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黃青靜 周建英
【摘要】? 目的? ? 探討影響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情況的相關因素。方法? ?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我院行剖宮產130例初產婦的臨床資料,按照術后母乳喂養情況分為母乳喂養組與非母乳喂養組,分析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結果? ? 130例產婦中母乳喂養89例,母乳喂養率為68.46%。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產婦母乳喂養認知程度較低、家庭月收入<5 000元、家屬不支持母乳喂養、血清皮質醇≥635 nmol/L及術后疼痛評分≥4分是影響初產婦剖宮產后母乳喂養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結論? ? 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率主要受到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等影響,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盡可能提升母乳喂養率。
【關鍵詞】? 初產婦;剖宮產;母乳喂養;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1-003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1.011
剖宮產作為一種重要的分娩方式,是解決因產婦及胎兒病理生理因素導致困難分娩的重要術式,能夠保障產婦與新生兒安全,改善分娩預后。但剖宮產創傷性較大,術后會伴有不同程度傷口疼痛,加之麻醉不良反應等,會影響乳汁分泌。同時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難以充分了解哺乳姿勢等,進一步影響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母乳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新生兒最為理想、健康的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在促進生長發育中意義重大[1-2]。因此,明確可能影響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情況的相關因素,對提升母乳喂養率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術后疼痛、母乳喂養宣教不足等均是可能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但更多的影響因素尚未明確[3-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接受剖宮產的130例初產婦的臨床資料,進一步探討影響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情況的相關因素,總結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我院行剖宮產的130例初產婦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單胎、初產婦,符合剖宮產指征;產婦精神狀態良好,認知正常,能夠配合完成相關調查量表的填寫;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分娩期并發癥者;合并不適宜進行母乳喂養的母嬰疾病者;高危妊娠或新生兒存在先天缺陷者。
1.2? ? 方法? ?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調查人員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員面對面發放調查問卷,發放問卷前簡單講解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囑產婦及其家屬如實填寫問卷相關內容。問卷內容包括初產婦資料(年齡、孕周、文化程度、母乳計劃、家庭情況、產假時間、產后疼痛等)、母乳喂養認知(術后母嬰首次接觸時間、開奶時間等)。其中產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進行評估,選擇一根10 cm的尺子,0表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10為重度疼痛。母乳喂養認知采用該院自制的母乳喂養認知調查表進行評價,其Cronbachα系數為0.853,重測效度為0.861,包括母乳喂養姿勢、哺乳時間等,滿分100分,認知:≥80分,反之為不認知。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標本檢測產婦血清皮質醇水平。
1.3?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 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母乳喂養情況? ? 最終獲得13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100%。130例初產婦中,母乳喂養89例,母乳喂養率為68.46%(89/130),非母乳喂養41例,非母乳喂養率為31.54%(41/130)。
2.2? ? 影響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單因素分析? ? 單因素分析顯示,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與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孕周、文化程度及胎兒體重與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無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 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情況? ? 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有意義變量,包括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設為自變量,以母乳喂養情況為因變量,見表2。
2.4? ? 影響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多因素分析? ? 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度低、家庭月收入<5 000元、家屬不支持母乳喂養、血清皮質醇≥635 nmol/L及術后疼痛評分≥4分是影響初產婦剖宮產后母乳喂養的獨立風險因素(OR≥1,P<0.05),見表3。
3? ?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變化,初產婦年齡越來越大,加之環境的惡化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妊娠期合并癥發生風險增加,剖宮產率也隨之升高[6-7]。剖宮產術后受疼痛、體位受限、禁食等影響,產婦母乳分泌量較少。母乳作為重要的新生兒營養來源,其中主要包含三大營養物質、各類礦物質及其他微量營養素等,且各營養物質的成分含量適中,能夠充分滿足新生兒發育需求,且較配方奶更易消化吸收。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向全球倡導產后產婦在產后6個月內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并建議堅持哺乳24個月以上。
