行擠奶,并做好母乳存儲和解凍等操作。另外,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定期推送母乳喂養相關視頻、文章等,或開展線上講座,增加配偶的知識儲備,使其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準爸爸。另外,母親與婆婆適當予以初產婦育兒方面的幫助和指導,也有助于產婦更快地掌握母乳喂養技巧,適應母親角色。(4)對于職業女性,可鼓勵其采用空閑時哺乳、泵乳等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成員的支持,延長母乳喂養時間。配偶等家庭成員需多給予產婦鼓勵和幫助,減輕其堅持母乳喂養的難度。(5)關注產婦心理狀況,及時了解產婦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針對其產生原因及時進行疏導,減輕不良情緒對產婦的影響,降低產后抑郁發生風險。建立產婦交流群,加強產婦之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分享育兒經驗,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增強其母乳喂養信心。指導產婦選擇最為合適的哺乳姿勢,如存在腹部切口疼痛的產婦,可指導其采用半坐臥位進行哺乳。(6)了解產婦產后疼痛情況,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使其能夠保持心情舒暢,鼓勵配偶和家屬多關心產婦,盡量滿足產婦生理、心理需求,使其能夠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從而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進行母乳喂養[10]。(7)鼓勵具備條件的孕婦盡可能到孕婦學校學習,以便掌握更多的分娩及喂養知識,增強其自信心。在分娩前對產婦進行系統的母乳喂養宣教,并輔以產后母乳喂養指導,提升其自我效能。(8)給予初產婦科學的飲食與睡眠指導,保障其睡眠時間充足,制定能夠滿足機體恢復需求的飲食方案。對于產后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可指導適當增加每日喂奶次數,告知嬰兒吸吮對乳汁分泌的重要性,增強其母乳喂養信心。另外,對于產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初產婦,可適當予以幫助和指導,加強喂養知識宣教和心理疏導,增強其母乳喂養信心及自我效能。加強產婦與嬰兒的接觸,通過眼神或肢體接觸,加深母嬰之間的感情,使產婦能夠更快適應自身的母親角色。
總之,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顯著優勢,影響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效能的因素較多,如文化程度、產假時間、社會支持、家庭經濟水平、產后抑郁、配偶態度等,所以臨床應針對上述影響因素積極進行護理干預,增強產婦的自我效能,從而提升母乳喂養率。
參考文獻
[1]? ? 李婉燕,洪燕.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7):94-96.
[2]? ? 李見章,麥穎媚,謝玉芳.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275-4278.
[3]? ? 夏燕,孔維娜,柯霞.“90后”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21,19(6):841-844.
[4]? ? 姜愛萍,孫黎惠,單信芝,等.二胎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4):54-58.
[5]? ? 蔡賢華,儲燕.剖宮產術后產婦主觀幸福感與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母親角色適應的關系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0):3908-3912.
[6]? ? 張杰英,唐桂香. 影響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因素分析及優質護理應用效果[J].甘肅醫藥,2019,38(2):188-190.
[7]? ? 袁琴,錢秋英.陰道分娩的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2):4071-4074.
[8]? ? ?徐港連.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及全面護理措施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22):118-119.
[9]? ? 趙淑冉,李凱,孔燕,等.自我效能理論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乳喂養護理干預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2,38(4):266-272.
[10]? ? 李鄉梅,朱怡雯,郝美佳 .陰道分娩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0):81-83.
(收稿日期: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