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是指牙齒受到各種機械外力作用所發生的牙周支持組織、牙髓組織和牙體硬組織的急劇損傷,主要分為牙脫位、牙震蕩、牙折斷3 種。兒童或青少年更容易遭受牙外傷,其中乳牙外傷在身體損傷中排名第二位,約四分之一的學齡兒童都遭受過。
如果遭受牙齒外傷的程度較輕,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也需要盡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評估,確定損傷程度以及后續治療方案;如果遭受牙齒外傷的程度較重,牙齒已經折斷,切記不能丟棄斷掉的牙齒碎片,應盡快將其清潔后浸泡在干凈的水中,然后抓緊時間就近就醫,口腔醫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將斷掉的牙齒重新接回去;如果遭受牙齒外傷的程度特別嚴重,導致牙齒脫位,應先將牙齒沖洗干凈,盡量保證牙齒的完整性,之后就近買一瓶鮮牛奶將牙齒浸泡其中,也可以用清水漱口后將沖洗干凈的牙齒暫時放回到牙窩內,盡快就近就醫。
如果是乳牙遭受牙外傷,出現了部分脫位、輕微松動的現象,應當針對該乳牙進行彈性固定,盡量將其保留控制在原位;如果乳牙遭受牙外傷致其牙根已經脫出超過二分之一或鄰近替牙期的乳牙遭受牙外傷,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拔除松動的乳牙;如果乳牙遭受牙外傷已經完全脫位,應在醫生的指導與幫助下針對牙槽窩進行正確的消毒與止血工作,并且不進行牙再植;如果乳牙遭受牙外傷出現了嵌入性脫位,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損傷恒牙胚,需要盡快就醫并在專業口腔醫生的檢查下確定嵌入乳牙的位置,是否有恒牙胚的損傷等,一般建議觀察,待其自行萌出,后續需定期復查,關注恒牙替換情況等;如果乳牙遭受的牙外傷較為嚴重,導致牙冠折斷,需要及時由醫生做護髓治療或根管治療,恢復乳牙外形。
兒童發生外傷后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家長應該安撫患兒;兒童外傷后還可能伴有其他臟器損傷,比如顱腦損傷、頜骨骨折等,家長要警惕,及時去專科就診;牙外傷經過口腔醫生的專業處理后,家長應協助孩子控制飲食,避免再次損傷,并幫助患兒保持口腔局部清潔,可以用軟毛牙刷或棉簽蘸取0.1%~0.2%氯己定清洗牙外傷局部受累的區域,這樣有利于牙齦愈合和預防菌斑的堆積;家長還應定期帶孩子到口腔科復診,檢查外傷牙的預后以及繼承恒牙的發育、萌出情況等,乳牙提前拔除時,應根據恒牙替換時間決定是否做間隙保持器。
兒童和青少年因其年齡特征較為活潑好動,應提高他們的口腔防護意識,遵守交通規則,遠離交通事故、暴力行為等外傷因素;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一些劇烈運動時,比如滑輪、足球、籃球等,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他們購買尺寸適宜的運動護齒器,以保護其牙齒,降低其遭受牙外傷的概率。運動護齒器是能夠有效預防牙損傷的防護器具,其工作原理是為牙齒及周圍組織提供緩沖,通過整體受力降低單顆牙齒的受力程度,進而大大降低牙外傷出現的概率。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重視孩子的口腔錯頜畸形情況,若出現牙齒排列不齊、前牙突出、咬合關系不好等問題,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和早期矯正,避免孩子受到外力撞擊時因牙齒受力不均而導致牙外傷。
綜上所述,遭受牙外傷后雖然可以進行有效的治療,但是我們應當防患于未然,引導兒童與青少年重視牙齒的防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美好生活,從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