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桐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當前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學生就業難也成為當前社會聚焦的問題。基于此,高職院校將精準服務理念引入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中,以期探索高效的解困方法。首先,立足現實,全面認知精準服務理念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如優質的服務平臺、拓展的就業渠道和立體的發展空間等;其次,以客觀實際為出發點,從高職學生自身原因、高職院校層面的引導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等方面深入剖析高職學生群體就業難的根源;最后,以問題為導向,以精準為原則,從對象、定位、施策和對接方面入手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 精準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解困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44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工業化與智能化的高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不再局限于經濟領域,高職學生就業工作中也出現了供給和需求失衡的現象。基于這一普遍的社會性問題,精準服務理念應運而生,“精準化”也成為高職院校落實學生就業創業服務、促進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指導思想。如何將精準服務理念深度運用于高職學生就業服務工作中,讓高職學生就業工作走向科學化、專業化、體系化和規范化,成為當前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成為突破社會性難題的重要探究[1]。
1精準服務理念下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新機遇
為積極踐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各高校加快精準就業服務工作建設步伐,并取得精準推行就業信息體系、精準幫扶就業模式等成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現代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和更加開放化、多元化的就業渠道,而且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
1.1能夠給高職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平臺
在精準服務理念的引導下,高職院校積極運用以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手段來提升服務水平,搭建多方協同的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經過嚴格的信息篩選,將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招聘信息等與學生就業相關的內容及時收錄至信息資源庫[2],為不同需求的高職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同時,就業服務平臺中也有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監督引導以及社會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
1.2能夠給高職生提供更多元的就業渠道
樹立精準就業服務理念的學校首先會通過思想的轉變踐行深化改革指導體系,充分運用自身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具體指導和更加多元化的就業途徑。例如,高職就業管理部門主動邀請地區優秀企業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為學生搭建進入企業參加實習和見習的橋梁。很多高職院校還會建立互聯網就業平臺,通過大數據收集與整理將校內高職學生的具體信息推送給有相關需求的企業,幫助學生實現精準就業。
1.3能夠給高職生提供更立體的發展空間
精準服務理念需要高職院校樹立主動服務學生就業的意識。例如,近年來高職院校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率,一直加強與地方政府以及地區企業合作,共同打造集育人和就業為一體的服務平臺,搭建學生自我提升的立體化空間。在校企聯合拓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畢業與未畢業的學生都得到了就業創業的經驗與感悟,有助于其制訂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全面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實現平穩、優質就業。
2當前社會環境下高職生就業創業面臨的新問題
精準服務理念引入高職院校就業服務工作的成績斐然,緩解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低迷的問題。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理念落地的過程中有新的問題出現,包括社會變革下行業的優勝劣汰、互聯網環境對高職學生就業工作的潛在影響、新生代高職學生就業擇業觀念的變化以及高職就業創業服務機制更新緩慢等。
2.1社會變革給學生就業帶來了新壓力
首先,產業結構升級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當前,中國產業結構改革進入集約型發展新階段,淘汰了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就業崗位驟減。其次,科學技術進步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生產規模擴大和生產效率提升,但先進社會生產力催生新型行業的同時也減少了人力的使用。特別是智能技術的出現,導致部分行業縮減人工,這與逐年增加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城市化差異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發展較快、更為繁華的城市容易吸引大量畢業生涌入。但這些城市人才競爭壓力更大,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較高,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就業壓力倍增。
2.2互聯網給學生就業觀念帶來的沖擊
首先,互聯網催生了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企業形象展示和宣傳搭建了新的平臺和途徑,學生能便捷地獲取就業信息。但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使部分高職學生對行業發展和專業發展趨勢產生了盲目、焦慮或困惑等心理問題。其次,互聯網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就業理念。互聯網成為信息集聚與分流的新場域,受到西方錯誤價值理念引導和自媒體隨意蔓延的影響,部分高職學生將目光集中在“網紅”這類高光行業或者是其他高薪行業,斷然放棄所修專業,忽視了長遠發展[3]。最后,互聯網造成高職學生“慢就業”現象。網絡上負面的就業新聞迅速蔓延,使高職生“慢就業”問題加劇,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觀念,使部分高職生錯過了良好的工作機會。
2.3學生群體自身盲目追求個性化發展
首先,學生自身職業能力不足。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要求各企業提高對應聘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但是部分畢業生缺少工作經驗,短時間內無法順利上崗,需要企業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進行培養,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原因之一。其次,學生缺少就業創業觀念。部分高職生在校期間不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后期高職院校就業服務指導不到位,使這部分學生就業更加困難。最后,學生自我提升意識較弱。過度依賴學校的思想使學生沒有意識到時代發展背景下自身作為就業主體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性,缺乏職業發展規劃,沒有及時關注就業市場,造成就業困難[4]。
