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吳小容 操軍
【摘要】? 目的? ?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基層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和應對策略提供依據。方法? ?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參與重慶市南岸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在線問卷調查,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基層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 ? 學歷、職稱以及疫情期間家庭關系是影響一線臨床醫務人員焦慮和抑郁水平的主要因素,碩士學歷、副高職稱和疫情期間家庭關系不滿意的醫務人員的焦慮/抑郁水平高于其他醫護人員。結論? ?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基層一線醫務人員出現焦慮抑郁癥狀的比例較高,需要加強對其心理狀況的關注,針對影響因素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應激預防和干預措施。
【關鍵詞】? 基層醫務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1-003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1.013
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高強度、高壓力和高疲勞的工作是其重要的職業特點之一。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對醫護人員的身體、心理和行為產生不利影響[1]。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大流行,這是一場真正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社會和經濟損失。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已進入到常態化階段,廣大醫務工作者作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線,尤其是基層一線醫務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并伴隨產生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容易引起焦慮、抑郁的發生。其不僅會影響醫務人員的注意力、理解能力以及決策能力,損害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甚至還可能對基層一線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持久的不良影響。既往大量研究發現,醫務人員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更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困擾,而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2-3]。本文旨在對新冠肺炎疫情下基層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為進一步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和應對策略提供依據。
1? ? 資料與方法
1.1? ? 研究對象? ?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參與重慶市南岸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目前在醫院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包括醫生、護士、技師);(2)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調查者。排除標準:(1)外地參與疫情防控的人員;(2)規律答卷或用時很短者。
1.2? ? 研究方法? ? 采用橫斷面調查研究的方法,通過問卷星進行在線調查。調查對象填寫的基本信息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且知情同意后方可繼續做答。調查問卷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填寫,尊重自愿的原則,不會泄露隱私,也不影響個人工作績效的評定。
1.2.1? ? 調查工具? ? (1)一般情況調查表。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依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和人口學信息調查表。具體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職稱級別、疫情期間家庭情況及家庭關系、是否參加援鄂抗疫工作經歷、是否在發熱門診工作、是否在隔離區工作等內容。(2)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由Zung等編制的SAS分析一線基層醫務人員主觀焦慮感覺情況。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Cronbach α系數為0.931[4],采用4級評分法,共20個條目。標準為:“1”為沒有或很少時間;“2”為小部分時間;“3”為相當多時間;“4”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將所有項目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后乘以1.25 取整數,獲得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3)抑郁自評量表(SDS)。采用由Zung等編制的SDS分析一線基層醫務人員主觀抑郁感覺情況[5]。該量表采用4級評分法,共20個條目,把20個項目中的各項分數相加即得總粗分,然后將總粗分乘以1.25 后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4)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廣泛應用于自我癥狀報告,測量當前7 d內的一般癥狀和心理問題[6-7]。該量表包含9個因子:軀體化(12項),強迫癥狀(10項),人際關系敏感(9項),抑郁(13項),焦慮(10項),敵意(6項),恐怖(7項),偏執(6項)和精神病性(10項)。量表中每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沒有=0、很輕=1、中等=2、偏重=3、嚴重=4),如果一個項目得分≥2,則該項目判斷為陽性。心身障礙篩查標準如下:總分>160或陽性項目數>43項或任何一個因子分≥2。
1.2.2? ? 質量控制? ? 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在線問卷方式,保證填寫人為本人,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一次。問卷中不涉及姓名等隱私信息,避免敏感性語言。問卷全部填寫完才可以提交,同時實時進行后臺監控,以保證數據可靠性。
1.3? ? 統計學方法? ? 運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2組間比較,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Logistic回歸分析評估影響基層一線醫務人員焦慮和抑郁水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一般情況分析? ? 本次問卷調查共有1 629名醫務人員參與,其中完成有效問卷1569份,問卷有效率為96.32%。參與調查的1 569名一線醫務人員中,男277人(17.66%),女1 292人(82.35%);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33.75±9.06)歲;婚姻狀況:未婚412人(26.26%),已婚1 093人(69.66%),離婚56人(3.57%),再婚7人(0.40%),喪偶1人(0.11%);學歷:高中/中專178人(11.35%),大學1 341人(85.47%),碩士48人(3.06%),博士2人(0.13%);職稱:初級1 029人(65.58%),中級416人(26.51%),副高級112人(7.14%),高級12人(0.77%)。疫情期間家庭情況及家庭關系:良好1 389(88.53%),一般166人(10.58%),不滿意14人(0.89%);是否參加援鄂抗疫工作經歷:是44人(2.80%),否1 525人(97.20%);是否在發熱門診工作:一直是59人(3.76%),僅疫情期間229人(14.60%),否1 281人(81.65%);是否在隔離區工作:一直是14人(0.89%),僅疫情期間171人(10.90%),否1 384人(88.21%)。