近年來臨床愈發重視新生兒的母乳喂養,但受到手術及初次分娩的影響,新生兒的母乳喂養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8-9]。本研究結果顯示,130例初產婦中母乳喂養89例,母乳喂養率為68.46%。單因素分析顯示,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與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有關(P<0.05);年齡、孕周、文化程度及胎兒體重與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無關(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度低、家庭月收入<5 000元、家屬不支持母乳喂養、血清皮質醇≥635 nmol/L及術后疼痛評分≥4分是影響初產婦剖宮產后母乳喂養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表明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率主要受到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庭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在于:(1)母乳喂養認知度低。初產婦由于初次進行分娩,缺乏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了解,難以有效落實產后早開奶、首次哺乳不使用奶瓶等哺乳技巧;加之部分初產婦擔憂產后哺乳會影響乳房形狀,哺乳意愿不強烈。針對此情況,護理人員應開展強化健康教育,采取張貼宣傳欄、播放視頻及一對一指導等方式進行宣教,告知其母乳喂養對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及在促進產后子宮復舊、預防惡性腫瘤、減少產后出血等方面的優越性,充分提升其對母乳喂養的了解,為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10-11]。(2)家庭月收入<5 000元。收入越高的初產婦其家庭經濟條件、生活水平較好,對于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較多,更能夠認識到母乳喂養的優勢,母乳喂養意愿更高。而收入相對較低的初產婦受到經濟、生活條件的制約,在獲取母乳喂養知識方面缺乏渠道,對母乳喂養重要性認知不足,故母乳喂養意愿更低。臨床應加強院內母乳喂養宣教,配合微信視頻開展多樣化的健康宣教,盡可能提升母乳喂養知識儲備,強調母乳喂養的經濟性。(3)家屬不支持母乳喂養。初產婦剖宮產后身心均處于脆弱狀態,此刻需要來自家庭的安慰與照護。家屬給予產婦以母乳喂養支持,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增強抗壓能力,進而利于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同時家屬的鼓勵與陪伴可促使產婦積極參與其產后母乳喂養及新生兒撫育知識的學習,利于提升母乳喂養技能。產后產婦母乳喂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泌乳不暢、泌乳過多等不良情況,家屬可給予產婦有效幫助,包括乳房穴位按摩等,進而利于改善產婦泌乳情況,提升母乳喂養率[12]。(4)血清皮質醇≥635 nmol/L。剖宮產作為產科重要的分娩方式,其創傷性較順產更大,且初次分娩產婦缺乏分娩經驗,應激反應較為嚴重;而持續應激狀態不僅會對產婦的情緒與行為造成負面影響,也會破壞機體內環境穩態。皮質醇由腎上腺皮質產生及分泌,受垂體前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其血清含量可反映機體應激反應程度。而母乳分娩受到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持續應激狀態影響泌乳素的分泌,導致母乳分泌量少或泌乳延遲,進而影響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展。針對此情況,臨床應在剖宮產手術前后評估初產婦心理狀態,并結合評估結果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盡可能減輕初產婦身心不適及應激反應,進而促使皮質醇水平降低,為母乳的有效分泌奠定基礎。(5)剖宮產術后不可避免存在切口疼痛,坐位哺乳則會對切口造成壓迫,致使切口疼痛加重;加之產后宮縮亦會引起疼痛,兩種疼痛疊加,不僅影響母乳的分泌,還會降低母乳喂養積極性。護理人員應在新生兒出生后協助產婦選取舒適體位,減少坐位哺乳對切口造成的壓迫,也可進行腹部及阿是穴按摩,并結合產婦喜好播放輕音樂,分散其注意力等,以減輕疼痛程度,提升母乳喂養率。
綜上所述,初產婦母乳喂養認知、家庭月收入、家庭對母乳喂養的態度、血清皮質醇水平及術后疼痛是影響初產婦剖宮產后母乳喂養的獨立風險因素,臨床應予以高度重視,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 ? 朱紅霞,江平,朱艷霞,等.1 918對母嬰純母乳喂養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3):648-654.
[2]? ? ZHANG F,CHENG J,YAN S,et al.Early Feeding Behaviors and Breastfeeding Outcomes After Cesarean Section[J].Breastfeeding Medicine,2019,14(5):325-333.
[3]? ? 馬琛琛,尤應娥,劉紅.自然分娩初產婦母乳喂養狀況及其產褥期健康知識掌握和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20,31(15):2028-2031.
[4]? ? 李曉燕,張新慧.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0,35(18):32-35.
[5]? ? 曹卉娟,邢建民,劉建平.視覺模擬評分法在癥狀類結局評價測量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09,50(7):600-602.
[6]? ? 吳雅,王曉旭,嚴雙琴,等.2013—2014年馬鞍山市選擇性剖宮產與兒童母乳喂養持續時間的關聯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9,53(9):913-918.
[7]? ? 吳平,趙娜,劉洋銘,等.重慶市某區縣母乳喂養開始時間和純母乳喂養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21,50(10):1741-1745,1752.
[8]? ? 劉月霞.杭州市女性產后母乳喂養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9):2132-2134.
[9]? ? 李玲,趙雪,王曉敏.膳食指導聯合個人性格特色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及早期恢復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7,41(1):99-100.
[10]? ? 劉靜,孟志鵬,趙燕.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用于剖宮產術后多模式鎮痛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7,39(9):753-755.
[11]? ? 楊婷,王勝花.高效孕期保健聯合早期母嬰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13-216.
[12]? ? 王雪君,曾鐵英,袁夢梅,等.產婦配偶支持母乳喂養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5):9-12.
(收稿日期: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