2.4高職傳統就業創業服務機制基礎薄弱
首先,就業指導課程開設不合理。當前,多數學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課程開設不合理,效果不明顯。例如,部分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只對畢業生開設,忽視就業指導的過程性和長期性,導致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差,就業指導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5]。其次,就業指導理念缺乏主動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只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幫助,很少主動尋求幫扶對象,在提供就業服務時較為籠統,缺乏精準性。最后,就業服務渠道建設緩慢。部分高職院校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建設緩慢,網站信息長時間不更新,加之網絡溝通渠道不暢,沒起到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的作用。
3精準服務理念下高職生就業創業的新舉措
精準服務理念能夠進一步完善高職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助推學生就業工作改革,實現就業解困目標。為此,針對當前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面臨的現實難題,高校應堅持精準服務思想和精準就業原則,從對象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精準以及對接精準四個方面入手,提出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內驅力和構建科學就業服務機制的方案。
3.1對象精準,激發學生就業創業的內驅動力
首先,做好就業創業信息收集工作。高職院校就業服務工作應與時俱進,提升信息收集和發布的及時性,讓大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有效信息。其次,完善崗位人才培育方案。學校要堅持精準思想,繼續以市場為導向構建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方案,理順高職院校育人和市場人才需求之間的關系。例如,就業指導教師要對校內所有專業對接的行業有所了解,定期進行實地調研,調整校內就業服務工作。最后,創新就業服務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應開設豐富的就業指導實踐活動,比如,可以通過社團或者學生會讓學生模擬招聘會或者舉辦校際間的就業創業競賽,改變過去單純理論教學無法充分激發大學生內生動力的問題[6]。
3.2定位精準,建立學生就業能力結構體系
首先,就業能力培育。高職院校應設置更加專業化的就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解決就業難題。為此,學校應做好多方協同工作,構建高水平的就業指導隊伍,邀請政府社會保障部門相關負責人、行業內部專家、其他院校就業指導學者以及本校就業指導隊伍形成專兼結合的隊伍,共同為課程建設添磚加瓦。其次,職業規劃能力培育。就業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和交流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最后,創新創業意識培養。高職院校應意識到創新思維是當前用人企業的重要參考標準,也是高職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法寶。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指導教師應該收集具有參考價值的創業案例和扶持政策提供給大學生,拓展其信息來源。同時,高職院校應該給創業學生提供必要的幫扶,助力其創業成功。
3.3施策精準,健全學生就業指導服務路徑
首先,完善傳統線下就業課程指導。高職院校應完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保障學生能夠樹立起健康的就業理念。例如,協同考慮區域內行業發展現狀、產業升級方向與學生就業問題,編寫出合適的就業指導教材,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效果。其次,構建專業化的協同就業服務。高職院校要與地方政府、社會企業加強合作,構建協同就業服務平臺,保證學生能獲取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對地方經濟實體等有所了解,從而在早期就能建立長遠的學習計劃。最后,加快建設網絡就業指導服務。校內就業指導部門應加快建設網絡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將最新的就業政策、招聘信息以及就業技巧等各種與就業息息相關的資源整合后傳遞給本校學生,同時建立起網絡及時溝通幫扶渠道,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助力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3.4對接精準,完善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機制
首先,建立“一對一”精準幫扶機制。高校應按照不同幫扶標準對校內學生進行分類,以提供精準的幫扶指導。例如,對于重點幫扶群體,學校應組建專項幫扶教師小組,通過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了解情況,“一對一”解決問題。其次,搭建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機制。政府部門應主動解決產業與教育脫節的問題,將高職院校、社會企業以及學生群體聯合起來,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和區域就業結構精準對接。例如,政府可以搭建地方產業和學校的溝通平臺,以便學校了解地方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幫助學校完善人才培育方案。最后,完善精準服務隊伍培訓機制。高職院校應建立科學的指導教師培育機制,以校內常規培訓和校外學習為主要途徑,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就業理念和指導能力[7]。
4小結
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服務是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主要路徑,精準服務是高職院校就業創業的精神內核。其要求高職學生群體、各高職院校以及社會責任主體都積極參與,抓好就業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實現預期就業目標。面對社會變革發展的持續性以及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帶來的各種新挑戰,精準服務理念下的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更要在“精準”上下功夫,要深入剖析概念背后的內涵和意義,思考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和把握就業方向的具體路徑,調動一切力量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許濤.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2(4):58-62.
[2]周蓉.大學生就業心態:社會生態視域下的新常態及其應對[J].當代青年研究,2022(2):94-101.
[3]王益彬,張莉.大學生就業內卷化現象、成因及其消解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3):139-146.
[4]梁陽,陸婷.大數據驅動高職院校精準就業的行動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77-80.
[5]泥川.勞動教育視閾下就業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河南社會科學,2022,30(1):119-124.
[6]王蕓蕓.高校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探析[J].大學, 2021 (30): 151-154.
[7]宗惠,儲德銀.精準治理視角下大學生“慢就業”之應對策略[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2(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