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
腫瘤在顱內侵襲患者,使患者體質慢慢衰退,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為了恢復健康,除了必要的治療,對顱內腫瘤患者的日常護理必不可少。顱內腫瘤可能造成癲癇發作,通常要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誤吸。另外,顱內腫瘤也會影響到運動,出現肢體癱瘓、活動不靈,要多幫助肢體進行按摩和熱敷,并進行肢體的屈伸活動,可以預防靜脈血栓、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情況的發生。
如果患者顱內壓升高,護理人員應抬高床頭15°~30°,讓患者處于斜坡臥位,對患者顱內靜脈回流有利,可以使其顱內壓降低。為了防止患者顱內壓突然上升而造成腦疝,患者不要用力排便和劇烈咳嗽。如患者便秘,可使用緩瀉劑。
當患者需要翻身時要扶住其頭部,使患者的軀干和頭頸處于一條直線上,避免其頭頸過于振動和扭曲;如果是幕上開顱術要取其健側臥位,幕下開顱術要去掉枕頭側俯臥或者側臥;如果是清除非常大的占位性病變,患者在術后兩天內要保持高位,防止突然翻動而造成腦或者腦干移位,如果患者出現腦脊液漏,要取半臥位減少漏液;進行頭部包扎時要采用無菌操作,經常更換無菌治療巾。如果患者意識已經清醒,在咳嗽、吞咽等反射恢復后可食流質食物;如果患者昏迷,可以用鼻飼,但不能搬動患者,以防誤吸和嘔吐;在創腔引流時要注意引流瓶和頭部創腔同高,防止腦組織移位;當血性腦脊液變清,可以拔管;經常鼓勵患者,多給予患者肯定和溫暖。
顱內出血 這是最為危險的情況,一般在手術后的兩天內會出現。
顱內壓升高 手術后要多觀察患者瞳孔、意識等生命體征及顱內壓與肢體功能的變化,可以根據醫生要求適當給予藥物。
癲癇 當患者出現癲癇時要注意松開其衣領,呼吸保持暢通。
尿崩癥 如患者在手術后有口渴、多飲、多尿等情況,尿量每天高于4000 毫升,要根據醫生安排進行神經垂體后葉素等方面的治療,對出入水量進行記錄,合理調節藥量。
腦脊液漏 觀察患者是否在耳、鼻、口等部位有腦脊液漏的情況,患者鼻腔保持清潔,不能沖洗,不要劇烈咳嗽。如出現腦脊液漏,馬上通知醫生。
術后肢體活動障礙或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患者,可為其進行按摩、理療、針灸等。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防攣縮、吞咽及膀胱功能等方面的訓練。適當運動,飲食合理,多吃維生素、蛋白質、低脂食物。少吃刺激類食物,戒煙禁酒;為患者做好用藥指導,按時按量用藥;使患者早日恢復,出現不適及時就醫。