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關鍵詞:排球;運動損傷;預防;處理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排球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調查對象為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排球隊隊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論文檢測等數據庫,搜索有關排球運動損傷和損傷預防與恢復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網絡發放問卷的方式對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排球隊的30 名存在運動損傷的學生發放問卷30份,回收問卷30 份,回收率100%。
2 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排球隊學生運動損傷現狀
2.1 學生損傷次數情況統計
經調查,共有50% 的學生在運動中出現多次損傷情況。排球運動具有大量重復同一動作的特點。學生在出現損傷后,如果處理不當,可導致二次損傷。排球運動的技術動作較多,因此,訓練內容也多種多樣。不同的技術動作會造成不同部位的損傷。比如,在進行扣球練習時,多次重復大力鞭甩動作對肩關節損害較大,容易造成肩袖損傷、肩后肌肉群肌肉勞損等;在進行扣球起跳和落地動作時,跳躍時膝關節的過度使用會導致伸膝障礙,這也是學生出現多次損傷情況的原因。由此可見,排球運動損傷在運動中比較常見,同一名學生甚至會發生多次損傷,損傷發生率較高。
2.2 損傷部位次數統計
在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排球隊,隊員膝關節損傷發生率最高,這與訓練強度的大小和訓練內容有關。導致學生膝關節損傷的幾種情況如下:在做倒地動作時,沒有佩戴相關的護具,膝關節在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直接與地面產生摩擦,造成擦傷;做倒地動作時重心過高,動作不正確,膝關節與地面進行碰撞,引起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重復急停急跳、過度訓練可能導致半月板損傷;在起跳落地后,緩沖不當,或者落地后的急轉動作,會造成膝關節韌帶扭傷;在運動中對膝關節的固定不夠,也容易發生膝關節損傷。
在排球運動中,造成腰部損傷的主要動作有扣球、大力跳發球、異常體位的傳球、墊球等。學生在扣球和大力跳發球時,需要充分展腹,腰部肌肉快速用力收縮。肌肉收縮過度時會發生細微的損傷,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恢復,會形成慢性損傷,血液循環不通暢;學生用不正常的體位進行傳球、墊球動作時,腰椎的活動超出正常活動范圍,容易引起腰椎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的過度牽拉,從而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撕裂、腫脹等閉合性急性損傷;學生的腰腹部肌肉力量較差時,長期大強度的訓練容易引起腰部的損傷,動作幅度過大時易發生扭傷。
學生在排球運動中的起跳、落地環節以及快速移動過程中,踝關節受到的沖擊力比較大,使踝關節的疲勞慢慢積累;在起跳落地后踩到其他隊員的腳或落地時站立不穩,容易使足部發生內翻或外翻,造成踝關節的側副韌帶拉傷或撕裂。
手指的損傷在運動中也比較常見,其主要損傷類型多為急性損傷、挫傷。這與學生在傳球和攔網時,手型不正確、發力不合理、對抗強度大、球速快,手指受到的沖擊力比較大有直接的關系。
肩傷多來自于學生的頻繁扣球動作。肩關節反復旋轉,使肩袖過度牽拉,與肩峰和喙肩韌帶不斷產生摩擦,導致慢性損傷的出現;學生倒地救球的時候,如果肩部著地,容易導致肩峰部位的挫傷;學生的肩部力量較差,但是運動幅度較大,也是導致肩部損傷的原因之一。
大腿部位的損傷多見于肌肉拉傷。學生在跨步接球時,如準備活動不到位,肌肉黏滯性高,過度牽拉肌肉時,就會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手臂的損傷是由于學生倒地救球時,皮膚與地面產生摩擦,形成手臂擦傷,造成急性損傷。
2.3 導致損傷發生的技術動作
調查學生發生損傷時進行的技術動作發現:扣球時損傷的發生率最高,共有17 人次,占總人數的56.67%,是導致損傷的高發動作。扣球這一動作非常考驗學生的爆發力,其需要充分展腹、敞臂、揮臂,進行一個大力鞭甩的動作。學生在訓練時多次重復同一動作、起跳時爆發力強、落地時緩沖不到位或踩到隊員的腳等因素,均容易導致學生的膝關節出現慢性損傷,導致疼痛、膝軟無力等后果。學生扣球時的頻繁大力鞭打球的動作是導致肩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扣球時擊球部位不正確會導致手指挫傷。
3 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3.1 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學生在體育運動基本部分開始之前,沒有進行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就開始進行體育運動,未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的興奮性,容易對機體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在做準備活動時,活動的內容與正式運動內容結合不當或缺乏專項準備活動、準備活動運動量過大、強度安排不當、準備活動距正式運動的時間過長,使身體在還沒有開始正式運動之前就已經進入最佳運動狀態,導致學生出現身體疲勞等問題,均會造成損傷。
3.2 錯誤的技術動作