2.2? ? 新冠肺炎期間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 調查發現,1 569名醫護人員的SAS評分平均為(41.04±7.65)分,SDS評分平均為(50.67±8.84)分。其中12人出現中度焦慮傾向(0.77%),6人出現重度焦慮傾向(0.38%);92人出現中度抑郁(5.86%),4人出現重度抑郁(0.25%),見表1。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分析顯示,抑郁因子平均分在各因子中最高,一線醫護人員SCL-90的總分和各因子的平均分見表2。
2.3? ? 影響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分析? ? 研究結果顯示,學歷、職稱以及疫情期間家庭關系是影響一線臨床醫務人員焦慮和抑郁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碩士學歷、副高級職稱和疫情期間家庭關系不滿意的一線醫護人員的焦慮、抑郁水平較高(P<0.05),見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對基層一線醫護人員而言,疫情期間家庭關系不滿意是導致其產生焦慮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學歷、副高級職稱以及疫情期間家庭關系不滿意是抑郁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表5。
3? ?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為一種突發的傳染性疾病,對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威脅;而廣大的基層一線醫務人員在面對不可預期、威脅生命、無特效治療藥物的新冠肺炎時,承受著自己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以及面臨著休息時間不足、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高以及防控難度大等一系列巨大的壓力,極易產生身心疲憊,包括過度的疲勞和恐懼緊張,甚至出現耗竭、焦慮不安、擔憂和抑郁、悲傷無助、壓抑以及失眠等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8-9]。本次調查顯示1.14%的基層一線醫護人員出現了中至重度的焦慮癥狀,6.12%的醫務人員出現了中到重度的抑郁癥狀,而SCL-90各因子得分中最高的因子是抑郁因子。表明許多一線基層醫務人員的情緒受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傷害,主要是以抑郁情緒為主。既往的研究結果也提示,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如2003年SARS暴發時,醫務人員最容易產生抑郁的情緒[10-11]。尤其在當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形下,廣大基層一線醫務人員面臨著軀體、心理精神和環境的多種因素刺激,可能進一步導致一線基層醫務人員的心理負荷、情緒壓抑和身心疲憊,繼而更容易出現抑郁癥狀[12]。
本次調查發現,學歷、職稱以及疫情期間家庭關系是影響一線臨床醫務人員焦慮和抑郁水平的主要因素。碩士學歷、副高職稱和疫情期間家庭關系不滿意的醫務人員的焦慮/抑郁水平高于其他醫護人員。碩士學歷、副高職稱的醫護人員作為醫院的中堅力量,在新冠肺炎的疾病救治和疫情防控中扮演了十分關鍵和重要的角色,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其他人群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家庭關系差的醫務人員由于與家人的溝通以及家庭支持系統的缺乏,不能通過有效途徑應對心理應激,導致負性情緒無法得到宣泄,是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新冠疫情作為一種特殊的應激源,通過本次在線問卷調查研究可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重慶市基層一線臨床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獲得其影響因素,采用更具有針對性和更加適合的心理干預措施,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基層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不斷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醫務人員自身的心理防護能力,以保持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基層一線醫務人員出現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的比例較高,需要加強對心理狀況的關注,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應激預防和干預措施,以緩解一線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防止惡性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 ROTENSTEIN L S,TORRE M,RAMOS M A,et al.Prevalence of burnout among physicians: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8,320(11):1131-1150.
[2]? ? 趙德勝,鮑萍,蘇虹,等.抗擊新冠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1,32(3):373-375.
[3]? ? 馮杰,王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醫護人員認知,應對和情緒特點的調查[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6,28(10):1111-1113.
[4]? ? 陶明,高靜芳.修訂焦慮自評量表的信度及效度[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4,20(5):301-303.
[5]? ? PASSIK S D,LUNDBERG J C,ROSENFELD B,et al.Factor analysi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 large ambulatory oncology sample[J].PSYCHOSOMATICS,2000,41(2):121-127.
[6]? ? 王姿歡,葉研,沈壯,等.女性醫護人員癥狀自評量表(SCL-90)結果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8,36(10):745-748.
[7]? ? 滕勇勇,孫亞軍,王濤,等.2020年珠海市醫務人員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結果分析[J].職業衛生與病傷,2022,37(1):29-34.
[8]? ? 周延,周浩,趙魏情,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基層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研究型醫院,2020,7(2):27-31.
[9]? ? 申微,秦月蘭,陶美伊,等.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調查[J].全科護理,2020,18(8):957-962.
[10]? ? 蘇亮,劉璨璨,蔡亦蘊,等.感染SARS的醫務人員抑郁情緒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的系統評價[J].四川精神衛生,2020,33(4):349-353.
[11]? ? 王發強,許建陽,劉慶安,等. SARS患者與抗SARS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對比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8):533-532.
[12]? ? 司曉云,侯艷平,張姝,等.COVID-19期間對一線醫護人員心理調查及進行針對性干預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7):83-85.(收稿日期: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