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作為一種無創、可重復、可操作性強、無輻射的影像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超聲作為醫學影像的重要分支之一,具備高度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能幫助醫生快速、準確地診斷疾病,大大縮短了患者等待診斷和治療的時間。本文將詳細介紹常見的超聲類型和應用的領域。
超聲波是指在人耳聽不到的頻率范圍內的機械波,其頻率一般在1MHz 至20MHz。在醫療領域中,常用2MHz 至18MHz 的超聲波。
超聲波通過超聲探頭發出,進入人體后被組織、器官等不同密度的物質所反射、折射、傳播。這些超聲回波信號經過探頭的接收器接收,并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過再處理后轉換成超聲圖像。
A 型超聲 A 型超聲是一維超聲成像技術,其回波只能夠對沿聲束傳播路徑上組織的反射情況予以準確反映。由于A 型超聲無法為操作者提供解剖圖像,因此現階段主要應用于簡單的、靜止的解剖結構掃查,在胸腔積液、眼軸、腦中線等測量工作中仍發揮著一定作用。
B 型超聲 B 型超聲又稱為黑白成像、二維灰階成像等,是在A 型超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灰度調制顯示法。B 型超聲在實際臨床使用中能夠為操作者提供由不同亮度的點組成的直線圖像,而各個點的亮度則提示接收的回聲振幅。應注意的是,對機體局部實施的連續B 型超聲掃描所獲得不斷更新的二維剖面圖像是現階段臨床醫療領域中應用最基本、最廣泛的超聲成像方式,能夠為操作者提供直觀、實時的超聲檢查圖像,而其他超聲掃查技術(如多普勒超聲)在使用時也需以B 型超聲為基礎。
多普勒超聲 多普勒超聲的原理為多普勒效應,通過對回聲多普勒信號準確檢測從而使操作者掌握機體運動目標的相關信息(即速度),因此其本質是關于機體血流的運動速度成像。隨著近年來超聲技術不斷進步,多普勒超聲又可分為頻譜多普勒(包括連續波多普勒、脈沖波多普勒、高脈沖重復頻率多普勒等)、彩色多普勒等不同類型。
三維/四維超聲 想必孕婦對三維/四維超聲成像檢查并不陌生,它能夠幫助獲得人體組織器官的立體圖像,因此在對腹中胎兒產前檢查階段應用較為廣泛。通過三維/四維超聲成像,孕婦能在產前即“見到”腹中胎兒的樣子,同時醫務人員還可利用該技術完成對胎兒畸形的排查,從而確保人口優生率,降低家庭及社會負擔。
其他類型超聲 除了A 型超聲、B 型超聲外,其實還存在C 型超聲、F 型超聲、M 型超聲等。M 型超聲診斷法是一種沿聲束傳播方向的目標、其位移隨時間改變的顯示模式。C 型超聲即“特定深度掃查”,其與B型超聲不同點在于所獲得的圖像是與探頭相距一定距離、垂直于掃查聲束軸向的橫向切面圖像。F 型超聲與C 型超聲具有相似原理,區別為前者深度可根據操作者需求不斷變化,而后者深度一成不變。
超聲作為醫學中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對于診斷和治療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通過本文知曉不同超聲技術的特點,真正用到它們的時候做到不慌不亂,配合醫生合理取舍相應超聲檢查類型,以使其更好地為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