排球運動的技術動作較多,且皆為瞬間完成。動作完成質量的高低也影響著損傷發生次數的多少。學生初次參加運動訓練或學習新動作時,容易對技術動作理解錯誤,是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處于動作技能的學習探索階段,對動作的掌握不夠準確,在做動作時出現錯誤,容易導致損傷。例如,在做傳球練習時,手型不正確(如兩手拇指沒有成直線)容易引起手指挫傷;在扣球時,引臂動作不到位,手肘低于肩膀,肩關節緊張,不能充分敞肩,揮臂時手肘下拖等錯誤動作,會加劇肩部損傷發生;在運動中起跳姿勢不當,移動幅度過大,落地時淺蹲緩沖不明顯,易造成踝關節和膝關節的損傷;攔網時手指過于放松或過分彎曲,在面對對方的大力扣球時,很容易造成手指挫傷。因此,學生在運動時,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嚴格按照動作的要求進行訓練,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3.3 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學生對運動損傷不夠重視,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預防知識,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如在進行前滾翻防守練習時,部分學生沒有按要求佩戴護具,做滾翻動作時,容易造成膝關節擦傷、挫傷;在滾翻救球時,重心過高,膝關節先著地或落地時用手支撐,這些錯誤動作同樣會給膝關節和手臂帶來傷害。如果錯誤動作得不到及時改正,就會形成習慣性動作,可能會造成多次損傷的發生,會使學生害怕做這個動作,產生恐懼心理,阻礙學生正確動作技能的學習。運動損傷的發生和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損傷的重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研究發現,有66.67% 的學生認為自己發生運動損傷的因素是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對損傷預防不夠重視,有34% 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自我保護意識良好,在訓練中盡量避免受到損傷。損傷預防在運動中不容忽視,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讓學生掌握預防運動損傷的知識,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3.4 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
學生睡眠不夠、休息不好,在參與運動時就容易精神恍惚、走神、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出現這種情況時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患病受傷、傷病初愈或疲勞進行體育運動也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學生一定要在健康的狀態下進行體育運動。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對運動產生抵抗情緒,缺乏積極性等也是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有場地器材、不良氣候影響、組織方法不當、運動負荷(尤其是局部負荷)過大、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等因素。
4 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在排球專項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的損傷發病率較高。通過調查發現,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排球隊隊員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部位依次是:膝關節、腰部、踝關節、手指、肩關節、大腿、手臂、小腿。學生膝關節的損傷多見于擦傷,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必要的防護用具,在防守時膝關節直接觸及地面形成擦傷,造成急性損傷,此類損傷的發生和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和設備缺陷有一定關系。運動中最易出現損傷的類型依次是:擦傷、關節扭傷、肌肉拉傷、腰部損傷、挫傷、骨折。運動中最易發生損傷的技術動作依次是扣球、攔網、接扣球、發球、小球練習、傳球。不同的技術動作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和程度明顯不同,扣球發生的損傷多見于膝關節和肩關節慢性過勞損傷,攔網和傳球發生的損傷多見于手指挫傷。在技戰術的高強度訓練階段最容易發生損傷,然后是比賽階段和素質訓練階段。發生損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技術動作錯誤、運動損傷意識不足、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疲勞上課或訓練、場地器材、訓練量較大。
4.2 建議
要加強對體育安全的宣傳,通過網絡媒體宣傳運動損傷知識,使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發生;加強對訓練場館的維修,在合格合理的場館場地進行訓練,減少運動安全隱患;完善醫療設備,提高運動員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在損傷發生時及時進行治療和處理,當學生出現重損傷時,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影響今后的學習和訓練。訓練時要安排合理的準備活動,根據運動特點進行熱身,重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使學生的身體機能達到運動狀態,避免出現損傷。重視學生運動損傷的工作,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有針對性地運用心理訓練提高學生情緒的穩定性,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對內向型的學生給予幫助和引導,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